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价值及路径

2020-12-26 05:57:18陈家起高奎亭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线下体育教师教学活动

刘 浏,陈家起,高奎亭

(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

1 后疫情时代开展体育教学的理性思考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侵袭华夏大地,至今已席卷全球,各行各业均遭受严重影响。为确保疫情期间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育部于1月29日发文,呼吁全国各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同时延缓春季开学时间,各地教育部门迅速响应,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至此,在线学习成为学生居家学习的主要举措。客观来说,此次在线教学活动并非有计划、有准备的执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但作为人类教育史上互联网教学的一次最大规模、最大范围的试验,因疫情而引发的在线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了重新定义:学习环境从实体空间走向网络虚拟场域,教师角色从知识传输者走向教学引导者,教学模式从传统学校背景下面对面的教学模式走向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后疫情时代的体育教学活动应该如何开展?应在理性分析当下时代背景、学生特点以及体育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综合讨论。首先,得益于我国有效的管控手段,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新冠疫情的出现是一道分水岭,其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活动划分为“前疫情时代教学”和“后疫情时代教学”[1]。伴随着学校的复学,虽然“停课不停学”下的全民网课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尤为璀璨的一段历史,但在线教学的趋势却是一种真实存在,在线教学的多元资源、泛在属性等特点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21世纪的学生被称之为“网络的原住民”,互联网技术充溢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原住民们对新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接受和快速适应的能力,他们学习的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兴趣所引导,对于智能设备的使用频繁且熟练,可在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最后,体育教学活动有着“身体直接参与”这一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独特属性,主要通过人体本体的感觉来形成认识,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体育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在线教学虽有诸多优势,使用、借助了很多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来提升讲授的效果,但体育教学的本质特性、教学内容的核心功能、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对话并没有发生改变[2],因此将体育教学全盘付诸在线教学也是不科学的,所以在线教学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也仍需要线下体育课堂的师生面对面交互。

综上,后疫情时代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在时代背景下,关注学生特点,重视体育教学特色,将在线教学的优势和线下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体育混合式教学,才是未来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思路。基于此,本文对后疫情时代体育混合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2 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内涵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在网络技术变革中的加持下,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方式愈加多元,“混合式教学”是在在线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的,被定义为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结合,可理解为“面对面教学+在线学习”,通过课堂导学,线上自主学习,课堂重难点的讲解,线下线上深度的讨论,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把学习者引向深度学习[3]。体育混合式教学不是线上加线下的简单叠加,而是将体育在线学习与线下体育课堂的优势进行有效的融合,具体包括体育教学时空的融合、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体育教学策略的结合。

图1 体育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解析图

2.1 体育教学时空的融合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受教育者参与学校体育学习的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传统学校教学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拥有固定的学期课程时间安排、具体的课程时长以及根据实际教学项目而选择的运动场地等时空特征,且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此时空内;在线体育教学延长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时间,拓宽了体育学习的空间,确保了课后体育学习的有效发生,具有泛在学习的属性。混合式体育教学打破了体育学习时空的壁垒,既关注传统学校教学背景下的体育课堂学习,又重视课前、课后在线体育学习,把两个相对独立的时空进行重构,将线上、线下的体育教学置于同一条时间序列线中、同一场域内,构建了线上、线下体育教学的有效联动通道。

2.2 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

体育教学资源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体育教学、为体育教学服务的教学资料、支持系统以及教学环境等。传统体育教学资源的主要是以可物化的实体性资源为主,如体育教材、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备、体育运动项目、自然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等,通过实体资源,受教育者可以获得体育教学的直观感受。在线教学资源的主要以基于智能设备的数字化资源为主,包括数字教材、精品微课、课件、学科工具和专题资源等[4],其具有更新迅速、检索便捷、种类丰富等特点。混合式体育教学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使教学资源具有了生命力,促使课程内容动态发展,表现为:教师使用网络环境下多元动态的资源,例如数字教材、网络课程、网络百科等,将其与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相结合,指导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5],同时,教师可以随时依据线下体育教学实践反馈,更新在线课程的教学资源,从而达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合。除此之外,混合式体育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资源评价和建设,由教学双方共同促进良好的资源生成、生长、进化、演变、更新的自然生态形成。

2.3 体育教学策略的结合

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包括体育教学理念、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6],其本质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掌握所教授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理念层面,无论是线上体育教学还是传统学校背景下的体育课堂,都秉持着“健康第一”的指导理念;在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层面,在线体育教学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增设课前导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元认知水平,线下体育课堂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运动技能的提升;在教学实践环节,在线教学通过慢放、多视角观看等网络技术进行技能传授,线下课堂则更多地关注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真实开展[7]。体育混合式教学将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两种组织形式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体育教学活动,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 后疫情时代体育混合式教学的价值体现

