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羌语支语言研究前沿

2020-12-28 06:42黄成龙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藏语范畴语言

黄成龙

一、濒危语言志

2019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系列成果之一《中国濒危语言志丛书》,该丛书共30 部专著,包括濒危汉语方言志系列10 部和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志系列20 部,有5 部志书跟羌语支语言有关。

黄成龙等著的《四川松潘羌语》在全面、深入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语言态度、语言交际两个角度论述了松潘县小姓乡埃溪村羌语与汉语、藏语等强势语言并存并用的语言生活,揭示其濒危现状。同时,系统总结了松潘县小姓乡埃溪羌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并分别提供了翔实的分类词表、语法例句和话语材料等语料①黄成龙,王保锋,毛明军,张曦.四川松潘羌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蒋颖著的《云南兰坪普米语》以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普米语为研究对象,对普米语做了较系统的共时描写与分析。全书分为导论、语音、词汇、分类词表、语法、语料等六章,对普米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对语音、词汇系统进行了较细致的描写,对词法和句法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供了大量新的语料②蒋颖.云南兰坪普米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宋伶俐著的《四川康定贵琼语》在《贵琼语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及音频资料,包括100 个语法例句、约4000条词语、近8 万字的长篇口语语料(歌谣3 则、祝福语1 条和当地流传的贵琼语版本的格萨尔故事选段),并就贵琼藏族的命名、卜算、着装、结婚等方面的民俗文化词进行了详细解释。该书共六章,包括导论、语音、词汇、分类词表、语法和语料以及附调查手记。同时,从语言濒危程度角度考察了贵琼语的使用现状,并按照濒危语言的描写要求对贵琼语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进行了详细描写③宋伶俐.四川康定贵琼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根呷翁姆著的《四川道孚尔龚语》以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的尔龚语(又称道孚语或道孚话)为个案研究对象,从其语言系属、濒危状况、研究现状、调查说明等切入,分别以导论、语音、词汇、分类词表、语法、话语材料等六个章节系统深入的描写和分析了尔龚语古老而复杂的语言特征,并将收录的语法例句和流传于民间较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和歌谣纳入了话语材料,以期通过对日趋濒危的道孚藏族族群语言尔龚语进行客观详实的记录分析,对国家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地区语言资源有一定促进作用①根呷翁姆.四川道孚尔龚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韩正康、齐卡佳、袁晓文的《四川冕宁多续话》是第一部关于多续人传统语言的语言志著作,该书对多续话的分布、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说明,并对多续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历史文献的梳理和族群关系研究,作者认为多续话是脱苏语的方言而不是独立的语言。在多续话的系属分类上提出了两种方式:一是根据《西番译语》中将脱苏语分别编为《多续译语》和《栗苏译语》的模式,将脱苏语分为多续方言和栗苏方言,这一分类方式与脱苏人的语言使用和本族群内部分类相一致;二是根据孙宏开先生的分类方式,将脱苏语分为里汝、多续和尔苏三种方言,这一分类与脱苏人居住的地理区域差别和目前的内部认同分层相一致。在语料部分,作者选择了一些老一辈多续人耳熟能详的歌谣和故事,在多续话极度濒危的今天,这既是对多续话语料的记录,也是对多续传统文化的书面传承,为学界进一步研究多续人的语言文化留下了珍贵的资料②韩正康,齐卡佳,袁晓文.四川冕宁多续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二、前沿综述与语言概况

黄成龙的《2018 年羌语支语言研究前沿》对2018年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有关羌语支语言在学术前沿综述与语言特征、语音描写与识别研究、形态句法研究、濒危语言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③黄成龙.2018 年羌语支语言研究前沿[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1).。

高扬、李春梅的《木雅语研究综述及展望》仔细梳理了木雅语研究现状,在现有的木雅语相关研究基础之上,提出未来应对木雅语东、西部方言的共时类型学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进行两个方言点之间及与临近语言间的类型学角度的比较,最终对木雅语两个方言点的语法特征的历时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还可为原始木雅语的构拟提供部分有用的依据④高扬,李春梅.木雅语研究综述及展望[J].文学教育,2019,(1).。

