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采文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其中针对1~6年级学生推荐古诗文75篇,并在不同学段提出不同的古诗文教学目标[1]。2019年9月,小学语文统一使用统编本语文教材,较之先前的人教版,古诗文数量增幅高达80%。新教材古诗文选篇呈现出数量高、体裁丰富的新态势。这要求小学生具备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寻找合理的古诗文学习方法,丰富古诗文知识储备。素读教学较好地适应了这一需要,通过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提升古诗文素养,丰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素读方法起源于中国的佛经吟诵,定名于日本7世纪,是一种纯粹的读,不过分讲求文章的具体内涵。我国古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要求学生对学习篇目进行多次吟诵,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甚至赋予其情感,再讲求理解文意。2007年以来,素读教学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被广泛推广,学生也借此愈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素读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参考性建议。
素读教学是对中国古代素读方法的提升与改进,能够适应新时代中国学生的发展心理与诉求,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的内涵与特征,在培养学生立德树人、拓宽知识体系、培养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的小学生受白话文语言环境影响,对古诗文的理解与学习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篇目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筛选,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阅读内容,这也是素读教学的关键之一。教师会剔除内涵不深刻、具有糟粕思想的文本,让小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更加高效、有意义。基于此,笔者认为,古诗文素读教学是现今语文教育在继承原有素读方法基础上,结合现今小学生特点与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多吟诵,增加文化体验,提升个人能力。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曾谈道:一个受到教育的国民,对于自己国家的经典,有义务必须多了解、多接触[2]。近年,人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在逐渐提高,素读教学较好地迎合了这一社会趋势,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广泛推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优势。
1.推动立德树人,提升文化品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3]。例如,学习《三字经》有利于学生规范个人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韵律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正确品格的重要作用。在思想教育方面,语文课程具有品德课程、德育课程不可替代的优势,让学生在提升文化审美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重要途径,古诗文学习是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感受当下礼、义、廉等传统品德的文化溯源,结合现代社会中小学生行为守则规范日常习惯,追求更高的人文价值。
2.丰富文章选裁,拓宽知识体系
素读教学旨在引领学生记诵体裁、主题、年代更为丰富多样的篇目。小学是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佳阶段,在这一时期若能熟练背诵大量篇目,将为其以后学习古诗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诗经》《孟子》《老子》《菜根谭》《世说新语》《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作品可以让学生来背诵,诗、词、散文等丰富的体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文的不同特点。素读教学的有些篇目是书上节选部分的扩充与还原,这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不断完整与丰富。
素读课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一篇古诗文中的字词、景色、主题联想到学习过的其他篇目。在当代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陈琴教师低年级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在讲授杜甫《绝句》时,介绍孙权领导的东吴位于江南之地,学生便联想到曾背诵过的《忆江南》。由借作者独坐窗前,看门前停泊的船只回忆起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站在自己的草堂上的情景,学生便联想到杜甫所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吟诵起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是作者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担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精彩的课堂知识串联,让学生感受到了一场文学盛宴。
3.培养自信表达,增强表现能力
学生需要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教师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孩子打开一扇自信的窗户[4]。素读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阵地,个人领读、小组接力读、同位轮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跟着画面读、配乐读……这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同位轮读、小组接力读等形式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暂时较为被动的学生也会逐渐参与进来,进而体会到共同学习、参与集体的乐趣。小学语文素读课堂上,教师能够看到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做到落落大方、出口成章,学生腹有诗书且自信,口齿清晰且灵动。
素读教学近年在国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对于这一模式,许多教师仍旧停留在效仿阶段,创新性不够。素读教学在具备广大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境与不足,需要教师不断改革与创新,让素读教学具备更高的价值。
