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松
(河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绿色化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我国粗放式发展模式所造成的生态环保严峻形势和由此造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习近平提出了坚持绿色化、实现绿色化发展这一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出发来分析,习近平绿色化发展观具有深厚的政治经济学意蕴。
绿色化是保护生态环境下的增长模式,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有机统一的发展方式。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因此绿色化是新生产力,这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我们把这种新生产力称之为绿色生产力。回顾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可以看出有如下的几种类型:人类社会早期的自然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工业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人类社会是一个在生产力推动下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阶段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类型不同,绿色生产力是在工业生产力基础上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生产力类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工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生产力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的极大破坏、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造成的发展困境,直接制约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毁掉了已有的发展成果,这就要求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工业生产力的发展。
绿色化也是生产关系,即绿色生产关系。简单地说,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即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分配、使用等多种关系。绿色生产关系就是通过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发展、坚持发展的绿色环保向度,创造人民群众生产与生活的优美生态环境。对此,习近平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当前我国正经历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的转变,同时也正处在脱贫攻坚和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将变成现实,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然越来越高。面对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群众对干净饮水、安全食品、清新空气等良好生态的需求会更为迫切。
习近平提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发展生产力,认为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绿色化是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和协调的、实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发展,并以此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变革的动力,即绿色生产力。同时,绿色化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是人人享有、人人占有、人人受益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即绿色生产关系。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绿色化发展既是生产力又是生产关系,是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关系的统一。
习近平指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2]习近平绿色化发展观不是只注重追求生态环境保护,而是把发展作为首要含义和要求,是关于如何推进发展的发展观。绿色化发展的第一含义是关于发展的发展观来自于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客观现实。“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大力发展。同时,我国正处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任务非常繁重,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同时,还要创新发展方式和机制,走质量和效益型发展道路,即绿色化发展道路。习近平认为,绿色化是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的发展。习近平指出:“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绿色化是用生态环保思想统领发展的理念,是保护好生态环境下的发展,是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发展理念、发展政策、发展措施,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下的发展理念、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当前在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保形势严峻,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绿色化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发展,是既关注当代人更关注未来和子孙后代的发展,实际上是坚持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正如习近平指出,坚持绿色化就是要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所以,习近平绿色化发展观是为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辩证关系而提出的新理念和新发展观。绿色化发展观是坚持发展的发展观,是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下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绿色发展。正如习近平指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5]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之间,进而人类无限扩大的发展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限容量和有限存量之间是一对矛盾,这就迫使人类必须通过节约资源走投入产出比高的高效益经济之路。绿色发展追求的高效益经济是节约资源的高效益经济,是经济增长和发展对生态破坏小、对环境污染少的高效益经济,是采用高新科技改造和先进工艺进行生产的高效益经济,是通过先进管理和科学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的高效益经济。所以,绿色发展所追求的高效益经济就是要在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中,摆脱过去那种依靠生产要素投入、以浪费资源和生态破坏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
习近平指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6]绿色发展所追求的高效益经济是通过改革创新、科技应用、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来实现的。
习近平绿色化发展观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着力点,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与经济方式的重要支撑。绿色化是追求高效益经济的发展模式,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
习近平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观点包含在绿色化发展观中,绿色化发展就是要实现生态经济化,就是要在坚持“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即生态向经济转化。这里所说的“绿水青山”是生态,是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是经济,是物质财富,绿色发展实现的生态经济化就是从生态的经济向度出发,发掘生态的经济效应、经济价值,实现生态效应转化成经济效应,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最终实现生态向经济的转化,实现生态经济化。习近平多次强调,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能够持续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我们亲手栽下的常青树其实就是揺钱树,我们努力实现的绿水青山其实就是聚宝盆,我们热切期盼的蓝天白云其实就是幸福源。
