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保心汤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BNP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2-28 10:05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455000倪娜娜原明毅李珂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4期
关键词:左室黄芪心功能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455000)倪娜娜 原明毅 李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同意参与本研究。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病例64例,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组。对照组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23±4.41)岁。观察组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78±4.3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入院后行常规西医治疗(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予以利尿剂、ACEI类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黄芪保心汤辅助治疗(组方:黄芪30g、丹参、益母草、党参各15g,白芥子、红花、胆南星、蒲黄各10g),每天1剂,1个疗程为4周,连续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血浆脑钠肽(BNP)、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到SPSS22.0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LVSD及BNP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LVED(52.10±4.21)mm、LVSD(43.02±2.26)mm及BNP(89.23±30.25)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7.15±6.23)mm、(48.21±3.25)mm、(114.52±29.52)pg/ml(P<0.05),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55.52±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14±3.26)%,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338,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43.26±5.23)分与对照组(27.59±5.12)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12.111,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之标实则为气滞血瘀、水饮内停,故治疗该病应以补气温阳、行气化瘀、利水通脉为主要治则。黄芪保心汤中黄芪具有益正气、活血医危、祛水湿之邪为君药,现代药理研究示其具有增加心脏收缩及促进排血量的作用,党参补气生津,可增加心输血量,两者联合可使心肌细胞中酶的活性增强;丹参可祛瘀养血,避免心肌缺血缺氧;红花活血祛瘀、白芥子理气通络、益母草活血利尿、胆南星清火化痰、蒲黄通淋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补益气血、利水通络之功效[1]。

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容量负荷和压力长期增加易促使心脏通过心肌细胞的变化而改变心室结构,从而导致心脏负荷由代偿向失代偿转变。LVEF可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与LVED、LVSD密切相关,对心功能检测具有重要意义,BNP是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的,当长期的容量和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心肌牵张而促使BNP分泌,可判断左室功能水平。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LVED、LVSD及BN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LVEF较对照组升高明显。说明黄芪保心汤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心功能[2]。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终末期综合征,多数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在控制疾病过程中,多种因素导致疾病管理欠佳而对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提高明显。说明黄芪保心汤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可能是因为:黄芪保心汤中黄芪、党参、丹参等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补益气血、利水通络之功效,可抑制心肌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延缓疾病发展和心功能恶化,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黄芪保心汤辅助治疗可提高其临床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左室黄芪心功能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