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463800)宋彦涛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14例我院胆结石患者(2018年7月~2019年6月),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107)和开腹组(n=107)。腹腔镜组男48例,女59例,结石直径5.3~25.8mm,平均直径(15.47±4.83)mm,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6.74±7.13)岁;开腹组男45例,女62例,结石直径5.2~25.9mm,平均直径(15.74±4.48)mm,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7.16±6.85)岁。两组一般资料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经CT、B超检查确诊为胆结石;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胆结石手术史。
1.3 方法 开腹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平卧,全麻,肋缘做10cm左右切口,剖开腹壁,查探胆囊三角区,离断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剥离胆囊后切除,缝合胆囊管,清洗腹腔,闭合切口。腹腔镜组行LC治疗,全麻,平卧,抬高(15°)头部、脚部,左倾斜(20°)身体,脐下约1cm做穿刺点,剑突下1cm左右为主穿刺点,右锁骨中线约0.5cm、右腋前线约0.5cm处做辅助操作孔;创建气腹,腹腔镜查探胆囊三角区,切开胆囊壶腹处浆肌层,钝性分离,分离胆囊管旁组织,夹闭胆囊管后切断,暴露胆囊动脉并切断,提起胆囊颈部,切除胆囊,取出,止血,探查无器官损伤及出血,解除气腹,闭合切口。术后两组均予以常规营养支持,止痛、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镇痛次数。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情况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5.23±14.62)ml、术后镇痛次数(3.34±1.08)次少于开腹组的(67.36±16.74)ml、(5.35±1.63)次,肛门排气时间(22.13±7.12)h、下床时间(3.34±1.08)h短于开腹组(35.78±9.75)h、(5.35±1.6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 腹腔镜组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2例,肾功能不全1例;开腹组切口感染4例,腹腔感染5例,肾功能不全3例,呼吸道感染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腹腔镜组3.74%(4/107)低于开腹组13.08%(14/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6,P=0.014)。
胆结石具有病史长、病情急等特点,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引发胆囊管急性炎症,并进展为胆囊癌,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故临床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开腹手术是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方式,其操作简便、术区暴露充分,可有效切除胆囊,改善患者症状,但行开腹手术部分患者肋间神经易被切断,且其切口长,故对患者创伤大,易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LC充分应用腹腔镜辅助作用,能直视腹腔脏器,防止干扰腹腔,进而减轻创伤;此外术中建立CO2气腹,能降低手术对肝等内脏器官的干扰,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恢复时间[2]。吴雨田[3]研究指出,LC能降低胆结石患者胆道、十二指肠损伤,提高结石清除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3.74%低于开腹组13.08%,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少于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可见胆结石患者行LC治疗能减少创伤,缓解切口疼痛,促进恢复,且安全性高。同时行LC还需注意:①气腹压控制于适当范围,能减少损伤。②胆结石伴有糖尿病、肥胖,行LC能降低脂肪液化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胆结石患者行LC治疗创伤小、安全性高,有助于减轻术后切口疼痛,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