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影响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情况观察

2020-12-27 09:11天津港口医院300456孟虹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抗凝血小板脑梗死

天津港口医院(300456)孟虹媛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供突然中断后造成脑组织坏死,一般是由于脑血供的动脉形成血栓或者出现粥样硬化,让管腔出现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出现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等,急性脑梗死一般都是突然发病,在短时间或者1~2d就达到高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本文以我院2015年8月~2018年9月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影响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8年9月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CT检查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在48~76岁,平均年龄为(63.59±4.25)岁;治疗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在49~78岁,平均年龄为(63.47±4.31)岁。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了解研究目的及意义之后同意参加,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标准。

1.2 方法 收集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信息,主要包括患者的家族式、基本情况、各项检查结果、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情况、储蓄部位以及梗死面积等,然后分析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信息。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其中包括语言语音、眼球运动、感觉功能、语言能力和意识水平等,评分越高,神经缺损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得的数据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 治疗组的神经缺损情况NIHSS评分(5.37±2.34)明显较对照组的(8.32±3.21)要好,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情况对比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药物人数占比(40%)vs(8%),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人数占比(44%)vs(1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和血液、血管、血液动力学都有关,这些都可能造成大脑动脉的堵塞或者狭窄[1]。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情况有很大影响,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情况的出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审计缺损功能[2]。在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中的效果显著,治疗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治疗组患者在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比例明显要比对照组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比例更高,表明在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减少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发生。

综上所述,治疗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减少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抗凝血小板脑梗死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