日本学者佐藤贵保(王玫译)的《西田龙雄博士的西夏语研究成果以及对历史研究的影响》一文,评论了日本著名的西夏文专家、汉藏语言学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西田龙雄博士对西夏语研究的贡献(2012 年9 月26 日去世,享年83 岁)。他一生笔耕不辍,论著众多。此文对西田博士西夏语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简单的回顾,并简述其成果对西夏史研究所产生的影响⑤佐藤贵保,王玫译.西田龙雄博士的西夏语研究成果以及对历史研究的影响[J].西夏研究,2019,(4).。

日本学者铃木博之和扎西尼玛的《昌都市新发现语言:地理、文化、历史和语言》介绍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芒康、察雅三个县和邻近的察隅县里新发现的非藏语藏缅语。文章首先介绍了拉茉语(Lamo)、拉绒玛语(Larong sMar)、察雅玛语(Drag - yab sMar)和色库语(gSerkhu)四种语言,确定了每种语言在我国行政地图上的位置以及使用这些语言的人数。其次,简要介绍了这些语言的历史背景,说明它们与羌语支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词汇证据,不仅证实了他们的非藏语特征,而且证实了它们与羌语支语言的密切关系。最后,以左贡县的濒危语言拉莫语为研究对象,在附录中对拉莫语的历史叙事进行了语言分析⑥Suzuki,Hiroyuki(铃木博之)and Tashi Nyima(扎西尼玛). Newly recognised languages in Chamdo:Geography,culture,history,and language[J].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2019,(1).。

三、语音描写与识别研究

经典、李雅雅的《道孚语宗科话复辅音类型演变初探》对道孚语宗科话的复辅音演变进行了描写分析,认为复辅音具有数量大、形式多、结构不紧密等特点。通过对比不同年龄段的母语人所使用的复辅音,提出宗科话的复辅音有简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脱落、同化、裂化等方面。造成该趋势可能的原因有声调辨义功能的初显、分析性语法成分的增加以及语言接触的影响等①经典,李雅雅.道孚语宗科话复辅音类型演变初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4).。

齐卡佳、韩正康、王德和的《吴万才手稿多续话语料集初探》一文作者在冕宁县开展高度濒危多续话调查期间,发现了多续语料的手稿《凉山州藏族简史:冕宁县藏族多续之谱》。该手稿由藏族多续人吴万才老先生在生前用汉字记音的方式记录下的多续话词汇与长篇语料组成。该手稿是迄今为止多续话语料数量、种类与范围最广的语料集,反映了20 世纪中下叶的多续话面貌,对研究语言材料较少的多续话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是介绍吴万才手稿及其内容一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旨在归纳整理手稿的注音汉字标音系统,并简要探讨手稿所反映的较早期多续话与目前调查记录的多续话之间的语音差异②齐卡佳,韩正康,王德和.吴万才手稿多续话语料集初探[J].汉藏语学报,2019,(11).。

张夏夏、王蓓的《羌语和“羌—汉”中焦点的韵律实现方式》通过严格控制的语音实验比较了羌语母语者的羌语和他们说的汉语普通话(羌—汉)中焦点的韵律实现方式。通过实验研究,作者提出“羌—汉”与羌语一样,焦点词上都有一定程度的音高、音强和时长的增加;而焦点前后词的时长没有系统变化。羌语在音高和音强上都不存在“焦点后压缩”;而汉语普通话中是有这一特征的。指出二语中焦点的韵律实现方式主要受母语迁移的影响,用“焦点后压缩”标记焦点的方式不易习得。由此可以推测,这一特征也很难通过语言接触进行传播③张夏夏,王蓓.羌语和“羌—汉”中焦点的韵律实现方式[J].汉藏语学报,2019,(11).。

齐卡佳和龚涛的《接触环境的模式变化:音系趋同的个案研究》指出趋同(convergence)是接触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中常用的概念。然而,作者认为作为对它所代表的变化的解释是有问题的。在该文中,他们建立了一个特定的多续话语音趋同案例模型,以有助于更系统地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标:(1)解决一些语言和社会因素对趋同过程的影响;(2)检验与语音趋同有关的经验观察解释:第一,在一种语言中,经过融合,音段的丢失与这些音段在双语组合中的相对频率和标记性有关;第二,广泛的双语是趋同的先决条件。他们认为,与广泛使用双语有关的解释可能是无效的。他们的研究表明,计算机模拟是研究接触环境中语言变化复杂情况最有希望的工具④齐卡佳,龚涛. Modeling change in contact settings:A case study of phonological convergence[J]. Language Dynamics and Change,2019,(1).。