同是小学阶段,不同学段的学生应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低年级向高年级,教学的课堂训练点应逐步深入,帮助学生的思维角度更加多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挑战性。六个年级的素读教学从一而终,会导致学生对古诗文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学生思辨思维的培养。
“教不达意”是当前小学古诗文素读教学的困境之一,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与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境相契合。古诗文具有时空跨越性,一些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会出现字词障碍的状况。这种学习障碍不是简单的字、词、句理解,而是对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具体事物产生陌生感。例如,“蒌蒿”“玉勒”等词,学生对这类名词接触较少。尤其是古诗文中描写乡村景色的意象,在都市氛围中成长的学生未必能够恰切地体味作者描写的环境意味。教师应利用图片、影片、音频等形式,触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利用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与文章描写的氛围与情感产生共鸣。
古诗文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学生对素读教学不甚了解,容易进入“死记硬背”的误区。因此,教师讲明学习目的、要求、方式、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简单的字词,比如常用字词曰、汝、之、哉、否等;学生步入高年级后,教师也需要引导与启发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与方法。
但是,教师一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大打折扣。古诗文的内容较为深邃,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具体文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需要积极探索,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探索与发现的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5]。由此可见,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具备一定的古诗文检索和自学能力。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切忌出现“满堂灌”的现象。
叶圣陶先生曾对国文教学有这样的思考:国文教学自有它自身独特的作用,那就是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6]。素读教学在古诗文阅读训练方面已有不小的成就,但如何借古诗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则有待语文教师进一步思考。
学生学习一篇古诗文,多是聚焦于文言知识或仅仅局限于熟练背诵,真正将文章思维深度、语言特色内化于自身的则少之又少。迁移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应用问题进行联系,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再创造,是学生提升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弱主要体现于阅读概括能力弱、语言表达不恰切、文章写作逻辑性差、写作材料引用意识不够等方面。迁移运用能力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学古诗文素读教学中亦不可忽视。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当前小学古诗文素读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以促进素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高质量开展教学的重要支柱,教师只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古诗文素读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载体是古诗文选篇。教师应时刻反思自己在教学方法使用方面的不足,改善教学。
1.针对学情差异,设计教学目标
小学古诗文素读教学不应只局限于简单的素读,教师要学会以素读教学为依托,带领学生拓宽文言学习视野,深入挖掘文本,在不同学段为学生设计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语言文字运用、思维发展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古诗文的兴趣上。教师可通过举办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多吟诵、多体验。中年级作为低、高年级的过渡阶段,需要教师为学生更高年级的学习做铺垫。教师在知道学生吟诵的基础上,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简单地疏通文义,让学生对部分篇章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在古诗文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设计同篇文章在不同学段的“同课异构”。以《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一年级上册[7]《游子吟》为例,低年级学生可以以说唱、表演的方式记诵;中年级学生要尝试感受诗中所颂扬的母爱的伟大,学会在生活中感恩父母,如,教师可结合时代特点适当点拨,使学生能够理解游子临行前需要缝补衣裳的原因;高年级学生则需要对诗中作者的表现手法进行赏析:孟郊描写了生活中“临行密密缝”的细节,只一个片段,便让即将远行的游子有所触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一处细节、一个画面进行写作,在古诗文教学中适当指导学生的日常写作。
2.借助多媒体,实现跨媒介教学
跨媒介阅读作为现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任务群之一,也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跨媒介阅读往往容易陷入流于形式、不够深入的误区。将多媒体恰如其分地融入古诗文教学,是教师实现高效跨媒介教学的要义之一。
多媒体融入古诗文素读课堂的途径是多样的,字音矫正、吟诵学习、字词理解、情境带入、情感体悟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引领。不擅长朗读、吟诵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名家的相关录音,将之播放给学生;对于古诗文中特殊的意象,教师可以引入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字词的含义;教师亦可采用声音、图片、动画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声临其境地感受诗文要表达的情感……
多媒体的使用也应当是恰当的。教师不应只是迎合新型的教学模式而使用多媒体,课堂资源选取要与文章相配是教师尤为需要注意的。教师在选取课件插图时应充分考虑古诗文中意象的状态,例如,在《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教师应选择冬季西湖的图画并展示给学生,而非夏天的西湖图景。另外,教师要注意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状况,切忌喧宾夺主。教师的古诗文教学还应以文本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较为质朴的环境中体味古人创作的意境。过于热闹的语文课堂,看似学生参与度极高,但往往偏离了古诗文教学本身的意味。
