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营养性吸吮的综合干预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症状改善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0-12-28 01:52笪亚红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阶梯早产儿胃肠

笪亚红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的新生儿,受母体和胎儿各种因素的影响。早产儿由于呼吸、循环、消化、血液、免疫等系统发育不完善[1],因此临床中应重视早产儿的干预。早产儿的吸吮能力较差,消化酶分泌不足,因此其吸收能力差,喂养不耐受的症状显著。临床研究证实[2,3],早产儿早期营养的摄入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减少新生儿期的不良并发症,改善其预后,促进其健康的生长发育。非营养性吸吮(NNS)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辅助喂养方式,近年来该方式在早产儿的喂养护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对早产儿进行NNS干预,可有效减轻喂养不耐受症状,达到有效喂养,促进其消化功能的发展[4,5]。研究指出,俯卧位对早产儿的胃肠不良症状和呼吸功能也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6]。本研究探讨基于NNS的综合干预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症状改善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纳入标准[7]: (1)均符合早产儿的定义,即胎龄<37周,体重<2500g的新生儿;(2)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7分;(3)出生后存在喂养不耐受症状,经鼻胃管喂养;(4)早产儿监护人积极配合研究。排除标准[8]:(1)呼吸窘迫;(2)胃出血;(3)先天性心脏病;(4)合并消化道畸形或其他严重畸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分娩方式:顺产29例,剖宫产21例;胎龄(31.27±2.57)周,出生体重(1878.58±152.61)g;5min Apgar评分(7.94±0.57)分,出生时间(3.14±0.25)d。试验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分娩方式:顺产27例,剖宫产23例;胎龄(30.96±2.36)周,出生体重(1902.21±147.75)g;5min Apgar评分(8.05±0.63)分,出生时间(3.30±0.3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入选早产儿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基于NNS的综合干预。成立综合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新生儿科、产科、儿科护士3~5名组成,新生儿科护士长担任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NNS、刺激性排便、俯卧位体位护理的具体培训。同时,小组成员对早产儿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估基础上选择适用以上3项措施中的几项或者同时实施。

1.2.1NNS 所有早产儿进行NNS干预。使用无孔的橡皮奶嘴,让早产儿在每次喂养的间隔期中吸吮无孔奶嘴5~10min。干预时间为2周。

1.2.2刺激性排便 根据早产儿耐受情况选择适用刺激性排便干预。用温盐水15~ 30 ml清洁灌肠,1次/d,共5~7 d,直至排便通畅。

1.2.3俯卧位体位护理干预 在NNS护理干预后给予俯卧位,将早产儿双臂屈曲,放于头部两侧,再将胸腹向下,双腿伸直,头部偏向一侧,总体呈蛙状。早产儿平日在保温箱内也采取俯卧位,首先用长条棉布等柔软物品将其身体四周围住,折叠多块毛巾制作三阶梯俯卧位棉垫,最高一阶梯的高度等于头部抬高15°,第二阶梯略低5°,第三阶梯再低5°,将早产儿头颈部置于第一阶梯,胸部到腰部范围位于第二阶梯,双下肢位于第三阶梯并将膝部向胸部弯曲。俯卧位每持续2h进行一次翻身,翻身为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左右侧卧位持续10min后再安置为俯卧位。干预时间为2周。

1.2.4抚触 在早产儿哺乳1h后,进行抚触,抚触时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明亮,室温维持在26~28℃之间,用温水擦拭早产儿皮肤后毛巾擦干,将其置于抚触台上,护理人员双手涂抹婴儿润肤油,依次抚触早产儿头面部、胸部、上肢、腹部、背部、下肢。每天2次,每次15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1.3.1喂养不耐受症状发生情况 包括呕吐、腹胀(腹壁较硬,触及肿块鼓胀,腹壁有绷紧感、发亮)、腹泻(喂母乳后大便次数>8次)、胃潴留(胃内容物大于前次喂养量1/3)、呼吸暂停(呼吸停止超过20 s)、喂奶量不增加(3d以上喂奶量不增加)、排便困难。

1.3.2喂养相关指标 喂奶量恢复时间: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按需喂养,每天≥8次,第1周每次5ml,1周后恢复每天喂奶量为60~180ml ;出生体重恢复时间:恢复到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胃管留置时间:鼻饲管从插入到拔除的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经口服喂养喂奶量每天达到150~180ml,无喂养不耐受症状出现。

1.3.3运动发育、智力发育[2,9]采用运动发育指数(PDI)及智力发育指数(MDI)对两组早产儿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生长发育越好,且评分<69表明发育迟滞。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喂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率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喂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喂养相关指标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喂养相关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运动发育、智力发育指数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运动发育、智力发育指数的比较 (分,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生长发育还尚未成熟,吞咽反射、吸吮能力和肠蠕动功能都相对较弱,因此在开始喂养后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喂养时频繁呕吐,奶量持续不增加,胃潴留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早产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0]。临床中对于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主要通过早期微量喂养和药物干预等方式进行干预。临床研究发现[11],NNS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其胃肠转运,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进而改善早产儿的现状。本研究采用NNS的综合干预对早产儿进行护理,结果表明,该方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消化功能、呼吸、睡眠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胃动素是协调胃和十二指肠运动、分泌、吸收的主要激素;胃泌素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同时还能促进胃肠黏膜生长。研究发现[12],NNS能刺激胃动素、胃泌素、胃蛋白酶原分泌,加速胃排空,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抚触能有效改善早产儿消化功能,减少其喂养不耐受的发生;NNS和抚触对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具有治疗价值。同时,喂养不耐受常伴随排便不畅,排便不畅既是喂养不耐受表现之一,又加重喂养不耐受,延长其持续时间。刺激排便法治疗喂养不耐受可能与其能激发排便反射、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喂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陈翠卿等[9]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主要是因NNS能够通过刺激口腔内感觉神经纤维,促进口腔舌脂酶的分泌,兴奋迷走神经,提高吸吮、吞咽能力,改善胃肠肽的分泌情况,进而刺激胃肠的发育,促进消化功能成熟,同时NNS还能有效提高食管推进速度,进而加速胃排空,不仅能够减少呕吐的发生,还能够促进肠蠕动和粪便的排出,进而有效改善其喂养不耐受的各种症状和并发症,提高喂养耐受性。此外,俯卧位通过将早产儿头部抬高,也能适当减少胃食管返流的发生,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进而减少呕吐发生,促进吸收。曹雪宏等[13]研究证实,倾斜式俯卧位的安置既是改善早产儿呼吸功能的体位,也是改善其消化功能的体位,且俯卧位时,早产儿的自主活动相对较少,能量消耗较低,有利于消化吸收。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喂奶量恢复时间、出生体重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运动发育、智力发育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运动发育、智力发育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试验组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时亚明等[14]研究结果一致。主要因通过 NNS和俯卧位护理改善了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NNS通过帮助早产儿形成规律的吸吮习惯,改善其吞咽能力,同时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早产儿消化功能的改善,增加喂养量,使早产儿营养得到了充分的补充,体质量的尽快恢复和全胃肠喂养时间尽快到达,促进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杨秀霞[15]指出,NNS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吸吮功能和吞咽功能的协调,使胃蠕动功能增强,胃排空速度增快,以尽早从静脉营养过渡到胃肠营养,增强喂养作用,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NNS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喂养不耐受症状发生,改善其消化功能,促进早产儿体智力发育。

猜你喜欢
阶梯早产儿胃肠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良师·阶梯·加油站
时光阶梯
艺术创意阶梯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