董华珍等的《基于免疫遗传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普米语孤立词语谱图分类》基于免疫遗传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普米语孤立词语谱图分类方法,首先,利用短时傅里叶变(STFT)生成普米语孤立词语谱图;其次,提取普米语孤立词语谱图的二值特征;最后,利用免疫遗传优化支持向量机实现语谱图的分类。作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普米语孤立词语谱图分类预测准确率为88% -91%。基于免疫遗传优化支持向量机的语谱图分类比基于语音信号分类效果更好⑤董华珍,等.基于免疫遗传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普米语孤立词语谱图分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

解雪琴等的《基于小波分析与Boll 改进谱减法的普米语语音增强算法》一文认为小波分析和Boll改进谱减法具有很好的减噪效果,但同时也存在“音乐噪声”和语音失真。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基于这两种算法,研究了一种它们的联合算法并对加噪后的普米语进行语音减噪实验。通过对减噪后语音的试听和波形图的观察以及信噪比的对比,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叠加了随机高斯白噪声的普米语,算法能有效地减少这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所产生的“音乐噪声”和语音失真⑥解雪琴,等.基于小波分析与Boll 改进谱减法的普米语语音增强算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

四、词汇语义研究

许鹏的《论西夏语的词义移植》一文认为西夏语有词义移植现象,并从“癝”(道)“秬”(面)“霹”(动)“翓”(色)“旺”(门)等常用词,提出西夏语往往将一些汉语词的词义移为己用,进而拓展西夏语相关词的义项或者用法。西夏语的词义移植具有隐蔽性强、发生范围广以及弱化固有词语的语用功能等突出特点。辨析、厘清西夏语的词义移植,可以使辞书的释义更为精确、规范,也有助于推动西夏文文献的释读①许鹏.论西夏语的词义移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唐均的《西夏语“狮子”词源考》指出西夏语“狮子”一词明显是个外来词,此前仅有美籍德裔学者劳费尔做过比较明确的词源推定。现根据原始汉藏语词根构拟、汉藏语借词、汉藏—阿尔泰语言接触以及东亚—印支语言共有的词根同义复合等多项原理,作者重新推断西夏语“狮子”语汇乃是由借自原始孟高棉语的原始汉藏语词根“虎”和借自梵文的藏文词根“狮子”第一音节同义复合而成,同缅语支的“狮子”术语可构成同源关系,其间体现出鲜明的东南亚语言组分和结构特征②唐均.西夏语“狮子”词源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9,(3).。

王培培的《西夏语“罗睺星”的来源》认为西夏谚语等西夏文文献中对于罗睺星的记载分为音译和意译两种,意译法与藏语关系密切,认为罗睺星是一颗复仇之星。西夏和西藏一样重视天文历法,认为信仰炽盛光佛可以躲避罗睺星等不详星宿的危害。西夏时期留存的大量壁画、绢画、版画等都是这一主题的再现③王培培. 西夏语“罗睺星”的来源[J].宁夏社会科学,2019,(3).。

日本学者白井聪子的《羌语支语言核心词汇中的双音节借词及其地理分布》指出羌语支语言的核心词中,发现一些从藏语中借来的词汇。但是,由于羌语支语言和藏语的核心词汇有可能同源,因此,这些从藏语借来的词汇与羌语支语言的固有词汇有时并不容易区分。与多数汉藏语系语言类似,羌语支语言和藏语也有单语素单音节的倾向。如果羌语支语言中的某个词是双音节词,并且与藏语的双音节词相似,那么作者认为可以判断它很可能是借词。该文以满足该条件的“叶子”“黄色”“绿色”“知道”这四个核心词为例,从地理语言学视角考察了藏语借词在羌语支语言中的分布。通过研究,发现藏语借词的地理分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主要分布在德格和康定之间一带。第二,像火星子一样扩散到周围都是使用固有词汇的地方,譬如马尔康周围。这种分布特征对今后区别固有词汇和借用词汇有很大的意义④白井聪子.羌语支语言核心词汇中的双音节借词及其地理分布[A].东部亚洲地理语言学论文集[C].铃木博之,等,编.东京:ILCAA,2019,60 -72.。

