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明荣, 韩典典
(安徽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体育电影是时代的意识与反映。不同的体育电影范式折射着不同时代的诉求,烙印着时代的转向和发展,承载着国人对时代的感受和传达。研究表明,这些历程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故而对中国体育电影70年文化履迹的陟览,可为当前我国体育电影的研究提供诸多的启示和不竭的动力资源。显然,从历史的高度去认识、把握这一历程的变革,寻绎其经验,总结其不足,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求解其背后的不同语境与多样化的特征,拓展我们认识的视野深度与广度,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电影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对其驻足与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正如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1]。
新中国成立,我国政治经济局势不断稳定,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我国电影领域也不断复苏,体育电影作品也随之丰富。以谢晋《女篮五号》为例,它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影片展示新旧两代人不同的命运,通过两代人命运对比反映社会环境的变化。从历史的角度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年轻人蓬勃的朝气,“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社会、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豪迈之歌,以及青年人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大干一番事业的冲劲。重检这一历史原点表明,《女篮五号》最大的审美价值就是给青年带来了新的精神信仰。给予他们从思想上获得坚实的把握,明白了有国才有家是生命的追求。正是在这一力量的推动下,许多青年人不畏艰苦、不计个人得失、奔赴祖国的边陲纷纷投入到社会主义的火热建设之中,直到今天对这一历史的回顾仍然令人神往与激动。正如有研究指出,体育电影不仅具有艺术以情感、形象、直觉等感悟世界的独特、不可取代的精神价值,还有为人的思想拓展时空,注入精神力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功能。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启了中国体育电影新的进程。1979年至2000年间,体育电影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不俗的收获,有表演体操运动的《乳燕飞》、排球运动的《沙鸥》、乒乓球运动的《元帅与兵》、棋类运动的《一盘未下完的棋》、曲棍球运动的《一个女教练的自述》、帆板运动的《帆板姑娘》、拳击运动的《拳击手》等,多样化的体育元素走进了中国体育电影的荧屏内。1983年詹相持和孟和两位导演将曲棍球搬上了电影荧幕,由主演赵英、王红宇和邓晓光等呈现的《一个女教练的自述》以它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和一位女性教练的叙事视角感动了不少观众。1985年吴国强执导,周财珍和杜熊文主演的《帆板姑娘》再一次以女性为主角,展现了姑娘们与海浪角逐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反映了当时我国正处于大刀阔斧开辟新天地的时期。1988年刘苗苗导演将拳击这项具有冲击力的体育内容搬上了电影银幕,电影《拳击手》由刘延、张中超、许志群和刘尚娴等有观众基础的演员来演绎,让电影更加深入人心。这一时期的部分电影选取体育内容为拍摄素材,为当时的时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鼓舞,这些体育电影的背后暗含着对过往的反思和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积极响应,当时的中国人民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来鼓舞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体育内容并不是单纯的竞技比赛,它彰显的是中国人民独有的大局意识和时代精神。体育电影的发展不是孤立的、纯艺术的,它紧紧地贴合着我国的时代脉搏,成为一种鲜明的电影类型。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继承和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这些成果不仅促进了国民对于体育的认识不断加深,也为改革开放的奠定发挥了思想启蒙的先导,是推动与掀起全国性思想解放运动的动力之源。它向世界揭示了中国当代发展的动力根源,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并非转自西方世界。它向世界提供了,本国没有学说、自己没有心得是不可能走向成功的,本国已有学说、自己已有心得,路线不同结果当然就不同这一颠之不破的真理,促使国人用更加自觉的态度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任务的完成。正如马克思曾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创造了原理、观念和范畴。”[2]
文献梳理表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之下,仅仅2008年一年的体育电影产量就达到十余部,这是体育电影从未出现过的景象。其中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就像电影海报上所写,1932年洛杉矶他为中国人跑出百年奥运梦想的第一步,影片主人公刘长春向世人表达了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辱的坚强意志,它的上映呼应我国为了实现百年奥运梦的不懈精神。同样由李兆林主演的《大山上的赛艇队》通过一个特殊地点的故事展现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无论多么偏远的山村,中国人民对运动、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同样炙热。
与《大山上的赛艇队》等电影相似,唐丹执导,刘磊和翟克寒主演的《梦之队》讲述的是一群小朋友追梦的故事,影片在2008年成功入围了柏林电影节儿童电影竞赛单元,体育竞赛与天真儿童的结合在体育电影中为数不少,儿童代表着中国梦和奥运梦的希望。2008年,中国香港的体育电影《夺标》也融进了迎接北京奥运会的热潮中,主演是深受内地人民喜爱的张卫健,《夺标》电影的上映为我国迎奥运起到了添砖加瓦的重大作用。每一部体育电影展现在我们面前都深深地打动着国人,但有时电影工作的背后更能体现中国人独特的奥林匹克精神。由徐耿执导,任程伟、王雅捷主演的《破冰》在黑龙江拍摄,在零下二十多度,风力达到五六级的气候条件下,剧组在冰面上进行拍摄,过程的艰难程度难以想象。还有曹霁执导的《立夏》、萧荣执导著名影视演员潘虹主演的《12秒58》、尚铎执导董洁主演的《海之梦》等电影不仅演绎了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更体现了我国在迎接北京奥运会中倡导的人文奥运理念,让中国形象逐渐走向世界。这是我国体育电影的新气象。
