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美琳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具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价值观念领域的多元化、多样化越来越复杂,导致世界各民族精神家园日渐荒芜。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华传统文化,并提出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双创”。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探索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的融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当下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的融通困境,并提出了对应的完善策略,以期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基本价值;融通
1.相关概念
1.1文化
文化是现代社会经常使用的词语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文化时时刻刻影响我们的行为与生活。究竟什么是文化学界并未给出明确界定,本文中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人类自身通过劳动,不断认识、调适、依靠和改造自然世界中逐步满足人类发展需要,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两种需要的过程。
1.2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本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累积凝练而成的稳固元素,他包括精神、思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行为规范等等,它使得民族内部代与代之间、每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着连续性与同一性,将他们连接在社会的根本结构之中,也铸就了一个社会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密码,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秩序和意义。
2.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的融通困境
2.1传统文化融通意识淡薄
首先,在我国整个教育环境和政治体制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在教育体制中一味以分数和升学率为指挥棒,没有专门进行传统文化传授的课程和活动。各地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也没有出台一定的保护政策和在经济方面给与资金的支持,相反的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取得经济利益在建设过程中反而还会歪曲甚至损害传统文化。其次,世界已经融为一个地球村,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西方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也在通过文化产品不断向中国渗透,这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甚至入侵我们的思想,消磨我们的民族基因。可以看到万圣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我国的盛行,而作为中國传统节日的春节、七夕、中秋等氛围的逐渐淡化,这无疑不是西方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腐蚀。最后,除了腐蚀淡化我们的传统文化,西方国家还会对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元素进行扭曲歪解,赋予西方民族的价值观念并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在中国的广大青少年中进行传播,赢得大家的认同例如花木兰被曲解成女权斗争的典范,相反,中国落后的迷信行为被消极放大,还和周易等混为一谈,使得新一代青年受到蛊惑,思想被歪曲。
2.2传统文化传承人才队伍亟待加强
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在历代的创新与传承中,人是最重要元素。首先,传统文化和我们很多行业都息息相关,如中医、音乐等,但是由于从事这些行业学习难度较高,普遍收入不高,在社会上也不是特别具有地位,因此大家对从事这些行业并不看好,这样既不利于传统行业的发展,更是造成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困境。其次,现代的教育体系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很多人学习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考取好的成绩选择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工作,比如金融、IT等,像历史、考古等都属于较为冷门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人才短缺的原因。最后,相关文化保护传播部门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只要学历够就可以从事相关的文化保护工作,缺少工作的热情,更是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面对文化传统保护与传播的工作时都只停留在自然经验的基础上,没有科学的指导,这些部门也没有魄力大刀阔斧进行人员调整。
2.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薄弱
教育是传授技艺和文化的主要手段,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深陷功利主义的倾向之中,无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首先,长期以来教育的内容和人才的选拔都是以升学和就业为评价标准。考试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老师就怎么教,考上了好的学校既是学业上的成功者,既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专业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市场需要什么什么专业就是发展前景好,什么专业发展前景好什么专业就火爆,这些专业需要什么课程就开设什么课程,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专业课程要么沦为选修课要么依托艺术、美学、历史等学科中零星讲授。其次,传统文化传授材料匮乏,手段单一。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较为枯燥,缺乏创新和提升,很多还是集中在《三字经》等一些浅显的起朦书籍中,有些老师还会将一些儒家、道家的经典,但是却片面的将儒家文化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严重的限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审读。最后,教授传统文化的优秀教师队伍匮乏。这些教师在真正的学习生涯中大都是其他学科出身,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教学中只能照葫芦画瓢教授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很多情况下教授的内容脱离受众实际生活,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4传统文化传承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我们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在不断采取措施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政府对弘扬传统文化的相关工程缺少政策引导和法律保护,导致好多文化保护行为因为没有相关的保护和支持有心无力,有些项目甚至半途而废,非常可惜。其次,缺乏财政资金的投入。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项目扶持等。目前我国用于发展传统文化的资金主要出自中央政府,而作为重要角色的地方政府却鲜少投入,这些资金通过各地分拨对于地方文化的发展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对于一些民营企业加入到保护传统文化行业来的相关支持也微乎其微。最后,除了法制、经济等方面的阻碍还有人们思想观念的阻碍。人们对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上无法统一,在制定法律、政策时很难达到统一,这就在主观上阻碍了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发展,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3.完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的融通对策
3.1提升融通主体的文化自觉