五、形态句法研究

羌语支语言的形态句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2019 年形态句法方面的研究也不例外,共有11 篇论文讨论羌语支语言的情貌、示证、时体、人称标记、数标记、自知标记、否定标记、复杂结构等形态句法现象。

田阡子的《格西霍尔语的情貌范畴》依据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格西乡所做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语料,深入分析格西霍尔语情貌范畴的语义及形态句法特征,系统探讨意愿、认知、能力三类情貌范畴,并与嘉绒语比较,发现了格西霍尔语情貌范畴较为突出的类型学特点,包括以过去时前缀də -和间接示证后缀-shi 兼表惊知情貌,前缀á -与方向前缀发生音韵融合构成非实然形态,以及独立成词的一套情貌助词⑤田阡子.格西霍尔语的情貌范畴[J].汉藏语学报,2019,(11).。

田阡子、孙天心的《格西霍尔语动词的时与体》首度详细介绍中部霍尔语格西话动词的时——体范畴。保守的嘉绒语组语言,动词均采“三分式”时——体系统,一般以方向前缀区别完整体与非完整体,以不同的词干标记过去与非过去时。相较于这种保守的形态格局,格西话动词的时——体系统有数项重要的创新:第一,动词词干交替大幅简化,标注时间的功能基本丧失;第二,方向前缀从体标记转成“相对过去时”标记,可通用的相对过去前缀də——开始逐步取代其他前缀,且有聚焦于动作结果的延伸功能;第三,以赘语式造出一般非完整体及“持续体”构造。这些重要的创新既源自内部衍变的机制,也明显受到本地主流藏语的接触影响①田阡子,孫天心.格西霍爾語動詞的時與體[J].語言暨語言學,2019,(3).。

郑武曦的《龙溪羌语的人称范畴》介绍了羌语南部方言龙溪话动词人称范畴的特点和用法。与羌语南部方言桃坪话和蒲溪话一样,龙溪羌语的人称也有不同的形式;与桃坪话和蒲溪话的人称范畴不同的是,龙溪话的人称标记除了与体有关以外,还与实然和非实然有关。该文从这个角度分析龙溪羌语中不同形式的人称标记。另外,与其他接触汉语的羌语方言相比较,龙溪羌语仍然保留了人称的单数,并且没有消失的迹象②郑武曦.龙溪羌语的人称范畴[J].语言科学,2019,(1).。

日本学者荒川慎太郎著(孟令兮,麻晓芳译)的《西夏语的双数后缀》认为西夏语词素1kI:有三种用法:最基本的用法是表示动作趋向或完成体的前缀;习语中的一个成分,如“什么”;标记双数概念的人称后缀。尽管最后一项“双数”标记的假说是西田龙雄(Nishida 2004)等提出的,但他所引用的证据并不充分。该文重新分析和进一步考察了西田先生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妙法莲华经》中的例证,并在结论中提出如下商榷:作为标记,后缀1kI:的功能是表示动作施事者为双数;这种用法不强制出现,经常在短句或简单句中省略,但在长句或复杂段落中,为便于读者确认动作的施事者为双数而出现;在一些藏缅语,特别是嘉绒语中,存在发音和用法与之相近的有潜在同源关系的后缀③荒川慎太郎.西夏语的双数后缀[J].孟令兮,麻晓芳,译.西夏研究,2019,(4).。

蒋颖的《普米语示证范畴地域差异的成因分析》认为普米语的示证范畴主要有亲见非亲见、听说非听说等两类子范畴。但南北方言存在差异:普米语北部方言既有亲见非亲见范畴,也有听说非听说范畴,两类子范畴都具有句法上的强制性;南部方言基本没有亲见非亲见范畴,但有非强制性的听说非听说范畴。为什么同一个语法范畴在同一个语言的南北方言里出现了地域差异?通过普米语南北方言示证范畴的描写、对比,对其成因进行解释,指出导致这种差异的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南北地理分布的差异;二是语言系统自身演变的差异;三是语言接触方面的差异。文章认为其中自身演变是主要因素,语言地理和语言接触是推动因素④蒋颖.普米语示证范畴地域差异的成因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崔延燕的《新营盘普米语的自我中心标记初探》从汉藏语类型学的视角考察普米语新营盘方言中的自我中心(egophoric)现象。该文主要描写自我中心和非自我中心的对立在新营盘话中的分布范围。通过几种亲属语言(安多藏语、加多满都尼瓦里语及凉山彝语)的比较,作者把时间体貌、事件特征等语义因素的影响作为考察重点,同时讨论了自我中心范畴与部分句法、语用条件的互动。此外,还对自我中心标记nõ 的其他功能,以及nõ 以外的后缀的基本用法进行了描写。该文对事实的概括为进一步理论分析提供了基础⑤崔延燕.新营盘普米语的自我中心标记初探[J].汉藏语学报,2019,(11).。