这一时期的体育电影更加追求现代体育的展现和人文理念的融入,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单元给奥运会的到来增添色彩,从一人奥运到民族特色,从专业演绎到儿童参与,自上而下地使全民融入到奥运的氛围中。而《百年奥运》则给国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思想提供了价值向度:一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就保存自我,发展自我;二是与世界先进文化沟通,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三是推陈出新拓宽视野,求新变异发展自身,形成民族特色,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中国的贡献。显然,其研究成果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推动了中国人对国家与世界两者关系认识的觉醒,告诉观众一个真理,民族的进步总是以内部动力为根据,以外部动力为条件。揭示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的准绳,就是在坚持继承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兼容并包、实践检验汲取其他民族优秀的成果,才能确保自身生命力长青。如作家周立波在《文艺的特性》一文中所说,“情感的纯粹的存在是没有的,感情总是和一定的思想内容相连接的……一切文化艺术都浸透着政治见解和哲学思想……就是浪漫主义也都是深深浸透着政治和哲学思想。”[3]
著名电影导演马塞尔·马丹在《电影语言》中认为:“正因为电影是一种艺术,因此,它像所有艺术一样,是以选择与安排为创作基础的,使它拥有一种十分巨大的可能性去概括、凝练现实。”[4]这一命题指出,体育电影的镜头语言具有独特的力量,它可以使得人民对于国家、民族的理解有更深的认识。也就是说,体育电影的运动画面对于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如《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刘长春在参加100米跑最后冲刺时,镜头对于刘长春的面部进行特写,高速运动下变形的面部肌肉加上慢镜头,它的细节性既表达出这场比赛对于经过长途跋涉身体状态很差的刘长春来说无比艰难,也向国人传递了一个民族不畏艰难险阻依然坚定地走向奥运的坚强意志。电影《大球与小球》讲述了我国用乒乓球打开了中断20多年中美外交之门的超人智慧。影片中对乒乓球的特写创作出一种视觉奇观,不仅加剧电影画面的真实感、紧张感,也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凝练出一个民族“站起来”成功走向世界的信心,以及这种信心中所包含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可见,对这些电影的考察可提取智慧增强我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预见力和洞察力,把握好自身的文化价值。诚如美国人类学之父弗兰兹·博厄斯在《种族、语言与文化》一书中的认为,“社会思想的形式是由文化决定的,而不是由生物性决定的。”[5]
电影《买买提的2008》主要是描述关于少数民族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期望,在电影里画面下方是半米高的枯草,一群孩子在教练的带领下在长满枯草的野外进行训练,他们在半人高的枯草里跳跃、奔跑,脸上还带着笑容和汗水。为了实现参加运动会的梦想,不断拼搏、团结、共同奋斗的追梦过程,展示了体育在人成长中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在村长改变观念号召下村里的妇女集中起来为孩子们做了富有民族风格的球衣的故事,此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在于努力、在于拼搏。球衣就像是为孩子们穿上了梦想的战袍,寄托着片中所有人的希望,这个意象对于影片来说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也是这个意象将人民的意愿带进了奥运梦想中。在电影《八万里》中,藏族人民对国家队队服的珍惜,表现出藏族人民对奥运精神的响应以及对身边来之不易的机会的珍惜,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带着藏族小姑娘走向奥运会的殿堂,因为受伤的原因,曲洋吉改向了竞走的比赛,从藏族人民独特的穿着到国家队队服的转变让他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对运动的热爱折射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中每一个机会的热爱,《八万里》中遭遇挫败的教练在对曲洋吉的训练中也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新方向,西藏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教练的中国队服,藏族人民对中国队服的渴望带给了教练人生新的目标。
电影《激战》中的程辉与《破风》中的邱田身上都具有贪婪的本性,程辉在更多荣誉与金钱的面前迷失自我,走上打假拳的道路,最后葬送自己的职业生涯。邱田为了荣誉、爱情,选择贩卖假商品,虽然暂时获得想要的荣誉与目光,最后还是败露被绳之以法。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激战》《破风》电影为打击市场不法份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电影题材的意义,不仅突出和展现了真实的人性的不足,也揭示了只有诚实有信自强才能走向幸福的生活。《激战》中林思齐通过一场场比赛找寻自我,同时坚定决心,父亲也通过自己儿子的成长不断清醒,认清现实,林思齐通过拳击比赛救赎了自己同样也拯救了父亲。程辉是一个过气的拳王,沉迷赌博,负债累累,在小丹母女和徒弟身上他看到希望,于是他重新站在赛场,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影片通过两个主人的觉醒,给世人指出了自强与诚实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在影片《我是马布里》中,当马布里第一次来到北京队训练时,他为了融入现在的队伍,在训练场不断进行投篮训练,背景音乐是贝斯主打的摇滚乐,摇滚乐动感富有力量,表现马布里在队友的帮助下取得了想要的成绩,以及体现出团结合作的意义。而在《买买提的2008》影片中出现孩子平时踢球的场景时,背景音乐是新疆特色弹拨乐器带来的欢快节奏,琴声浑厚、悠扬的音乐的烘托让人燃起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揭示出体育电影不仅要发挥出作为保存社会文化、传递社会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与文化传播的教育功能从而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也要发挥出文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功能,使精神化为力量满足人们在改造自然物质方面的需要,使思维的抽象在物质运行中再现,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逻辑统一。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6]。
综上所述,一是对其的考察可提取智慧增强体育电影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预见力和洞察力,加以把握好自身的文化价值,彰显出体育电影文化是人类走向进步、迈向自由的阶梯,揭示出做好体育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守望者和开发者,体育电影工作者应坚守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我国体育电影不断探索创新,在经历北京奥运之后,我国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体育知识、体育精神理解更加透彻,体育电影题材更加丰富。体育电影的功能性渐渐转变,从之前的教育宣传功能到娱乐感染,将体育电影中的家国大义变成小人物式成长,使体育运动更加大众化、平民化走向人们的生活。通过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来感悟体育精神,达到情感共鸣,这是体育电影要传播的审美价值。只有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对观念形态艺术的本原关系和意义,才是艺术的出发点、创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