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睿,金莉丽,周 荻
(鞍山师范学院 图书馆,辽宁 鞍山 114007)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他强调德育是人格成长的基础.随着课堂教育之外教育辅助力量的加强,教育环境愈加宽泛,教育内容逐步向实践和立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人员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场景发生了变革,阅读情境从图书馆、教室和书房等实体转向虚体“云端”,呈现出体量变轻、规模变大、覆盖变广、形态灵活多变的结构特征,进一步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提升了阅读的便捷性与亲和力.“开卷有益”的内驱力,在“云端”助力下,真正实现了全民阅读的漫在化与遍在化,让阅读成为生活中俯拾皆是的日常场景[1].这些为德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加宽阔的空间.
云阅读,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阅读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文献阅读,它使读者能够借助于移动终端,不分时间、地点来获取不同载体中的信息内容.
它以读者为核心,共同传播并共享阅读体验,通过现代技术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深层次引导推荐阅读,延伸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多元、个性和全方位的阅读服务.在云阅读平台上,它集成了网络与视听等多种媒体,实现了手机等个人移动终端设备的无缝对接,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
云阅读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能够智能推荐个性化阅读内容,在对用户行为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归类整理,从而根据用户偏好和需求进行智能化推荐.它具有强大的搜索能力,可以实行一站式管理.云阅读还可以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如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的云博物馆展区,汇集了130家国家一级博物馆资源,借助中国移动技术,通过云讲解、云导览和VR看展三大内容模块,让观众可以与文物进行零距离接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时代的德育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仅注重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的培养,同样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云背景下,借助于互联网络,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思想政治教育由线下转战到线上,形成了有影响的“云思政”.新型的传播渠道使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被共享,思政课由三尺讲堂转成网络公开,线上直播成为教学新模式.2020年3月,由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人民网“云开讲”,全国高校学生共计5 027.8万人次观看了在线直播,相关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总访问量达1.25亿人次[2].另外,借助云平台还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行列中来,共同构建全员育人的协同机制.如以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为代表的医学专家,在“云平台”发声,他们既是教育者,也是德育教育的新型榜样.
互联网时代,阅读形式愈来愈多样化,层出不穷的各类线上阅读成为一大亮点.移动阅读比传统阅读更适合现代人群多变的社会场景,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任何内容,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求[3].其中,电子图书的阅读作为一种常态化阅读方式,内容丰盈且获取便利,广受青睐而成为阅读中不可或缺的必要选项.利用图书来弘扬主流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为了引导高品质阅读,营建书香氛围,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开幕式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种优秀电子书集中上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从“五个一工程”“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好书”等获奖图书中遴选出108种涵盖不同专业领域的优秀电子图书,内容既包括经典文献、名家名作,又包括普及读物等.学习强国等13家网络平台也专门设置了专栏,遴选高品质、高格调的优质资源,提供了数字、有声、导读等图书的不同版本形式供大家阅读.疫情期间,有上百家出版企业、数字阅读平台等设立免费阅读专区,精选优质资源,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网易云阅读和当当云阅读等国内移动应用平台上的大量优秀图书都可成为德育教育的来源之一.
2020年,各种直播学习持续推出,居家战疫、居家工作、居家学习成为常态,腾讯会议、钉钉会议、哔哩哔哩、强国会议、QQ群等皆成为可以传达思想与知识信息的平台.各类云端慕课、网络讲堂、线上分享,等等,成为阅读中常见的线上活动形式.网络课程不仅可以是体系化、规范化、鲜明化的系列课程,可以深入系统全面地开展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个人品德修养等内容的学习,还可以是以某一主题为中心而开展的单次学习.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对德育的主题做详细或较为详细的阐述,从而深化对读者的道德教育.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的讲座或专题内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平台上的思政云课堂和相关的教学资源,疫情防控期间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全国各地教育机构开展的网络教学活动,等等.
实践活动往往更鲜活生动,更容易发挥潜入人心的教育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以久,在中央文明办等组织推动下,全社会逐渐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各类模范不断涌现.
