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旗渠修建中学习反“四风”策略

2020-12-27 09:21张利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修渠林县红旗渠

张利华

(红旗渠干部学院,河南 林州 456500)

红旗渠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林县县委领导下,历经10年,凿石掏渠,在太行山上开凿的一条人工天河,并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2]根治“四风”问题任重道远,更加需要一面鲜艳的旗帜来领航。红旗渠总投资近亿元,修建历时10年,没有一次请客送礼,没有一处挥霍浪费,没有一例贪污受贿,红旗渠是反“四风”的一面镜子,是作风建设的一面典范。

一、增强政治觉悟能力,严把“政治关”

“四风”问题本质上就是不讲政治、党性丧失。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3]所以作风建设一定要把政治学习摆在重要位置。

林县县委加强对全县政治学习的引导。红旗渠开工之初,林县县委组建了政治宣传股,专门负责政治宣传和动员工作,提高全体修渠干部和民工的政治思想觉悟,搞好工地政治文化学习。林县县委主办《学理论》期刊,引导学习工作,广泛带动人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并且林县县委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1960年4月,中共林县县委发布了组织领导干部学习的通知,要求学习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党的重要政策和文件,从领导层面加强政治学习工作。

红旗渠工地上政治学习形式丰富多样。红旗渠工地党委以工段驻地为单位,健全学习组织,成立红专学校,红专学校一般以公社社长为首,组成学习核心小组,以营为单位组织学习班,每个班配辅导员,以连为单位组成学习组,一层层组建了学习的组织系统。在学习中实行领导包班,党、团员包组包人,以先进带后进。在学习时间上,全体修渠人每天晚上集中学习一个半小时,除此之外,工地党委还采取会前会后学,吃饭问答学,工地休息学等方法,整合所有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教育。建立了政治学习检测反馈制度,五天一检查,十天一测验,按时展览学习笔记本,对所有领导干部和民工的学习情况进行追踪。工地党委设立了问答栏、鸣放栏、心得栏,来展示大家的学习成果,并且开展竞赛,树立标兵,通过“比读书多,比经常学,比联系思想好,比生产干劲大”来刺激鼓励人们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工地党委鼓励各个公社百花齐放,创设适合红旗渠工地实际的学习方法,元康公社创造 “十大”学习方法,即大读、大讲、大研、大辩、大写、大展览等;河顺公社采用“三台三会一结合”的学习方法,三台为讲台、广播台、赛诗台,三会为读书会、讨论会、报告会,一结合就是结合大小会进行学习。多彩多样的政治学习活动从思想上打牢了防范“四风”的根基。

红旗渠工地党委对政治学习辅导资料全力配备,紧跟政治形势变化。元康分指挥部党总支公社在1960年订阅了《林县报》180份,《河南日报》50份,《中国青年》48份,各种刊物2份,购买毛主席各种著作516本,学习《矛盾论》《实践论》《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反对自由主义》等文章。[4]工地党委处处营造学习气氛,将红旗渠工地当成一个大课堂,工地党委将毛泽东语录和人们的学习心得贴在工地悬崖峭壁上,使大家在劳动生活中随时能够看见。林县全县上下大搞政治学习群众运动,识字多的帮助识字少的,青壮年帮助老年,人人是学生,人人是先生,工地变课堂,处处读书声。

通过政治学习,工地上领导干部和民工的政治修养得以极大提升,大家纷纷表示:毛主席著作是真经,谁要离了也不行。毛主席的著作,毛主席的思想教育了一代人,指引了一代人,也激励了一代人。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了修渠干部和群众的政治觉悟,广大修渠干部和群众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力量,成为摒弃“四风”的强大力量。

二、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严把“思想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导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5]理想信念是我们干事创业的精神支柱,只有坚守理想信念,事业才会成功。20世纪60年代的红旗渠,其时代背景、物质基础是新中国最困难的时期。在红旗渠10年建设中,林县各级党组织面临的矛盾之多,压力之大,问题之复杂,把控之艰难,可以说是前所未见的,就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克服了所有的困难。

林县县委在前有天险、后无粮草、物资匮乏、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极端环境下,明知创业难,偏向难处行,迎着风险上,顶着挑战走,以理想做锤,以信念当钎,一锤一钎干革命。在十年修渠过程中,他们除了面对工程的难题之外,还要面对上级的质疑、不理解,甚至撤职罢官的风险。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百日修整”的紧急指示,要求所有正在建设的大型工程马上停工,等待国家经济好转。这个时候红旗渠工程进展顺利,漳河水已经流入林县土地,眼看着漳河水能滋润林县更多的土地,林县县委面临重要抉择。县委决定:全线民工回生产队休整,只留下300名青年以护渠队名义继续开凿红旗渠上的咽喉工程——青年洞。1961年2月,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来到红旗渠工地视察,对林县人民勒紧腰带、顽强奋战的精神十分敬佩,鼓励他们一鼓作气,打通青年洞,并和修渠民工合影留念。[4]1961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参加中共新乡地委在豫北宾馆召开的会议,会上有人夸大林县的困难,向领导反映“林县群众没有饭吃,把树皮都剥光了,林县县委不顾老百姓死活,还在大搞红旗渠建设。”会议当即对林县组织部长路加林做出撤职处分,并通知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去参会,杨贵在会上顶着压力,据理力争,汇报了林县的实际情况和红旗渠修建情况,会后谭震林副总理派调查组到林县调查,认为杨贵反映的情况属实,并恢复了林县组织部长路加林的职务,红旗渠工程才转危为安。