当前,教师对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能力信心不足。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学习古诗文较为困难、兴趣不高,因而采用灌输式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这违背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古诗文教学的拓展空间减小。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素读教学让学生的知识储备、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有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在素读课堂上,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探讨研究,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8]。
1.利用工具性支架,展开学习活动
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习者构建知识体系、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9]。为了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可搭建支架以完成学习活动。工具性支架是支架式教学的形式之一,教师通过设计表格,为学生提供提示,为学生建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实现学习引领与归纳整理。
工具性表格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高年级学生可由教师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利用表格厘清字词读音、文章大意与脉络,帮助学生养成自学能力。对于简单的文言文,教师还可设计相关的对比阅读表,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找到所学古诗文之间的个性与共性。中低年级学生的文言基础较弱,教师可利用表格,让学生简单记录自己学习文言与中华文化的体验与心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设计多样化活动,推进教学进程
教学活动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通过开展活动,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古诗文素读教学在原有古诗文课堂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为丰富的活动,在吟诵、朗诵方面体现得格外显著。教师应当继续挖掘活动深度,为学生设计具备思考与启发价值的课堂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自行记录文言学习心得,由教师为学生形成个人档案,让学生在一定学时后看到自己的阶段性学习成果,以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信心。
当前,古诗文素读课堂的讨论环节能够起到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发散思维的作用,但多以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为主。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彼此之间对话的机会,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了解对方的学习思维动态,形成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并为学生的小组学习提供必要的问题支撑,最终由小组选拔代表进行展示,增进学习体验。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0]。学会正确语言文字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根本和最终目标,表达与交流能力是学生学习汉语言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学生在当前的古诗文素读训练中已取得不小的成就,但如何借古诗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则有待于语文教师进一步思考。学生古诗文积累多了,优秀诗文的气势、神韵、风格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学生的表达风格产生影响[11]。
1.基于古诗文篇目,进行话题写作
教师应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仿写古诗文、在日常写作中引用古诗文及相关背景知识的机会,让学生立足当代,谈古论今。教师应布置相关话题让学生尝试写作,如《我心中的苏轼》《在生活中读经典》《唐宋作品对比》等。学生可尝试对原有古诗文进行改编或将不同文言诗句进行串联的再创造,培养创造力。教师亦可联系当下时事,让学生借用中华优秀经典中表达的伦理思想谈谈自己对相关时事的态度。学生写作的语言不用拘束,可文言也可白话。教师不必过多关注学生的习作技巧,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和写作的兴趣为主。
总之,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这样一种写作氛围,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这不但会加深学生对所学古诗文的理解,也会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辨析能力,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
2.组织课本剧表演,深入理解文本
为提升古诗文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实现文章主题与情感的再现。学生将文言文改为课本剧,在对话与表演中应尽量使用古代汉语的读音与句式,以保持作品本身的语言特色。多人物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单一角色或抒怀类文章以学生个人表演为主。学生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减少表演痕迹,加入真情实感。一场课本剧的表演应当由多人共同完成,演员、编剧、导演、旁白……需要多名同学的共同参与,让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参与到文本的演绎中,学会团队合作,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表演展示之余,学生应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表演心得,包括创作缘起、剧本编写、表演推敲等方面。学生在剧本练习期间,应尝试记录每日的经历与体验,内容不必拘束。
在当下语文教育探讨与尝试中,素读教学让古诗文学习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素读教学在培养学生德育、智育方面具有重要的熏陶感染和启发引导作用。若是能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将古诗文学习的主动探索权归还给学生,在教师与学生的全力配合下,相信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能力会有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