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融通的关键在于文化传承、融通的主体——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身在其中的主体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融通的关键并坚持创新才能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要提高人传承创新文化实现价值融通的自觉性。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还是停留在表面,通过一些传统的影视剧或是节目认识传统文化,其实有很多创新的节目甚至是生活中各种节日的细节都可以让大众更好的认识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融入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认同感。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逐渐了解民族文化在现代的表现方式,自觉抵制西方文化入侵,践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其次,政府在社会引导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挥棒作用,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融通的长效机制。政府具有一定的管理职权,可以制定系统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保护传统文化,减少文化破坏,在群众中形成良好的保护机制,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融通,不让资金成为文化发展路上的拦路虎。最后,支持相关文化保护与传播组织的建立与建设。这些民间组织能够弥补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不足,发挥其创新作用,极大地调动民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带动创新,刺激新鲜血液的加入,赋予民族文化新的生命力,因此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要给这些民间组织大力的支持个引导,激发全民参与的热情。
3.2丰富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的融通方式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的融通其中融通显然既有表面的融合沟通之意还有更深层的含义,既创新和发展,这里的融通方式指的是具体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在融通过程中采用的手段、渠道、具体模式等一系列方式方法。首先,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融通也要利用教育的基本手段,发挥基础教育的作用。我国是教育大国,受教育人口多,基础教育规模庞大,教育重视程度高,这都造成了教育上进行文化宣传的优势。可以引进和培养在传统文化方面造诣比较高的老师承担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遵循教育的长期性、综合性等特点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建立针对传统文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并配备完善的优质教材,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其次,在信息时代我们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与融通上的重要作用,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文化传播行动中。电子书、影视作品、交互式游戏等现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创新展示的形式,更加符合当下人们的喜好,能够增加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提高接受度,促进传播。最后,除了虚拟的网络传播方式,线下的文化馆或者展览馆等都是很好的文化展示平台。这些场所将虚拟的文化用实体的方式展示出来,给人以视觉的震撼,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的身心和想法。这些实体的展示方式不同于虚拟的展示,其更具有真实感、可触感、亲切感,因此更容易在精神上产生触动,提升传播效果,因此要注意线下文化展馆的建设,在主题、数量上都做出科学的规划,充分发挥文化展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融通中的作用。
3.3利用文化重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的融通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自我的创新与新时代的融合。首先,不断吸收、学习国外优秀的文化内核对自身的文化进行丰富和发展。吸收、学习国外文化的前提和技术是坚持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挖掘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并且对其进行改造和融合,使其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勃勃的生机和不竭的动力,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成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其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进行融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传统文化体系。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文化与道路自信贯穿每个华夏儿女的内心,要坚持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就要建设具有我们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最后,开展文化宣传与解读,打破“中国威胁论”的错误偏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味利用“中国威胁论”的错误论断歪曲解读中国文化甚至诋毁中华文明,影响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识,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因此我们要结合世界形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将我们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展示在世人面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融通之路。
3.4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
世界早已融为一个地球村,每个角落都应该有自己的特殊文化,各地文化又应该在相互碰撞中交融发展,在碰撞中产生出新的火花。中国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国家,我们坚信只有让文化走出去才能有更强的辐射力、影响力和生命力。首先,在文化战略上我们也应当积极的实时文化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制定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时要立足当前的国情,制定完善的策略,打造多元化的交流沟通渠道,既要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丰富世界文化的多彩性,还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文化,不断对本土文化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我们传统文化的活力,加快文化体制的创新。其次,在文化走出去的同时还要警惕文化霸权的行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用他们腐朽的价值观念对我们的年輕人进行思想入侵,利用影视剧、奢侈品等侵蚀我们的思想,我们要练就火眼金睛,进行坚决抵制。最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为指导,努力在生活和工作中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
4.结语
面对全球化普世价值和文化带来的冲击,如果失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等于抛弃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就犹如水中浮萍随波逐流。我们必须在复杂的时空环境背景下,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结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呼唤,激活其生命力,形成新的中国形象、中国思想、
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戴木才.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的价值定位[J].云梦学刊,2020,41(05):87-94.
[2]王继军.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基本价值的融通[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7):93-97.
[3]尹风雨,刘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与践行方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04):175-179.
[4]张绘,龚云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J].学理论,2020(07):121-123.
[5]周书俊.诚意正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28-34.
[6]魏中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7]王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的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