最坚实的力量在人民,林县县委、各级党组织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的力量。在红旗渠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五同”工作法,即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同学习,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拧成一股绳,一干到底,意志坚定,形成了“领导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领导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的带动效应。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建设,一直是红旗渠工地任务中的重中之重,红旗渠工地党委通过各种思想动员、典型引领、比学赶超等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有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觉悟。红旗渠修渠工地上一共成立了143个宣传队,413个宣传组,共有3897名宣传员,做到哪里有民工,哪里就有宣传员,各连驻地办起了墙报、黑板报,[4]对工地上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等进行广泛表扬,并对不利于修渠的人和事进行鞭挞,从思想层面绷紧了大家的意志力。除此之外,林县县委充分发挥《林县小报》《红旗渠战报》、林县广播站等报纸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红旗渠修建战况和喜讯,鼓舞人心。红旗渠修渠工地上,段与段、营与营、连与连相互比赛,共涌现出98个标兵连,233个董存瑞标兵班,117个李改云突击队,2475个模范人物。[4]林县县委在红旗渠上每天都要评出先进和后进,把红旗送到先进公社的工地里,通过插红旗比赛,红旗渠工地上由一点红变成一片红,再由一片红变成全县红。正是靠着林县县委的坚强领导核心、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深入扎实的群众运动,林县全县树立起强大的理想信念,从而把一切不利于红旗渠建设的“四风”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扎紧制度笼子,严把“制度关”

“四风”问题既是作风问题,更是严肃的不讲政治纪律问题。2018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加了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做出处分的规定。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公报提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化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其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要求全党必须牢固树立党内法规的崇高理念,习近平强调:“纪律严明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要强化党内制度约束,扎紧制度的笼子。”[6]“四风”问题之所以久治不愈,就在于党内制度不健全,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根治“四风”,必须要在源头上扎好制度的笼子,才能管好干部的权利,用好干部的权利。

红旗渠工程6865.64万元的投资,累积消耗钢材123.5吨、水泥6705吨、炸药2740吨,[7]没有一次贪污腐败行为。正是靠着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纪律约束,才保障了红旗渠上的廉政防线。修建红旗渠10年间,林县县委和工地党委、总指挥部制定了与实际相适应的、涉及红旗渠建设方方面面的制度,把制度细化为规定、通知、意见、建议、守则、决定、工作职责、注意事项等,从而把制度的笼子织密、织严,保证了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真正实现了靠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物、管钱,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腐败。

林县县委对红旗渠上所有部门和人员进行制度制约,保证各项制度、所有人员有章可循。作为红旗渠建设的总司令部——红旗渠指挥部,由办公室、宣传股、工程技术指导股、劳调福利股、物资供应股、粮食供应股、工交邮电股、治安保卫股组成,林县县委明确规定了各个部门的权利职责和权限,用制度对权利进行规范约束。为了加强对总指挥部物品领取的管理,红旗渠总指挥部刚成立,就做出了《林县引漳入林总指挥部关于生活管理和财物开支的制度》,对一切财务开支,包括饭票、稿纸、墨水、笔尖、大头针、复写纸、笔记本等最细微的物品领取都做出明确规定,严防贪污浪费。打铁必须自身硬,为了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管理,1963年3月,林县县委发(63)24号《关于改进领导转变作风的几项规定》,对干部的作风建设做出明确要求,并推出了“五结合工作制”来去除官衙作风,密切党群关系。为了使整个修渠队伍有铁的纪律,团结一致,1962年1月10日,总指挥部发出《民工应遵守的十项制度》,从劳动纪律、群众纪律、治安纪律、学习纪律、财产纪律等十个方面,对修渠民工进行制度管理,严肃作风问题。[4]

财务制度建设是所有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关系着最核心的利益。红旗渠工程巨大,修建时间漫长,资金、物资的数量和种类繁杂,来源不一,且经手人员众多,人员轮换频繁,因此,对资金和物资配置管理,必须要严密细实,杜绝贪污浪费行为。1962年11月5日,红旗渠总指挥部下发了《关于民工粮款补助的几项规定》,对于粮食、资金补助的发放,实行“两查三对照”:查出勤表、伙食表、记工表,查工伤条、病条、请假条、勤务条,然后再进行粮款对照、款数和工数对照、领条和表对照。由于手续严格,认真执行,杜绝了虚报冒领、从中获利的现象出现。红旗渠工地上对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必须凭手续领取。消耗性物资,像炸药、雷管、导火索,实行定额包干、超用不补、节约提奖,另外像抬筐、麻绳等则以旧换新。对半固定性工具,如钢钎等,实行合理消耗,无故超损的,要折价赔偿。对固定性工具的使用,如铁绳、胶木车等,实行保本保质,无故损失的按规定赔偿。做到了出入有手续,调拨有凭据,月月清点对照。