法国学者向柏霖(Guillaume Jacques)的《嘉绒语茶堡话的自知标记与人称标示》指出茶堡话与嘉绒语组其他语言一样,有其他语言中罕见的人称标示系统与自知(egophoric)示证范畴。自知范畴的意义与用法的仔细解释以及与人称的相互作用对示证系统的类型学来说非常有趣。该文描写了茶堡话的自知标记与其它两种对立的示证范畴使成(factual)与感知(sensory)的用法,与此同时,探讨了自知范畴与人称标示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茶堡话中自知的分布受限制(只在现在时语境中出现),此文仅仅聚焦在示证与现在(非完成体)语境中的静态动词,在语料中有最小的对立形式⑥Jacques,Guillaume. Egophoric marking and person indexation in Japhug[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19,(4).。

章舒娅的《从近指/远指标示到数标记:嘉绒语组语言层级标示的重新分析》一文主要讨论四土嘉绒语白湾话(Brag - bar dialect)的反向标示系统。在白湾话反向系统中,外部互动领域的近指/远指标示被重新分析为数的标示。该文将白湾话反向系统的这一演化作为原型来解释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基兰提语支中的人称标示范式①Zhang,Shuya. From proximate/obviative to number marking:Reanalysis of hierarchical indexation in Rgyalrong languages[J].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2019,(1).。

郑武曦的《龙溪羌语的否定》指出与其它羌语土语相比较,龙溪羌语的否定呈现区别性特征。龙溪羌语有两个否定前缀/mí - / 和/mì - /,其选择与汶川汉语官话的否定标记“不”pu31与“没”mei55相似,pu31对应于/mí- /,而mei55对应于/mì - /。此外,汶川汉语方言表示肯定意义的两种否定结构借入龙溪羌语。作者认为龙溪羌语的否定系统与汶川汉语方言相似的发展并不是巧合,语言接触是重要因素②Zheng,Wuxi. Negation in Longxi Qiang[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19,(4).。

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019 年国内外召开三次与藏缅语相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羌语支语言研究非常活跃,报告并分享了众多羌语支语言最新研究成果。

(一)第52 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

第52 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The 52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 - Tibeta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简称ICSTLL52)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语言学系主办,于2019 年6 月24 -26 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召开。有关羌语支语言的报告有7篇:

孙天心、邱振豪的《北部霍尔语的元音对立:声学和超声研究》以一位北部霍尔语宗科乡(Rtsangkhog)话为母语人的语料,用超声波成像技术检查了他所产生的含有普通和标记元音的测试词,并测量和分析了产生这些元音时的舌头形状和位置。超声舌成象录成视频,同时进行与相应的声学校准。

林幼菁的《否定与疑问的同形》首先对四土嘉绒语的卓克基和脚木足方言的否定标记和疑问标记的形成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然后,提出可能导致否定标记和疑问标记之间同形(isomorphism)的因素。

龚勋的《嘉绒语组与西夏语的单数(xSG)→第三人称(3)正向标记类型》指出:现代的嘉绒语组语言和密切相关的中世纪语言西夏语都显示复杂的人称标记,及物动词的限定形式随A(原型施事)和P(原型受事)而变化。在现代嘉绒语所有方言和西夏语中,一组单数人称(xSG)→第3 人称(原始的1SG→3、2SG→3 和3SG→3)有特定的形态标记。这种模式可以从后缀-w 在四土嘉绒语的分布、霍尔语(尔龚语)中的-w 残余、上嘉绒语言中的词干3 在草登话、茶堡话和日布话的分布以及西夏语中的词干B 中看出。该文认为这些模式是同源的,显示出一致的命名为xSG→3 型的正向(direct)标记的形态模式。以前的文献认为,在其他汉藏语言中广泛证明的原始后缀* -w,已在单个语支中证明其起源。该报告证明这个假设虽然是正确的,但并不充分。茶堡话和草登话的词干3 标记中的一些模式可以追溯到另一个后缀* -j。

