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2020-12-28 02:06吴志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3期
关键词:德育信息技术教学

吴志武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种多媒体设备已广泛使用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实操技能,还要重视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信息意识和网络道德。本文从习惯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渗透教育三方面,探讨如何把徳育与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无缝对接,从而达到既提升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又有效渗透德育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邓小平的德育思想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为首”。在学校教育当中,任何时候均应当注重德育教育。

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的使用十分普及,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连接互联网,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时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容易被网络虚拟空间里形形色色、虚幻缥缈的东西所吸引,甚至上网成瘾、游戏成瘾,走上了迷失自我的道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网络信息道德,形成良好的网络信息素养。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呢?

一、信息技术课堂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内容建设中提到:“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可见,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重要。

比如,2019年6月中旬以来,香港暴力示威人群中有不少大学生甚至中学生,一系列暴力事件的背后,我们看到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外部黑手始终在幕后操控。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等组织多年来坚持资助“港独”分子,而参与其中的学生让人痛心之余,反思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香港青年的国民教育缺失。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内容中,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介绍计算机发展史时,让学生明白国家强大对计算机发展的影响,树立“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意识,明确从小立志为国争光的责任担当,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又如,在学习办公软件当中的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办公软件、神州网信Win10系统软件、QQ和微信等,他们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国产软件,还可以介绍国产软件开发的著名人物王江民等人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树立为国争光的意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斗志,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在讲授各种相关知识和技术操作时,要想方设法设计爱国主义素材,将它与课程融合,渗透在小组合作查找、搜集、整理资料和展示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和感悟爱国情愫。

二、信息技术课堂渗透习惯养成教育

1.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从实操课开始

德育教育是一项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工程,必须从教育细节出发,从日常养成良好习惯出发。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数在计算机教室里上实操课为主,因此要教育学生爱护机房里的计算机设备,规范计算机操作行为,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首先,制定上机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在机器上规范操作,在网络上规范自己的言论,禁止玩与学习无关的游戏等行为,禁止破坏计算机硬件设备,上课开机、下课关机,做文明使用者,保护计算机硬件和数据安全。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进行榜样引领。课堂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做好示范,规范教师自身行为,也规范学生行为。最后,制定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规范操作指引,在学生品德考核中做好量化考核,在日常执行中养成习惯。

2. 团队合作教育,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开始

“合作共赢”是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在学校,无论是教师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需要合作,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是一个人在集体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各自思想的碰撞,有助于发挥团队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将某个问题或任务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比如,针对课前布置的小组作业任务,在课堂上进行评比,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互相讨论、探究完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开展小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为集体争光的责任意识,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目标。

三、信息技术网络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应抵制不健康思想意识的不良影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1. 因势利导,加强网络犯罪预防教育

当前,网络成瘾被称为“电子海洛因”,它已成为社会一大难题而备受全社会关注。网络成瘾和网络犯罪等各种不良现象引起了学校重视。

首先,学校里应该加强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学生上网场所的管理,防止反动、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危害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明上网。其次,应该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的建设和管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和网络防范意识,以及在网络环境下防范伤害、自我保护的能力。比如,学生在完成网络课程任务时,需要通过互联网查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料、素材,或者进行网络通信互动时,就有机会接触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内容链接,这时就要警惕掉进网络诈骗陷阱或者游戏黑客陷阱。据了解,近期网络上就有类似淘宝“刷单”获取佣金、小程序投资理财诈骗和App非法贷款平台等网络犯罪行为。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及时做好网络犯罪预防教育以及上网心理辅导和宣传教育工作。

2. 顺势而上,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以前网络批判的“唯理性主義教育”的现象让人警醒,而随着网络新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信息化都在提醒我们要加强情感教育。

网络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便利和丰富,学习者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下,随心所欲地查看各种学习资源,提出各种互动要求,积极探索未知世界,此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以及进行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如何开展情感教育呢?首先,要改变观念。网络虚拟现实技术是新的教学媒体,是信息化的产物,我们应该“将计就计”,巧妙利用网络创设教育情境,查找积极向上的教育资源,及时加以引导和辅助教育。例如,对于网络游戏,可以加以指引,顺势推出在线教育游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以时间控制为教育前提。其次,将情感教育纳入信息技术网络课程教学体系中,并研究相应的实施模式。例如,对网红现象和网络聊天等加以引导,适当开展网络直播课或者微课,多做参与者,少做旁观者,参与其中,及时做好道德渗透教育。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存在于生活中、网络上,时时刻刻都在课堂里,在每个知识章节里。只要我们将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把知识目标、实操目标和情感目标有机融合,便能既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又提升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可谓信息技术与德育“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志轩.浅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发展,时代教育,2013(21).

[2]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猜你喜欢
德育信息技术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