教育者可以对自媒体中的相关资源加以整理,如制作图片展、事迹展等,进行体系化和常态化的推荐学习,利用微信、微博等有序推出,使读者受到启迪感染.开展特色阅读,利用真人图书馆等鲜活形式打动人心,比如,抗疫前线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不畏生死、攻坚克难的精神,医者仁心、胸怀大爱的品格,激励着大家以他们为榜样,做时代有情怀、有担当的奋斗者.选取具有正向教育意义的图书,开展图书阅读分享,组织线上读书沙龙,进行主题鲜明的朗读活动,加强读者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互动分享.比如辽宁省围绕“读辽宁,爱辽宁”主题开展的“课本中的辽宁”“主题图书诵读”“14 城阅读接力”等系列网上活动,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怀,就是成功的德育教育素材.有效利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德育功能得到更有效发挥.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大数据”无疑是近些年的一个热词,高速增长的巨量信息蜂拥而至,各种主题和行业的数据库也应运而生,数量种类纷繁的优秀典籍和文化作品得以共享与迅速传播.利用其中蕴涵爱国主义情怀、民族主义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文献,利用移动阅读等形式进行选择和推荐,开展导读和宣介,让德育教育借大数据的翅膀飞得更远并活水有源.
利用云平台扩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图书、课程、相关专题数据库等的宣传.图书馆自建的特色阅读资源,可基于云计算技术服务实现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资源共享;还可拓展其信息检索服务,建立多馆共享的云服务检索平台,使读者可跨平台获取阅读信息[4].
德育教育是一个思想的内在吸收、转化、生发、建固的过程,既有潜移默化,也有突然顿悟.在开展线上德育教育时,可以制定长期规划,进行系统设计,开展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如书目导读、定期讲座等,也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找出励志元素,引起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实践活动类内容在设计上,一要结合培育对象的心理生理特征、阅读兴趣和习惯等有方向切入,找准发力点,有的放矢;二要注重活动设计的精化细化,将德育培养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认真规划,在活动中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门户网站既是重要的信息交流、动态展示的窗口,同时也是资讯获取的重要平台.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网站,不仅是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平台、中国德育网等,汇聚整合平台上的相关信息和文献资源,为开展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料来源.除了专门的思想政治、德育类平台,一些党建平台及各地区、各单位的德育教育平台或课程资源等数据库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学校的一些线下课程也可以成为线上精品课.
云享时代,资源的丰富既带来了使用上的便捷、保障与满足,也容易引发无序和盲目.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利用云端的免费或有偿资源,在一次文献基础上进行二次或三次加工,从海量资源中有针对性地提取资料进行整合优化,建立特色电子数据库等,根据阅读活动的对象需求提供相应资源,强化德育相关的电子资源介绍,把具体内容通过视频、音频、表演等方式更生动直观地展示.可以结合抗疫精神,依托红色资源、传统文化、国学资源等聚焦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自媒体传播迅速、交互性强、个性化突出,在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首次采取线上虚拟会场形式,设置了开幕式、阅享品牌馆、阅听朗读馆、云上会大咖、云上VR书店、云博物馆等多项内容板块,在阅读活动设计中,不仅可以利用自媒体上丰富的内容,而且也可以将不同形式的自媒体交互运用、相互补充,提高沉浸式互动阅读体验,提高德育教育资源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
与线下教育相比,利用云端阅读开展教育,可利用的资源内容更丰富,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教育,错过时间的用户还可以利用回放等功能自行调整,活动的传播也更及时广泛.这种交流增加了潜在读者的辐射面,但同时也带来人员及互动的不确定性.
教育是一个思想长期受到浸润的过程,教育的持续作用包括阅读过程中的研讨和分享、组织活动中的宣传和消息传达,都需要有通畅的联络和渠道.可以建立固定的联络与互动通道,如利用网页、微信等建立固定讨论专区,开辟相应的网络思政教育园地,在专属区域内开展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与讨论,成立专门的微信、QQ群进行德育方面的即时交流.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以榜样和知名人士等带动更多的人受到教育.
云阅读以其人性化、灵活性、便捷性等带给了读者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开展德育教育,铸根立魂,将课堂面对面与网络键对键相结合,将知识课程与核心价值相结合,将有形教化与无形浸润相结合,通过阅读立德树人,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拓展教育空间,使线上线下的德育教育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