黄阳的《扎巴语的自知范畴》探讨了扎巴语中自知(egophoricity)信息量的句法和语义特点,认为这种羌语支语言中的自指信息量表现出与其他语法范畴的大量交互作用。扎巴语不是一种自我范畴显著语言。只有一个特殊的同形异义语法范畴标记-a33,它可能与喜马拉雅地区语言中的对应形式有某种联系。然而,自知与体、否定、疑问和动词的不同形式相互作用。

本卡萨洛(Sami Honkasalo)的《我知,而你可能不知:东部革什扎话的非共享知识语法的约定与语法》认为东部革什扎话有专用(dedicated)和非专用(non - dedicated)的手段来表示“约定(engagement)”。在常见的情态话语助词(modal discourse particle)中,表示断言的=gæ 用于说话人提供听话人迄今未知的新信息。此外,该语言还有一个专用的“约定”后缀-go。该后缀与示证后缀并存,但对于知识来源漠不关心,必须把它看作为不同的成分。该文对-go 的主要功能进行了探讨,认为-go 对说话人所知道的信息进行编码,同时假定听话人不知道,反映了认知不对称。此外,通过使用-go,说话人可以引导听话人建立共同关注和相互共享的认识领域。该文还说明了说话人如何使用-go 来重新激活先前的共享信息,这些信息是听话人应该知道却忘记了的,从而使其重新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暂时失去的认知。该文是第一篇关于嘉绒语组语言“约定”方面的论文,不仅对跨喜马拉雅语言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且为加深世界语言“约定”系统的类型学认识提供了重要资料。

道丽恩(Henriëtte Daudey)和格绒平措的《普米语北部方言民歌:语言学分析》对普米语北部方言民歌进行初步分析,主要集中在对民歌歌词的语言分析上。作者认为对歌曲旋律的音乐分析和围绕歌曲演唱的文化实践值得深入研究。

余平祥(Dominic Yu)的《原始尔苏语和多续话》考察了多续话的新材料,以完善作者的构拟。通过研究认为多续话确实属于尔苏语组,该文建立了多续话声母和韵母的语音对应关系(声调未讨论),希望能建立一个包括藏缅语在内的比较研究框架。

(二)第25 届喜马拉雅语言研讨会

第25 届喜马拉雅语言研讨会(The 25thHimalayan Languages Symposium,简称HLS25)也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语言学系主办,于2019 年6 月28 -29 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召开。有关羌语支语言的报告有4 篇:

日本学者铃木博之和扎西尼玛的《拉茉语的系词与存在动词》描写了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拉茉语(Lamo)系词和存在动词。纵观拉茉语,作者认为该语言是一种最近发现的非藏语的藏缅语族语言,它很可能属于藏缅语族羌语支语言。

四郎翁姆、才让三周和铃木博之的《拉绒玛语如美话的代际差异》认为拉绒玛语是最近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新发现的非藏语藏缅语族语言之一。通过2017 -2018 年的实地考察,记录了使用拉绒玛语几代人的方言变体。该文主要研究昌都市芒康县如美镇(Rongsmad)的如美话,分析两代(十几岁和四十岁)的语音和词汇差异。这一语言长期以来受到了地域性语言——藏语康方言的影响,甚至连基本词汇都包含了大量的借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拉绒玛语周边的语言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引发了跨代语言的快速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第一,在语音方面,有一些语音特征失去了其语音地位,例如在年轻一代,嘎裂声元音(creaky vowel)和鼻化元音合并成普通元音;第二,本土词汇的几种词汇形式表现出差异性,它们不规则地出现,因此可能有其他因素;第三,这两代人都有藏语借词,但借词并不经常出现,它们的出现频率取决于语义域。基于以上观察,目前拉绒玛语如美话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代际差异。然而,调查材料表明,由于近年来语言社区的变化,语言将有可能对语音系统“革新(renovation)”和“词汇藏化(lexical Tibetanisation)”。