疫情期间的在线体育教学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燃眉之急”,但也存在着如教师无法进行直接纠错、学生身体活动得不到有效监管、课堂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忽略实际练习等一系列新问题,且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师生主客身份对立、课中教师讲解时间多而学生练习时间少等诸多老问题,基于此,后疫情时代的体育教学在融合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的同时,也应解决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中的问题,唯有此,才能充分体现出体育混合式教学价值之所在。

3.1 从“主客之说”走向“主体间性”:体育教学主体身份的转变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决定着师生的教学态度,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在传统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拥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及专业技能知识,往往处于绝对权威的一方,成为体育教学指导的主体,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把握,对受教育者进行全面的教学控制,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灌输,个体能动性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师生之间关系有着明显的主客二元对立边界,长此以往,形成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局面。破解教学过程中师生对立状态的关键在于构建师生平等交互的平台和机制,对教学双方的主体身份进行适当的转变,建立起一种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共创、共享的和谐状态[8],即主体间性,在线体育教学中,智能终端将体育教师和学生简化为了"用户",使得师生关系具有弱控制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课堂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消除了师生之间主客体的边界。在融合了传统体育课堂和在线体育教学的混合式教学中,既保留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生动的互动场景,又可以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开展实时和非实时对话交流,在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场域内,体育教师对学生不再只是单向度地传授体育知识或技能,学生也不是无选择地接受或无规范地自流,而是通过师生主体间的交互作用,使学生在和谐共存的体育课堂环境中成长,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体育知识及运动技能的教授与习得[9]。

3.2 从“先教后学”走向“以学定教”:体育教学课堂结构的优化

体育课堂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及运动知识建构的基本场域。传统学校背景下的体育课堂关注运动技能的传授和迁移,形成了“先教后学”的思维模式,即教师先进行相关技能知识的讲解及示范,继而学生进行练习,逐渐形成传递式的体育课堂教学固定范式。此外,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被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等环节所占据,大大压缩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和运动技能练习的时间。体育混合式教学将导学环节前置,在混合式教学初期,体育教师借助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和便捷性,在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及适合在线教学的资源,录制教学视频并重点讲解动作的要点、难点及易错点,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可采用慢放或者反复观看的形式,以形成对运动技能的初始概念,进行体育运动知识的初步建构,并在建构过程中发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将自己的问题通过在线平台反馈给体育老师,教师通过梳理、归纳、总结学生反馈的问题,制定线下课堂教学方案[10]。在混合式教学中期,体育教学的场域从网络平台转向线下课堂教学,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与需求较之初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是进行反复的运动技能练习,需要大量的身体活动参与,体育教师释放更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技能练习,从而以学定教,有的放矢,讲解学生们遇到的共性问题,解决部分学生的个性问题,确保合理的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在混合式教学后期,体育教师根据在线平台大数据的分析,结合学生的个人课堂练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积极反馈给学生,学生基于评价内容对练习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课堂教学结束后,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借助在线平台布置体育家庭作业[11]。

3.3 从“封闭空间”走向“无处不在”:体育教学泛在学习的构建

泛在学习是在现代网络技术下设计的智能教学环境,是一种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任何可得的智能设备,以任何方式获得需要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12]。在传统体育课堂中,教学空间相对封闭且单一,学生体育运动的发生场域被局限于学校的操场,离开学校后,囿于校外体育学习环境的缺失,学生课后体育学习的开展状况不尽如人意。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泛在化体育学习模式的在线体育教学打破传统体育课堂封闭教学环境限制和约束,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意愿和需求,在任何时间,借助优质网络资源,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就可以进行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体育教师通过泛在学习模式,满足受教育者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既可以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体育学习的补充及资源的开拓[13]。基于此,体育混合式教学将传统体育课堂和在线体育教学的教学环境进行有机整合,通过“互联网+体育运动技术教育”泛在化学习不仅能够延长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时间、拓宽其空间,也能够更完美地辅以运动项目规则、运动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在学习运动技术的同时了解项目发展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增强体育运动技术软实力。利用泛在化体育学习理念通过开放式的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丰富学习者的体育学习资源,提高教育者的教学能力,整合优秀教学手段及方法丰富体育课堂,真正实现体育教学从“封闭空间”走向“无处不在”[14]。

4 后疫情时代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后疫情时代是防止疫情扩散和输入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技术和理念变革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慕课、翻转课堂等尝试已为体育混合式教学做了诸多准备,新冠疫情恰好点燃了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的导火索,后疫情时代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实施,需在平台有效搭建及教师教育技术及理念提升的基础上,明晰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的教学任务。

