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00170)赵丽霞
急诊是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特殊部门,在经过一系列观察、检查和初步救治后,常需转运至CT室、MRI室或DSA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转运至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或手术室接受后续的治疗和护理。然而,由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各种合并症较多且隐匿,病情变化快,虽然院内转运仅需短短的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转运途中如没有做好前瞻性的评估、充分的准备及有效的护理,则极有可能发生如氧饱和度骤降、严重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骤停、意识改变、非计划拔管等护理不良事件[1]。有研究表明[2]:急诊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达31.3%~70%,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后续的治疗和护理,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严重者还可诱发医疗纠纷。分级转运模式指在院内转运前对患者的病情、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风险分级,并采取不同级别的转运措施,避免了常规转运模式中评估不全面,转运人员、药品和器械单一的缺点,是一种新型转运模式[3]。本文将分级转运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有效缩短了转运所耗时间,减少了转运途中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并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并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74例作为试验组,纳入标准为:①年龄≥18岁;②诊断为多发伤、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重症肺炎、重症胰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等疾病一种或几种;③均需由急诊转运至本院检查科室、手术室、病区或重症监护室进行后续检查和治疗;④排除入院已发生休克或濒死者;⑤排除拒绝转运者;⑥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情、生命体征、所转运目的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院内转运,即确定转运后,由一名医生与一名护士携带抢救药品、氧气瓶、监护仪进行转运;试验组则采用分级转运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转运前,医生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解释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风险,获得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再行转运。②病情分级: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GCS评分)、呼吸支持情况、循环支持情况等进行病情分级评估,共分为三级:1级为泵入两种以上血管活性药物,有人工气道,GCS评分<9分,且在生命支持条件下生命体征不稳定者;2级为泵入1种以上血管活性药物,有人工气道,GCS评分9~12分,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者;3级为无需血管活性药物,无需人工气道,无生命支持条件下,生命体征尚且平稳,GCS评分>12分者。③分级转运:根据分级评估结果确定转运人员,1级配备主治医师+可熟练使用抢救仪器的高年资护士1名+转运护士1名;2级配备住院医师1名+转运护士1名;3级配备规范化培训医生或进修医生1名+转运护士1名。并根据分级准备转运药品和器械:1级配备氧气瓶2瓶,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静脉注射微量泵、除颤仪、便携式吸引器、转运监护仪及穿刺用物,并准备好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等抢救用药;2级准备氧气瓶1瓶,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微量泵、除颤仪、转运监护仪和穿刺用物,准备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抢救用药;3级配备建议后续、氧气瓶1瓶、转运监护仪。④转运途中护理:再次评估患者转运前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电话通知转运科室相关负责人员,通知电梯做好准备。转运途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病情变化应就地救治或转运至就近科室救治,搬运患者时应确保患者安全,妥善固定各管道;转运至目标科室后严格交接班,做好相关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所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转运途中血氧饱和度下降10%以上、严重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骤停、非计划拔管等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有双人核对后并录入软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转运所耗时间及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分级转运模式干预后,院内转运所耗时间为(12.76±2.44)min,对照组患者院内转运所耗时间为(17.82±2.15)min,试验组患者院内转运所耗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转运途中血氧饱和度下降10%以上2例(2.70%),无严重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骤停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对照组患者转运途中血氧饱和度下降10%以上4例(5.56%),严重心律失常1例(1.39%),无心跳呼吸骤停发生,非计划拔管1例(1.39%),对照组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例(8.33%),试验组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诊危重症患者在得到初步的检查和救治后,常需转运至其他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受转运途中人员、环境、仪器设备的影响,转运途中可发生多种风险,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后续治疗和护理增加难度。有研究表明[4]:专业且训练有素的转运团队,有计划的转运过程可有效降低转运过程中的风险。
分级转运模式通过对患者在转运前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分级,并配备相应的转运人员、器械和药品,提高了转运过程中风险的预见性,以便在不良事件发生时做到有效应对[5]。同时,加强与目标科室的联系,确定好电梯和转运路线,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目标科室,保证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本文将分级转运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有效缩短了转运所耗时间,预防并减少了转运途中各类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