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2020-12-28 01:53扈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培养对策小学数学教学

扈冉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中,由于新课程教学改革任务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目标开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甚至会对学生的发展形成阻碍.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以及开放性较强的学科,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会形成主动的推动性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对策;教学分析

前 言

在当前的社会中,由于时代更新速度逐渐加快,教育全球化形式逐渐稳定,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创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化成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是当代教师新的教学任务.就小学生而言,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其能够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推动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合理地进行引导启发

在小学阶段,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教学的难度以及抽象性都比较强.因此,很多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都会产生较高的学习压力,并且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数学知识的深度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很多学生就会产生较强的抵触性,甚至部分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恐惧意识[1].而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并不在于学生本身没有努力,或者学生的智力存在问题,而是在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此应该及时关注,对学生进行有效缓解,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以及消极情绪,促使其能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此外,在教学引导中,教师应注重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通过启发性教学以及问题引导的方式,逐步加深对学生的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例如,当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如下引导:首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两个尺寸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并标注出图形的长度信息;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对两个图形的周长进行计算;再次,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询问:“正方形四条边的关系如何?”当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出这一问题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公式,对正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这种方式,对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并总结面积与周长之间计算方法的关系,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基础,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二、注重强化知识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中,教材章节虽然比较多,但是大多数學习要点之间都会存在比较紧密的联系.在解决一道数学问题时,学生并不能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就能得出最终的答案,而是需要综合多种不同的数学知识对其进行处理.所以,对小学生而言,整体的学习难度自然会得到提升.对此,教师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综合,强化学生的综合意识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此期间,教师也应该注意,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规划,保证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教师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组织学生站在已学知识点的角度,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分析,缓解学生的学习难度.首先,教师可以随机地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混合运算的算式.比如,23+6-3,3×9-6,21+47-5,28+4×3,等等.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些算式进行观察,找出其中的运算方式.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运算规则,比如,先乘除后加减、先算括号后算整体等,引导学生进行运算训练.最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此外,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如果还有余出的教学时间,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进行长期性的教学训练[2].所以,教师应该构建完整的训练规划体系,有针对性、科学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同时,在进行教学规划时,教师应该事先确定整体的教学目的,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数学练习,利用题海战术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压榨”,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借此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均能够形成积极作用.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性”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问题设计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思维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出几个不同的三角形长度组合.例如,3 cm,2 cm,6 cm;2 cm,2 cm,2 cm;7 cm,4 cm,5 cm;4 cm,6 cm,1 cm,要求学生从中选出能够构成三角形的组合.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够加强对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也能够形成较为缜密的空间思维.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探究活动

第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活跃学生数学思维.大多数小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同时,集中力、纪律性也相对较差.因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坚持从趣味性这一层面入手,以此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来不断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得到有效解决.例如,某教师在开展关于乘法计算的教学活动时,就引入了“两个小白兔有很多萝卜,但是一个一个地数很麻烦”这个有趣的小故事,然后恰当引入乘法来计算,以此激发并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第二,优化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小学生还未完全形成能够透彻理解、熟练掌握抽象概念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转化抽象概念.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等活动的精心设计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其在相互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思维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应用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开展关于“计算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为学生先设计了“怎样计算我们教室的面积”这一探究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够为全面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造良好条件.

五、基于拓展创新培养思维能力

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教学内容、策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提出的各项要求了.因此,为了给学生的思维培养、拓展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应基于不同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加强拓展创新探索,引导学生学习并积累更丰富、新颖的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

比如,某教师在完成“多边形面积”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后,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拓展探究问题:若让大家给自己的妈妈织一副手套,一平方厘米的毛线一块钱,那么织一副手套要多少钱?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知识经验,引用不同方法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明确哪一种方法的误差相对较小,并且便宜.这样既可以增加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可以增加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从而能够真正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使其数学思维得到不断拓展.

另外,教师可以基于逆向思维来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构建知识框架.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都存在对数学知识掌握得不够准确、清晰的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未实现对各个知识点透彻、系统的理解,课后也未做到及时巩固.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基于逆向思维教学案来引导学生完善知识巩固,优化新旧知识的衔接,循序渐进地构建更完善的知识框架.例如,針对“数量关系”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基于现有知识经验来展开逆向思维,已知物品的总价和数量去推导单价,以此来激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六、灵活引用教学工具优化教学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工具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学工具能激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教学工具的灵活、充分引用,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理解、掌握原本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点,使其梳理、总结知识点的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实际授课中,针对学生不会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及时、恰当的帮助、引导,尽可能避免问题堆积现象的产生.

例如,某教师在讲解“圆”的相关知识点时,就引用了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圆形物品来辅助教学,实现对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灵活引用.这样既可以简单明了地转化原本抽象复杂的知识点,也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产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学生在寻找图形、数字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其发散思维也能够得到全面激活与拓展.

另外,教师自身素养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因为教师若拥有较高的理论性与能力,通常都懂得该怎样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性,而不是盲目模仿,按部就班地为学生灌输教材知识.因此,不论是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还是为了给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教师都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来提升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以此来构建更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七、借助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出发,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逐渐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才能在分析问题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因为年龄相对较小,在知识、经验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在面对事物时更多地从感性的角度理解知识,在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时能够保持积极的思考欲望,而在面对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往往不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也不愿意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提出问题出发,借助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为帮助学生掌握思考方法,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如在讲述“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并未接触过方程知识,而如果直接使用传统的解决问题方法来解决问题,势必会极大地增加解题难度,所以,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一只兔子一共有几个头、几只脚?一只小鸡一共有几个头、几只脚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兔子与小鸡,所以也就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说出问题答案.然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如果兔子与小鸡都失去了两只脚,那么在笼子中一共剩余多少只脚呢?教师通过采取循序渐进的提问方法,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不仅启发了学生,也可以转变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原有层次进入到全新的学习阶段中.因此,在教育中,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确保思维的有效性.对于教师来讲,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不仅要保证提问的策略性,也要提高提问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出继续学习的欲望.学生如果在不适合的层次中思考问题,那么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保证问题设计的合理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结 论

综上所述,在当代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创新,以学生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合理地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对知识进行有效联系,对训练进行针对处理,对活动进行适当调整,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39-140.

[2]孙娜.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才智,2019(23):70.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培养对策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