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盐济楚”与陕西汉中

2020-12-28 02:01郭松林
文史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井盐川盐海盐

郭松林

抗战时期,为粉碎日寇利用食盐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曾有过大规模的“川盐济楚”,历经八年全民族抗战全程,使四川自贡生产的井盐经陕西汉中而源源运往湖北、湖南等抗日前线。陕西汉中在“川盐济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抗战中的川盐

四川自贡,以生产井盐而著称,有“千年盐都”之美誉。自贡的井盐原料均采自千米以下的岩盐矿,富含各类天然矿物元素,无污染杂质少,纯净品质好,深受国人喜爱。自古以来,川盐主要销地为云贵川、陕甘和青藏,也有部分川盐顺长江运抵湖广、江南。川盐,尤其是自贡井盐,历朝历代都是朝廷钦点的贡品。

1937年7月7日,日寇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我国沿海一带相继沦陷。海盐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被日军严密控制。日本不仅控制了我国全部的海盐生产,而且还切断了通往内地的盐运通道,试图通过“盐遮断”,用经济手段造成全国大恐慌,以助力于侵华战争。此前主要靠淮盐和海盐的湖南、湖北等省的民众,苦淡食之虑,忧缺盐之困,迫切需要川盐济销。为此,国民政府财政部于1938年3月明令川盐增产,要求自贡盐场年产井盐增加300万担,比1937年的327万担将近翻一番。从1938年1月起,自贡盐场开始大量起复卤井增加盐灶,大幅度提高井盐产量。当年全年就产盐456万余担,较1937年增产128万余担,一举成为全国的产盐战略中心。隨着抗日进入持久战胶着状态,川盐供应区域已覆盖川、康、滇、黔、湘、鄂、陕、甘、宁、青、藏各地,解决了这些地区数亿人口军需民食的问题。川盐,真正担负起“天下粮、天下盐”的历史重任,成为抗战时期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随着川盐的扩产扩能,盐利也随之大幅增加,成为抗战的重要税源。作为四川产盐中心的自贡盐区,在抗战时期的食盐增产一马当先。盐产量快速增加;盐税也急剧上升,其增幅甚至超过了盐产量的增长。据统计,1938年自贡盐税比1937年增长了96%,盐产量增长40%;1938年到1941年盐税增长7.5倍,而盐产量只增长15%。全民族抗战期间,自贡盐税占川盐税收80%以上,而川盐税收约占全国税收的25%之多,为战时国民政府的财政开辟了充足的税源。其间,国民政府曾发起抗日募捐运动,短短一个月内,仅自贡盐商就为抗战捐款1.2亿元。冯玉祥赞誉自贡:“以产盐雄于西南,而贡献于国家与地方者,举国惊甚宏伟”。

二、川盐的集散地

汉中位于陕西西南部,接川渝,通荆襄,连关陇,地处抗战大后方,又处于大后方之前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在军事部署方面,国军的第一战区司令部就设在汉中;继而,还新设立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由抗日名将李宗仁坐镇汉中,协调指挥第一、第五、第十战区的军民抗战。同时,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一分校也从河南洛阳迁至汉中,为抗战培训中下级军官。抗战后期,新组建的青年军206师也在汉中训练,蒋介石次子蒋纬国在206师616团2营担任营长。同时,为接纳沦陷区高等院校,与西南联大并肩的西北联大,也从西安迁移汉中。上万的沦陷区学子,在这里求学报国。一时,汉中兵力云集,文教昌盛,成为护卫重庆陪都的重要屏障。

除了军事上的部署,汉中作为抗战后方的重要门户,在“川盐济楚”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39年1月,国民政府作出食盐“民制、官收;官运、民销”的决定后,在汉中设立了直属国民政府财政部的盐务局,负责“川盐济楚”的管理调配,并从税警总团派来一个加强连进驻汉中,加强盐税征管,保护“川盐济楚”的川陕及陕鄂通道。之后,川盐即由川陕公路和嘉陵江、汉江水系,源源不断地运来中转地汉中,稍作停留点验后再运往鄂湘等抗日前线。

川盐济荆楚,川商聚汉中。川渝盐商也因利而来,云集汉中,鼎盛时有上千人之多,成为战时汉中商界的重要力量。他们除了经营盐业,还涉猎川粮、桐油、猪鬃等战略物资的经营。整个抗战中,汉中无形中成了支撑全国军供民食的物资集散地,成为转输“天下盐,天下粮”的枢纽。日本的“盐遮断”阴谋也很快破产。恼羞成怒的日军,于是对汉中这个战略要地进行长达数年的狂轰滥炸。据统计,自1938年3月13日,日军开始空袭汉中,至1944年美国飞虎队进驻汉中机场止,日军共出动飞机575架次,空袭汉中地区44批次,投弹达2056枚,死伤军民千余众,造成汉中军民和财产物资的重大损失。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淮盐及海盐重新进入湖广地区,川盐退入原来的经销区,大规模的“川盐济楚”自此结束;陕西汉中的实业抗战救国,也就此划上句号。

作者:陕西省汉中市委政法委退休干部

猜你喜欢
井盐川盐海盐
肚子里摇匀等
盐城监:跨越千年的海盐文化
清新福建 生态海盐
松蕈菜谱
滑菇菜谱
北方海盐区大粒优质海盐生产工艺浅谈
论清代川盐入黔优势及其主要地位演变路径
栗蘑菜谱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