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丽
(东北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819)
随着我国学术期刊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期刊编校质量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近期国家新闻出版署修订的《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国新出发〔2020〕10号,以下简称《规定》)的颁布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规定》的颁布也在广大编辑人员中引发了热议,如何切实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已成为当下编辑界思考的重要问题.
“编校过的期刊中很少有差错遗留”无疑是编辑最朴实的追求,实现这个追求需要编辑尽可能多地发现期刊中的差错,并且具有改正差错的本领.本文通过分析笔者在多年的编校工作和期刊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指出编辑的职责远不止消灭字、词和出版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基本差错,还要注重在稿件内容的规范统一、润饰提高、核对引文、查证资料等方面下功夫.编校稿件,其实质就是对编辑自身政治、文化综合素质及责任意识的检验和检阅.
《规定》中第三条明确指出:“报纸、期刊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四项,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四项均合格的,其质量为合格;四项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其质量为不合格.”期刊编校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确保其所负责的稿件清样编校质量合格.那么合格的标准是什么?一是《规定》的第四条“报纸、期刊内容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第二十六条规定,并符合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业务范围的,其内容质量为合格;不符合的,其内容质量为不合格.”二是《规定》的第五条“期刊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二的,其编校质量为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二的,其编校质量为不合格.差错率的计算按照本规定附件《期刊编校差错率计算方法》执行.”三是《规定》的第六条“期刊出版形式差错数不超过五个的,其出版形式质量为合格;差错数超过五个的,其出版形式质量为不合格.”同时,与编校工作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规范也是编辑日常工作中需要遵守的.
由《规定》可以看出,期刊的编校首先要确保不出现政治性问题.政治性问题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稿件中绝对不能出现这类问题.因此,编辑在编校加工过程中首先应坚定不移地把政治意识摆在自己工作的首位,保证所刊内容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其次要关注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期刊编校差错率计算方法》中指出“事实性、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错误,每处计1个差错”,这也是中宣部所说的“聚焦内容生产”、期刊要“以内容为王”的具体体现;最后才是字词、标点符号、数字使用等细节方面的差错.
期刊编辑必须重视政治问题,这是编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出版性质所决定的.编辑在编校过程中不要盲目相信作者,要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主动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库,认真研读和学习“新华社发布新闻报道禁用词和慎用词(2019年7月修订版)”,避免出现涉及国家领土完整性、国家主权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政治差错.
例1钓鱼岛又叫尖阁列岛,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我国东海的一个渔场.
“尖阁列岛”是日本右翼势力对我国钓鱼岛的称呼,根据新华社公布的第一批新闻报道禁用词,在我国出版物中,钓鱼岛不得称为尖阁列岛.否则,就会给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对我国领土主张主权制造口实.故本例应删除尖阁列岛的字样[1].
例2在中国大陆投资最多的十个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台湾……德国.
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任何文字、地图、图表中都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其称作“国家”,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连用时,应格外注意不要漏写“国家和地区”字样.
例1辽宁更是辽文化的诞生地和满清帝王“肇迹兴王”之所.
按照有关规定,“满清”涉嫌歧视少数民族,属于禁用语,应改为“清朝”.稿件中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具有侮辱性的称呼,也不能随意简称,如,“回教”“回回”“维族”等应分别改为“伊斯兰教”“回族”“维吾尔族”.
例2我不要这些蒙古大夫看病,你叫他们走.
曾有报刊把医术不高的医生称为“蒙古大夫”,这种带有歧视、侮辱性的称谓受到蒙古族同胞的强烈抗议,新华社发出通知不允许再用“蒙古大夫”称谓.
例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正确表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例2社会主义价值观.
正确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论,要以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的有关著作和文献为准,确保准确无误.“党政术语,一字寓千机,不可不察”,政治术语使用正确,不仅仅体现专业性,也是一种态度.
上述例子表明,政治性差错不仅仅是政治立场、观点等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主流意识形态问题,还包括由认识上的模糊、引用错误和文字表述不当等造成的差错.因此,编辑要加强责任意识,树立严谨态度,针对稿件涉及的国家法律、法规、军事、疆界、宗教等敏感问题要一一核查.同时,必须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平时要关心时事政治、多看新闻、多读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编校时不仅要时时刻刻保持责任心,还要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对编辑工作胸怀敬畏之心.
这类差错也是编校工作所侧重的方面,若作者疏漏于先,编辑失察于后,稿件刊发后就会出现“硬伤”,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编辑日常工作中要多关注历史史实、语法逻辑、文字表述等,切记不让自己的思维被字面牵着走,只阅读而不分析、不辨别,要主动去驾驭、去审视、去比对,以免这些差错导致读者对稿件的片面理解、错误记忆,甚至伤害他人情感.
例1老先生提笔写下了毛泽东的诗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攀登”实为“登攀”之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伟人毛泽东的一句诗词,出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意思是:世上没有什么难以达成的事情,只要下定决心,朝着目标去努力奋斗,任何事情都能达成目标.可见,字序不同,意境就大不一样.
例21945年5月8日,德国代表无条件地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而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的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的结束.
例1似乎很男人的汉武帝为了“和亲”与王昭君“失之交臂”,恼怒之余,把一个不相干的画工毛延寿杀了.
汉武帝(前156—前87),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公元前33年,匈奴大单于入朝求和亲,王昭君自请嫁匈奴,皇帝允其所请.所以上句中的皇帝不是汉武帝,而是汉元帝.
例21943年“珍珠港事件”之后,日本对美国宣战.……
“珍珠港事件”发生在1941年,显然,1943年是错误的,这需要编校人员对重大事件的爆发时间要有准确的了解.
