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研究进展

2020-12-27 20:21王禹刘岳李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8期
关键词:源性电针膀胱

王禹,刘岳,李晶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脑病康复科,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的患者,容易发生神经源性膀胱这一并发症,该并发症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使得糖尿病出现易变性,加重疾病治疗难度。针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西医尚无特效的治疗方式,而随着中医治疗理念的推广,国内针对疾病的治疗则开始提倡中医针灸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灸具备调理脏腑的功效,借助该方法可缓解患者症状。

1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特征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基础特征的疾病,长期处在较高血糖状态的患者,若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情况时就容易引起神经营养血管病变这一不良情况[1]。而如果病变继续累及到膀胱,则会引起膀胱交感神经损伤,引起膀胱收缩力减弱、排尿时间延长及尿排出障碍等,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通常而言,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多发生在病程在7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且发病人群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对这一疾病经B 超检查可显示膀胱中残余尿量增多,残余量通常在100 mL 以上,再次结合患者的糖尿病史多可确诊疾病[3]。

关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机,西医认为过度的铁储备是促进糖尿病进展及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代谢指标异常情况,这可引起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异常。魏剑芬等[4]的研究中,探讨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的改变及意义,研究中设置了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组及对正常对照组,采取化学发光法对三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组血清铁蛋白也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该结果充分表明血清铁铁蛋白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而中医则认为疾病同膀胱、肾有很大的关系,病因常为久病多虚,肾阴损耗,劳欲过度等所致阴虚火旺,根据中医病机临床上就提倡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方式。

2 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及效果

2.1 针刺及艾灸治疗。针刺是中医经典的治疗方式,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使用合适的操作手法可取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王清泉等[6]的研究中,选取了30 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采取针刺治疗疾病的效果,在针刺的时候选取患者内关、秩边透水道、中极、归来、关元、肾俞、命门等穴位,采取捻转及提插法进针,治疗效果显示在经过2 周的治疗,行B 超检查显示研究中入选的轻度尿潴留的6例患者,治疗显效4 例,有效2 例;中度尿潴留的12 例患者,经治疗显效6 例,有效6 例;重度尿潴留的8 例患者,显效2 例,有效4 例,无效2 例;极重度尿潴留的4 例患者,有效2 例,无效2 例,该结果显示针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无论对各种程度的尿潴留均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艾灸也是一种经典的治疗手段,该方法主要是指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借助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者特定部位,继发经期活动调整人体紊乱,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治疗方式[7]。相较于传统针刺的治疗方式,艾灸无痛苦且简便易行,患者可自行操作。刘国英[8]的研究中,探讨采取艾灸与中药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在研究中选取了120 例2 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中药组60 例,灸药组60 例,中药组仅仅使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而灸药组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艾灸的治疗方式。结果显示在疗程结束后,灸药组尿频、尿急、尿无力及尿失禁等症状改善情况明显较中药组显著,膀胱残余尿量改善较中药组显著,总有效率也优于中药组,从该结果可充分提示艾灸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中有重要帮助。

2.2 电针治疗。电针指的是将针刺入到腧穴得气后,在针距上通上同人体生物电接近的微量电流,通过针与电的联合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具体电针的治疗上,一般选取主穴与相应辅穴治疗,辅穴多为肢体的1-3 个穴位[9]。电针能够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可起到止痛、镇静及促进气血循环等作用。梁日楚[10]的研究中,选取了78 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的方式,主要是常规控制血糖,健康教育,运动治疗及药物疗法等。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电针治疗是选取次髎、秩边、阴陵泉、三阴交、肾腧穴位进行针刺,进针得气后来连接电针仪。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残余尿量上,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较对照组更显著;此外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无显著差异。该结果提示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改善感觉神经功能及调节膀胱逼尿肌收缩,改善尿潴留症状,使治疗有效率提高,且治疗安全性高。

吕婷婷等[11]的研究中,选取了46 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针灸穴位的治疗方式,而治疗组则采取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针灸选取了中极、关元、膀胱俞和次髎穴位,对两组治疗前后下尿路症状、残余尿及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提示采取电针治疗可以更有效的调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储尿和排尿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2.3 穴位贴敷及穴位注射治疗。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为基础,具体治疗上主要将药物研磨成沫,然后用植物油、蜂蜜、蛋清、药液等调为糊状,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等,在制成的中药贴敷制剂后直接贴敷于相关穴位,一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2]。经过临床中无数的实践及研究,穴位贴敷这一经典治疗方式在各种疾病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13]。郑仲华[14]的研究中,将70 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 例,其中对照组主要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予以患者实施降糖、降压、降脂、改善机体微循环、营养神经及抗感染治疗,以让患者的血糖、血压及血脂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且还对患者进行膀胱排尿训练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此外为患者使用维生素注射液。而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的治疗方式,其中中药主要选取了熟地、肉桂、黄芪、山茱萸、炮附子、怀牛膝、泽泻、车前子,穴位上则选取中极、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穴位贴敷上将中药研磨为粉末后使用姜汁调节为膏状,贴敷在相关的穴位后保留4-6h。结果显示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的总有效率;同治疗前相比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这提示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理想。

穴位注射又被称作“水针”,方法是用中西药物注入相关穴位治疗疾病,该疗法不同于传统针灸,药物进入经络可发挥治疗的目的[15]。任红等[16]的研究中,选取138 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9 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患者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而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黄芪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主要选取关元穴、三阴交穴、膀胱俞穴及肺俞穴,对相关穴位进行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药物注入相应穴位,穴位注射前嘱咐患者排尿。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积分降低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降低幅度也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这提示穴位注射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韩英[17]的研究对60 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使用穴位注射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治疗上主要是使用注射器抽取VitB1 和弥可保,选一侧三阴交和对侧足三里穴进行注射,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在治愈患者中14 例排尿后B 超检查见不到膀胱暗区,残余尿量极少,这提示穴位注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4 中医特色灸疗法。除了以上几种传统的中医针灸方式,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特色的中医针灸方式在治疗上也有突出的效果[18]。中医特色灸就是集传统灸法于一体的针灸方式,该方式可结合不同证型的患者采取多样针灸方式,且又是多种方法联用,以希望达到最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张其兰等的研究中,探讨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中医灸法治疗的效果,在研究中选取了5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辨证分型分成了膀胱湿热证组与肾阳虚证组,其中膀胱湿热证组使用前列腺灸交替贴敷与患者命门、中极穴;肾阳虚证组则用强肾灸交替贴于患者命门与三阴交穴,治疗结果显示50 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5 例,有效20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为90%,在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及烫伤等副反应,这提示中医特色灸疗法治疗的效果理想。

总之,针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医针灸治疗具有理想的效果,且针灸治疗疾病的副作用小且患者耐受较好,应用价值显著。然而具体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样本量较小,因此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猜你喜欢
源性电针膀胱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
中枢β受体介导电针“曲池”“听宫”穴的降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