有铁一般的纪律才能有铁一般的队伍,林县30多万修渠人在10年时间,之所以做到了严明纪律作风过硬,就在于林县县委根据党的纪律要求和红旗渠工地的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值班制度、报告制度、作息制度、施工监察制度、安全制度、卫生制度、学习制度、财务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机制,使得红旗渠上各项制度功能环环紧扣,相互作用,扎密了制度的笼子,真正把支配资源的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搭建起防治“四风”的屏障。

四、强化监督执纪,严把“问责关”

“执政党的纪律不能有任何含糊,不能让党纪党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凡是违反党章和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的行为,都不放过,更不能放纵。”[8]党的纪律怎么才能挺在前沿?关键在实行和较真。在监督执纪上抓小、抓实、抓细。党的十九大把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写入党章,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实践和具体举措,更是理论和制度的创新,执纪问责就是抡锤打钎,一锤砸下去响亮叮当,始终硬碰硬。

红旗渠上的各级党组织,以较真的勇气进行执纪监督,展现纪律和制度的威慑力,依规依纪,实事求是,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问责一个,鞭策一片,保证了红旗渠上党风、政风的严肃认真。

红旗渠设计建造是造福子孙的百年大计工程,但红旗渠沿线地质结构复杂,地质风险高,因此工程质量尤为重要。为了监督红旗渠的工程质量建设,落实施工责任明确到人,红旗渠总指挥部于1962年11月5日下发了《林县第四期工程施工须知》,从5个方面对具体施工规格提出要求,并且要求各个指挥部连队在工程竣工时都要将工程参与人刻石留名,负责到底,让世世代代林县后人监督。

对于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就要严格执行,决不能找借口、打折扣、搞变通。县委派县剧团和电影队到工地慰问,宣传教育股股长因违规白天给修渠民工放电影受到严肃批评。1960年4月初,红旗渠总指挥部在财务检查时,发现任村公社分指挥部存在着工具积压严重、物资丢失行为,任村公社的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受到通报批评,并且总指挥部要求所有公社要吸取教训,开展自查自纠,严禁再次出现此类错位行为。

曝光是最好的震慑,红旗渠党委充分发挥通报震慑作用,不间断对违规违纪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1960年5月24日,红旗渠委员会以《不关心群众生活的官僚主义作风》点名通报了泽下分指挥部领导对负伤民工的冷漠态度,并严厉指出“这是典型的不关心群众生活的官僚主义”,以典型通报的方式让全县人民来批评这种工作做法。1963年8月18日,红旗渠委员会发出《关于临淇分指挥部不敢暴露问题、证实问题,对安全事故迟报、虚报、瞒报的通报》,严肃指出,临淇分指挥部的问题严重,不仅对群众不负责任、失去群众立志,更重要的是组织观念、纪律观念不强,对党不忠实,责令该分指挥部党总支认真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以报告形式送党委会。1960年5月25日,红旗渠委员会发出《任村分指挥部工程为何不跃进》通报,指出该公社副指挥长贪图享受、工作不力、纪律涣散的恶劣作风和错误行为,同时也对该公社党总支书记没有负起政治责任进行了点名批评,责令其写出书面检讨,并且点名通报的每个人要写书面检讨,报送党委会。就是通过这种公开彻底的点名道姓、一针见血的通报方式,让所有的“四风”现象扼杀在最小状态,保障红旗渠建设的清风肃纪。

监督执纪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林县县委把群众监督置于施工生产、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中。红旗渠总指挥的机关干部都要到修渠一线去,加强一线力量,并由修渠民工代表组成监督检查组,检查机关干部的出勤情况。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林县县委对所有领导干部参与劳动的情况,指名道姓进行公布,并且形成一季度一公布的常态化公布制度,让领导干部接受群众监督,在阳光下做事。领导干部参与劳动不能只做做样子,所有的领导干部在每个连队劳动一段时间过后,由本连队的修渠民工做出评价鉴定,形成思想震慑。正是通过严肃认真的执纪问责、指名道姓的通报批评、广泛有效的群众监督,让红旗渠工地上的各项制度运转起来,风气正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也就上去了。

五、结语

历史既是一本教科书,又是一本活教材,半个世纪前的红旗渠为今天的反“四风”做出生动的注脚。2015年3月27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来到红旗渠。他表示,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使广大基层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牢记为民务实清廉,让群众看得到、体会得到、享受得到全面从严治党成果。[9]习近平同志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红旗渠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在作风建设的征途中,有了参考和依照。

猜你喜欢
修渠林县红旗渠
处身窘境 观云影天光
《红旗渠》
间谍修渠反助秦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浅析话剧《红旗渠》中杨贵的人物形象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红旗渠》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