例3乾隆四十三年(1768年).
这是典型的纪元年换算错误,应为1778年.
例1根据最新资料表明,新的自控装置性能优良,体积小,质量轻.
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除“根据”.
例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程序在编制过程中,作者设计了一个轴的通用模型.
过于口语化,使得“本程序”和“在编制”的句子成分颠倒,而期刊用语必须严谨,故应改为“在编制本程序”.
例3在这次数学建模大赛中,他不孚众望,取得一等奖.
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因此,例句中“不孚众望”应该是“不负众望”,属于成语误用,使得意思满拧了.
例4该区域土壤中铊的含量高于世界与中国土壤铊含量的值.
这句话不合事理,因为世界与中国都不包括它.如果改成“高于世界与中国土壤中铊含量的平均值”就使句子变得合理了.
例5有东北三省和内蒙四个省区共同参与.
“内蒙”是不规范的用法,应用全称“内蒙古”.
例1笛卡儿——笛卡尔;伽利略——伽里略;欧拉——欧勒;伽马函数——伽玛函数,等等.
例2株洲——株州;满洲里——满州里;亳州——毫州;菏泽——荷泽,等等.
以上所举的例子告诉我们,编辑知识量不够、动脑分析不够,就会对稿件中的差错视而不见、不为所动.编辑的知识储备、严谨态度、敏感性十分重要,编辑工作的根本就是必须确保让读者“入脑入心”的知识是正确的、无误的.发现稿件问题时,不要立即改动,要认真审视、认真分析后再下笔;对待有疑问的问题,不仅要请作者仔细推敲,还要请教专家或上网核查资料,确保无误后方可修改.编校工作是实践性极强的工作,这就需要编校者在长期的稿件编辑、校对工作中,注重平时的积累,勤于总结,善于总结,不断深化对差错的认识,不断扩大眼界.编校能力的提升要求编辑既要博览群书,又要加强与同行的交流.编辑要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认真完成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的每年业务培训任务,不断丰富业务知识,唯有这样才有可能驾驭纷繁复杂的稿件内容.
稿件中常见的规范性差错主要是字词、标点符号和数字等.在平时工作中编辑只要认真学习理解《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及利用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等工具书,加强责任意识,就能把此类的普通差错消除.
编辑在编校工作中通常把重心放在字词和内容上[2],往往忽视了标点符号的应用.标点符号作为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现代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3],因此编辑应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常见差错为:①标点符号的多用、漏用和一般性错用;②一段文字一逗到底或把一个句子拆成几个句子;③标点符号误在行首.
例1四、五十千克;一千六、七百人;近、现代;公安干、警.(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一个概数时、结合紧密的并列词语和集合词语中间不用标点.)
例2它既不是汽油,也不是酒精,而是金属——镁和铝.(破折号多余,应删除.)
例3日常事务受理程序用来记录计算机的运行情况,包括:运行日志、故障记录、用户上机时间、计算费用等等.(等等前漏用了逗号.)
例4今年学生宿舍紧张的原因,一个是实在缺得多.另一个是宿舍入住率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复句,句中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数字是科技论文的重要表达形式.出版物上的数字分为汉字和阿拉伯数字,它们都有各自的使用场合,同时遵循着相应的使用规则[4].
数字使用中常见问题主要为:
(1)省略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造成歧义,如,69亿~81亿元,59%~80%,4.2×105~6.5×105,这里的亿、%、105都不能省略;
(2)数字表示年月日随意简写,如,1998年写成98年(四位数表示的年份不能简写成两位数),9月20日写成9-20(年月日不完整是不能用“-”);
(3)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除“万”“亿”外)同时使用[5],如,3 000写作“3千”,108写作“1百零8”都是错误的;
(4)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断开转行,包括年份、百分号、小数和单位符号,等等;
(5)最大、最小与数值范围、概数或表示概数的词连用,如,炉温最低为650~700 ℃,产生的最小电流0.4A左右.
字词差错常为一般性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异形词的推荐词形和非推荐词形[6]全文混用,以及词语错用和使用术语不符合规范等.如(一字线左边为正确用法):化学成分—化学成份、代入公式—带入公式、旅游胜地—旅游圣地、告诫—告戒、标志—标识、村干部—村官,等等.
规范性差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编辑看稿时不认真、不专心,没有逐字逐句的点校,敏感度不够,主动性不强,也可以说是缺乏责任意识.做好编辑工作必须要有责任意识,责任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因此,编辑不但要守土有责,还要守土履责,更要守土尽责.编辑应该热爱所从事的编校工作,培养敬业精神和乐业精神.编校时要精力集中,否则“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荀子语),不能因为编校工作是一项遗憾的工作就认为刊物有差错是正常的,要始终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尽善尽美地完成本职工作[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8].”期刊是传播知识、文化的重要载体,编辑作为期刊的主体,要做编辑的行家,需要在某一专业领域中求“精”,在编辑业务上求“专”,争做策划型编辑和学者型编辑.同时,期刊编辑工作的基本性质是“为他人作嫁衣”,这需要编辑练好内功,做好外功,广学而博,做一名货真价实的“杂”家.为了提升期刊质量,建设一流期刊,编辑应树立时时精心、处处精细、件件精品的标杆意识,反复推敲稿件内容,严把编辑加工关,追求精品,力求完美,真正把“不出差错、不乱程序、不降标准”的要求扎根于意识里、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编辑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扬编辑的工匠精神,肩负起争创世界一流学术期刊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