道丽恩(Henriëtte Daudey)和格绒平措的《普米语北部方言的仪式语言》以十种不同的普米语北部方言为研究对象,对其仪式语进行了研究,包括萨满(shaman)和故事讲述者(lay speaker)的仪式语。作者将重点放在文本分析上,并从语言学角度探讨普米语北部方言仪式语言的特点。

龚勋的《上嘉绒语组三词干系统及其例外》认为上嘉绒语(茶堡话、草登话和日布话)是羌语支的三种语言,其语言形态系统基本上是同形。根据以往对这些语言的描写,及物动词的形态呈现出三个词干系统。根据三个词干系统,上嘉绒语中的时体、情态范畴可分为两类,分别称为第一和第二类。每个及物动词有三个词干,标记为词干1 到3。作者认为这两种现象具有不同的历时性。一方面,日布嘉绒语的形式是没有单数施事的类推扩展(analogical extension),表明了在没有一致的心理语言现实的情况下,偏爱单数施事受任意性约束。另一方面,草登话形式被认为是早期对称四词干系统的遗存。

(三)第5 届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研究国际研讨会

第5 届“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研究国际研讨会”(The 5th Workshop on Sino - Tibetan Languages of Southwest China,简称STLS -2019),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主办,于2019 年8 月20 -24 日在南开大学省身楼召开。南开大学文学院曾晓渝教授和石锋教授分别主持了会议开幕式和闭幕式,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沈立岩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西藏大学邓戈教授等作为会议共同承办单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芬兰、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澳门和大陆各地,总共63 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70 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该次盛会。

会上报告36 篇论文,其中主旨报告6 篇,其他论文30 篇,大会论文涉及羌语支语言的论文最多,共16 篇,接近会议论文的一半左右。

有关羌语支的报告有马提索夫的《元音亮化(brightening)与藏缅语的分类》、池田巧的《吕苏语初探》、白井聪子的《扎巴语中基于N 的名物化》、黄阳的《扎坝语的示证范畴》、林幼菁的《否定与疑问之间的同形:以四土嘉绒语为例》、齐卡佳和韩哲夫的《尔苏、吕苏、多续及其邻近语言的“亮化”》、王振的《基于清代<西番译语>(川五)的尔苏语历史音变考察》、赖云帆的《剖析状貌词:以计算机辅助方法(斯跃武绰斯甲话为例)》、赖云帆和章舒雅的《嘉绒语组植物名称作为名词形态的关键:以白湾话与绰斯甲话为例》、龚勋的《草登和日布嘉绒语的名物化重读》、章舒雅的《四土嘉绒语白湾话的-s 名物化标记》、管璇的《普巴绒却域语中属性概念的表达》、管璇和青梅拉姆的《却域语调查初步报告:语音与音系》、盖茨和本喀萨洛的《反致使、致使动词及其霍尔语-绰斯甲话中* -s 的命运:对原始汉藏语的启示》、本喀萨洛的《东部革什扎话的命令式》、白军伟的《木雅语的自知范畴》、黄成龙的《羌语的多动词结构》、杨之帆的《巴旺霍尔语表极量的依附词na》。

从以上报告的论文来看,嘉绒语研究队伍最强,最有活力,发表的成果丰硕。尔龚语(又称道孚语、霍尔语)的研究越来越有活力。一直未被关注的却域语已有学者专门调查研究,其他语言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七、结语

本文对2019 年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有关羌语支语言最新前沿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总结。除了保持原有的研究特点外,濒危语言志书有很大进展,已出版了5 本,今后还会陆续出版其它一些志书。形态句法研究中人称与数问题、自知(egophoric)问题描写和讨论较多。由此可以看出,形态句法和濒危语言传承与保护仍然是研究热点。在研究方法论上有些突破,地理语言学领域有了新的进展。境外羌语支语言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年轻学者和博士生表现十分活跃;而中国大陆(内地)羌语支语言研究领域后备人才仍然匮乏,创新不足。有些语种研究出现断层,还需要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不断创新,引领羌语支语言研究①本文写作过程中,铃木博之博士、阿错教授、田阡子教授、蒋颖博士、宋伶俐博士、根呷翁姆博士、韩正康副研究员提供相关文献,惠赐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藏语范畴语言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藏语传统辞书词目编排法探析
当代女性藏语长篇小说《花与梦》中女性成长主题研究
悬置、隐藏与冒犯:松太加“藏语电影”中的“作者”话语变奏
语言是刀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