4.1 体育混合式教学实施的保障

4.1.1 在线体育教学虚拟平台的搭建是硬件支持

“视频卡顿”“平台模块设计不合理”等一系列受困于平台运作的硬件缺乏、技术条件本身的缺陷、师生操作与使用不便的现实问题在疫情期间时常发生,严重影响教学的流畅性及效果。在线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熟的教学虚拟平台是保证混合式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师生双方可以开展在线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及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建构。为满足在线体育教学的需求,保证学生在线体育学习的质量,后疫情时代体育教学在线平台的搭建应与体育教学的特点相结合,根据体育学科身体参与这一特殊属性,营造浓郁的线上体育教学情境。在线体育教学虚拟平台的搭建也应注重不同模块的建设,例如,体育学习资源上传模块、师生交流与答疑模块、体育学习监控模块、评价反馈模块等,以期更好地满足在线体育教学的开展。

4.1.2 体育教师教育技术及理念提升是软性支撑

后疫情时代的体育混合式教学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教育技术能力,例如制作微课、教学短视频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的能力等,确保能够从容地应对在线体育教学工作。其次,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身份,在体育混合式教学中,体育教师不再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者,转换为课堂的设计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推动者。最后,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相比传统体育课堂,混合式体育课堂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实现深度学习。此外,在混合式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更加频繁且沟通渠道多样,因此需要体育教师提升其教学管理及沟通能力。教师职后培训是教师教育技术及理念提升的重要渠道,体育教师通过参加校本课程研修、学区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及体育名师工作室,提升各项能力。

4.2 体育混合式教学实施的路径选择

4.2.1 课前利用在线教学实现体育知识及技能的讲解示范

体育混合式教学中,在线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必备环节,是课中、课后教学顺利运行的重要支撑。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讲解示范等教学环节前移至课前在线教学,不仅可以将其借助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生动的呈现,加深学生的运动技能观感,还可以释放课堂时间,将线下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技能练习。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包括认知与定向、联结阶段以及自动化熟练3个阶段,在混合式教学中,认知与定向阶段主要发生在在线教学过程中,其要求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之前,要通过观察、模仿等过程建立技术动作的表象认知,继而建立稳固的动力定型[15]。该阶段于体育教师而言,通过在线教学,体育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在线体育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上传练习视频及相对应的动作技术讲解,让每位学生都带着较好的体育知识及技能基础走进线下体育课堂,从而充分地保证线下课堂的教学质量;于学生而言,跟随教师的正确引导,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对体育知识及技能建立初步的概念,可反复观看在线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并将疑点通过在线平台反馈给老师。

4.2.2 课中通过线下课堂促进体育运动技能的内化和巩固

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体育教师对在线平台中学生的留言反馈进行归纳,以总结出学生们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线下体育课堂教学的教案。在线课堂虽已经使得学生对于要学习的动作技术形成了初始概念,并进行较为生动的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但由于体育教学身体参与的特殊属性,在线体育教学有其明显的短板——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临场感降低,学生无法进行较为规范的动作练习,教师也无法进行纠错,面对跨时空的体育教学场景师生双方容易出现无助感和失控感。因此,线下体育课堂将在线教学中师生双方面对屏幕的二维平面转换为师生面对面交互的三维立体,在线下体育课堂中,师生双方处于同一物理场域内,共同学习体育知识,练习体育运动技能,在运动技能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和纠正从而形成肌肉记忆,以促进动作技能联结及自动化熟练,逐步形成运动技能的内化与巩固。

4.2.3 课后开展多元评价并进行及时反馈

体育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情意表现及健康行为等方面的不足,并分析原因,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16]。每一位学生的体能、技能及知识的起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使用统一的、绝对性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体育混合式教学的评价要注重在线评价和课堂评价的一致性,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的大数据记录与分析,对学生的在线体育学习时间、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课后体育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跟踪,并与线下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情况进行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初始运动水平,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进步,除教师评价以外,也应积极开展学生自评,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互评,综合的得出学生学习评价结果,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进行反馈。

5 结语

体育混合式教学整合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融合了多元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资源,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体育教学的不同优势,最大化满足差异学习,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大数据记录与面对面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科学性。此外,应搭建有效的、合适的体育混合式教学平台,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技术能力,优化教学方式,从而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动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实施。

猜你喜欢
线下体育教师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COZMINE线下集合店
现代装饰(2021年1期)2021-03-29 07:08:22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当代水产(2021年1期)2021-03-19 05:16:46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2:38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创业家(2015年3期)2015-02-27 07:52:49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