生态经济化就是要实现生态向经济转化,生态变成经济,这是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模式、经济发展的新方式,形成新经济形态和新经济模式。实现生态经济化,是习近平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观,也是他的一贯做法,这可以从习近平绿色化发展观的施政理念来说明,在福建工作期间,长汀地区由于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于是他多次到该地进行调研,制定科学对策,开展植树造林。经过多年努力,原来水土流失的贫瘠土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的“花果山”,变成了当地人民的“财富山”“聚宝盆”,原来的“山光、水浊、田瘦、人穷”变成了“山美、水清、田肥、人富”,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习近平指出:“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2]绿色化就是要实现生态经济化,实现生态向经济的转化,由此大幅提高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化程度,形成绿色增长点、绿色生产、绿色产业、绿色发展。
习近平指出:“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4]所以,习近平认为,绿色化也是要实现经济生态化,通过生态经济化转化为经济生态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
经济生态化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就要从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做起,借助生态经济化向经济生态化的转化来实现,借助生态向经济的转化来实现。例如: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环保产业等。绿色化还要求充分发挥生态产业和绿色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使生态绿色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新动力、新动能、新模式、新方式,实现经济生态化。经济生态化还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来实现,通过采用新科技和新工艺,实现节约高效的生产,这也是实现经济生态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习近平绿色化发展观是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统一。经济生态化是生产、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生态化,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就是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绿色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经济发展方式,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是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形成绿色经济形态。
习近平指出:“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8]绿色化是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的发展,目的在于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以此实现和促进人的发展,所以,绿色化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实现发展为人的向度。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秀丽的自然风光能充分保障人的健康,直接决定着发展的意义和目的。因为健康是人幸福生活的源泉,是人的最大财富,是生活质量的根本保证。同时,良好生态环境还能愉悦人心,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提高人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和思想修养,更是人的发展的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通过绿色来实现,不仅如此,绿色化发展还能避免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们带来的危险和灾害及其由此所造成的生产与生活成本。例如,我国几年前愈演愈烈的“雾霾”所形成的“十面‘霾’伏”,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损害,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人们生产和生活遭受严重的损失。因此,绿色发展是为了人的生产和生活,是为了人的发展。
坚持为人的发展是绿色化的内在尺度和目的向度。绿色化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增长和发展不以牺牲和损害环境为代价,使人们能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享受发展的成果,实现人的发展,这就是绿色化的目的。绿色化坚持以人为中心、实现发展为人的目的向度还与关注民生紧紧联在一起。环境问题直接关系人的生产与生活,所以,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人的发展问题,也同样是现实的民生,实现绿色化就是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
习近平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他还指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绿色发展就是通过把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保护好生态环境,使得人民在良好优美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享受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发展,这就是绿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目的向度。
习近平指出:“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8]因此,绿色化是一种低碳生存方式,是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化倡导绿色消费观,倡导生活与生存方式绿色化,倡导节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消费态度、消费方式等,这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现实的消费。消费是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同的消费观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奢侈的消费观必然带来浪费,加剧人的需要与资源、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但现实资源是有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绿色化追求的是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兼顾当代人的发展,也兼顾子孙后代未来的长远发展。绿色化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观,这不仅是一种理念与思想,也是一种经济道德,更是一种行动取向与选择,所以,绿色化也内含着一种新经济伦理道德。绿色化发展所倡导的为了人的发展,是绿色化为人的向度,也是绿色化的经济伦理道德。
习近平指出,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绿色发展包含的经济伦理道德与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习近平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实现绿色化发展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9]绿色化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绿色生产方式、绿色增长模式和绿色经济发展方式,更是一种绿色经济文化。绿色经济文化是以一种崇尚尊重自然、生态环保、节俭节约等绿色理念和绿色价值为特征的,在经济上坚持绿色生产、绿色增长、绿色发展的经济形态,在消费上主张节俭节约的绿色消费,在社会上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在思想理念上崇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平衡。绿色文化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文化保障。
绿色化也是一种文明形态,即绿色文明,或者说是生态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式。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史可以看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形态,现在已进入新文明的形态,即生态文明的阶段。在我国,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被列入“五位一体”战略总体布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坚持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0]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所以,文明形态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绿色化是中国新时代下的新发展形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最终要实现和落脚到绿色发展上,对此,习近平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发展绿色金融,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11]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借助绿色文化和绿色文明的力量,在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大力繁荣绿色文化,发挥绿色文化的支撑作用;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生态文明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