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技
【摘要】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针对该教学理念,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即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条件,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方面,为了增加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因材施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在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的理念仍旧适用,尤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能够满足新课改对现代教学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学校都采用统一授课的方式,并且在授课之后为学生布置相同的课后作业,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差异性的重视,造成优等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困生则无法自主完成作业.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能力培养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会以教材知识为主,着重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教师会从不同的试卷中选出易错的、典型的练习题目,修改题目中的数据,以此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小学生的数学作业普遍以计算、解题为主,前者着重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后者虽然会以生活问题为载体,但是学生利用数学公式和模型就能快速得到答案,并没有探究和分析的空间[1].此类数学作业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是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对知识缺少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水平只能停留在教材范围内.实际上,完成数学作业并不是教师让学生写作业的目的,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希望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充分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将教师传授的知识真正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让作业真正发挥出提升学习能力的作用.
(二)缺少针对性
由于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兴趣特长等条件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各不相同.分层设计作业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教学风险和挑战,教师若要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对所教学的内容更加熟悉,并能够花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作业分层的设计.当下,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对不同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不仅使优秀生的能力难以发挥,使其逐渐失去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还会导致学困生解题困难,在各类难题的影响下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甚至放弃学习数学.此外,大量的同质作业还会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诱发学生随意应付作业的心理,甚至引出学生间互相抄袭作业的行为,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难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与此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家长以及教师监督、批改学生作业的时间.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一)学生分层
要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规划.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观察以及知识测试等多种方式,分析判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智力水平发育情况、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方法是否恰当等.教师在此基础上决定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包含哪些学生.
此外,分层是一种设计方式,教师要采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正确区分层次特点,同时应顾及学生的自尊心.例如,教师不能采用优秀生、一般生、差生的分层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过于笼统,且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自信[2].
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日常成绩、课堂表现、性格特点等,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的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快速掌握课堂知识,并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B层的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所掌握,但缺少探究和求知的精神,能力水平比较不稳定;C层学生对知识掌握得较差,对教学知识接受和理解的速度较慢,课后作业往往无法独立完成.将学生分层之后,教师无须对学生公开分层方式和每个层次的成员,针对学生表现的浮动情况,可以定期对每层中的成员进行调整.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若C层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有了一定的进步与提高,可以将C层学生及时调至B层;同样,B层学生在努力学习并取得一定的进步后,可以视情况调至A层,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提升自我.在分层之后,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情况,并和家长达成良好的配合协作关系,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二)形式分层
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进行合理分层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往往形式较为单一,不能充分吸引学生进行主动学习,长此以往会让学生觉得作业就是一种负担,比较枯燥乏味,并因此失去学习探索的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导致作业完成效率低下,效果不强,这都需要教师投入精力对数学作业的形式进行合理的分层设计.
人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数学这门重要的学科而言,提升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提升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师可以将数学作业的形式分成三种层次:口头作业、书面作业与开放性作业,并根据当天授课的内容适当选取某一种或某几种组合的形式来进行作业分层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
口头作业是指学生在家长或同伴的帮助下,用口头语言就可以完成的作业,比如乘法口诀的背诵、一些简单加减乘除的口算、向家长以及同伴复述当天课堂上的所学内容等;书面作业主要是常规的习题作业,比如书本的课后习题、练习册以及教师当天布置的习题作业等,主要是让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规范数学语言,完善解题步骤与思路,并检查自身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开放性作业則更加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对于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作业,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数学作业充满生活化元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计量单位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回家找到一个容量为1 L左右的容器,用纸做同样大小的容器,并于第二天带回课堂.此过程既可以
让学生对计量单位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发现能力、动手能力.
(三)难度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课后学习的目标各不相同,教师要明确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针对A层学生,要以提升能力、拓展知识范围、激发求知欲为主,在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之外,提供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作业,帮助他们进一步探讨学习内容,扩充知识储备,拓展思维;针对B层学生,要以巩固基础知识、夯实解题能力为基础,适当提供优质的答题方法,帮助其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追求突破;针对C层学生,要以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进行基础练习为主,至少要让他们能理解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布置的作业可以先以课堂讲解的例题为主,以帮助他们打牢知识基础,逐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根据布置作业的不同目标,教师可以将课后练习分为三种题型,分别是:必做题、选做题和创新题.
必做题即基础题,其题型、内容与教材中的例题相近,即使是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完成作业.这种题型的题目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为目的,适用于全体学生,对C层学生效果最佳.选做题即以教材题型为基础,对其进行变化和改进,加大了难度,也增加了知识的覆盖范围,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针对此类型习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做与不做,教师可以鼓励A层和B层的学生完成此类习题.创新题即对选做题做更进一步深化,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运用、变通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能力.此类题型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适用于A层学生.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层层推进.例如,在以“小数乘法”为核心布置作业时,必做题包括:3.22×11.35、3.6×7.5等基础题型;选做题包括3.5×3.4×4.5、
4.1×7.9×5.4等有一定难度的习题;创新题包括3.75×15×2.1+3.4等比较复杂的混合计算题.除了必做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完成其他两种习题,这样既能满足优秀生对习题难度的要求,又能满足学困生学习巩固的需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创新题部分的难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容易让学生对难题产生畏难情绪,打击A层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四)批改分层
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知识的一种补充与检验,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这也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作业批改,
采用随堂批改和课后批改两种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作业批改中获得成长与进步,激发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智慧.
随堂批改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的情况,使教师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发现作业中的不足并做出改正,以免陷入知识误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后批改方面,教师也要坚持分层的原则.如C层学生错误较多,教师应该分析其错误原因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给出学生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对于他们回答的正确之处,教师也应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肯定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进步,增加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C层学生的评语中写上 “第三道题回答得非常正确!”“计算再细心一些就更棒啦!”这也是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提升成绩的有效方式.对于B层学生,如果是出现没注意题干、单位换算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评语中写上“思路很正确,但要看清计算单位呀!”对于A层学生,对于有不同解法的题目,教师可以在评语中写上“非常棒!再试试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也应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照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与时俱进.在布置作业时,为了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确保学优生和学困生都能通过作业练习提升自己,教师应该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玉梅.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J].甘肃教育,2019(01).
[2]黄梅英.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