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坤,张运亮
(1.天津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科学学院,天津301617;2.天津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与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1617)
合作与竞争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普遍存在的一种与人的本性有关的社会现象[1],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2],这种形式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合作与竞争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3]。在我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庸之道”的传统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较为牢固;曾经的计划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竞争意识的发展[4]。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个人主义”与“自由精神”对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人竞争思维和竞争意识的冲击和影响逐渐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推进,对中国年轻人的合作思维和合作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和竞争意识作为合作与竞争两种稳定人格特征的有机成分[5-7],可以影响人类的活动,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有关研究发现,体育活动可以影响人类人格的发展[8-9]。如何利用体育本身具有合作与竞争的属性改善和提高我国年轻人群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已经成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点。本文通过对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合作与竞争倾向调查,分析专项技能、性别、训练年限等因素对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及合作与竞争人格的影响,探索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的体育干预方法。
选择全国体育类院校体育专业不同专项在校大学生1 712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 026人,女生528人,剔除样本量少于50份的专项与无效问卷后,最终实际调查对象为1 554人,分别对应的专项为:足球(105人)、篮球(326人)、排球(107人)、田径田赛(105人)、田径径赛(192人)、体操(71人)、艺术体操(107人)、游泳(121人)、乒乓球(57人)、羽毛球(95人)、网球(109人)、跆拳道(109人)。
选取谢晓非(2006)编制的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测量表作为基础,针对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选项进行了修订,将“工作”改为“学习训练”。修改后量表包含合作、竞争两个分量表,共23个项目,其中合作分量表包含13个条目,分为包容性、互惠性、合群意愿3个因子,竞争分量表包含10个条目,分别为过度竞争、自我成长、超越他人3个因子。各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评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明合作或竞争人格倾向性越明显。
经检验合作分量表的信度为0.91,3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0.74、0.84;竞争分量表的信度为0.85,3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0.83、0.69。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通过SPSS 24.0软件对1 55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将运动专项、性别、训练年限作为自变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3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的影响。
以两个分量表的分数为因变量,以调查对象的性别、训练年限、运动专项为影响因素,进行2×4×12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对合作人格倾向与竞争人格倾向均有显著影响(F=11.066,p=0.001<0.05;F=20.786,p=0.000<0.05);运动专项对合作人格倾向无显著影响(F=0.495,p=0.908>0.05),对竞争人格倾向有显著影响(F=1.829,p=0.045<0.05);训练年限对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均有显著影响(F=0.786,p=0.025<0.05;F=2.199,p=0.004<0.05)。各因素相关性统计结果(表1)与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表1 性别、训练年限、专项合作与竞争倾向相关性分析
根据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专项与合作倾向之间无显著差异,与竞争倾向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对不同专项之间的竞争倾向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表2),结果发现,足球、篮球、排球与田径径赛、体操、艺术体操、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之间均存在差异,但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田径田赛与田径径赛、艺术体操、乒乓球存在显著差异;田径径赛与游泳、网球存在显著差异;艺术体操与游泳、网球存在显著差异;游泳与乒乓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乒乓球与网球存在显著差异。
表2 不同专项之间竞争倾向差异
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专项与合作与竞争倾向之间的关系,根据运动专项的不同特点,将本文涉及到的12种专项进行分类对比;第一种以参与人数与比赛中的协作关系为标准[10],分为集体项目与非集体项目;第二种以运动专项有无攻防的本质特征为标准,分为直接竞技项目与间接竞技项目[11](表3)。
表3 不同分类标准下的专项分布情况
相比单个专项之间在合作倾向上不存在差异的结果,分类后专项的检验结果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表4结果显示,集体项目与非集体项目之间合作倾向与竞争倾向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7<0.05;p=0.000<0.05),且集体项目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均大于非集体项目;直接竞技项目与间接竞技项目的合作倾向趋向于显著性差异(p=0.050),在竞争倾向上直接竞技项目与间接竞技项目存在显著差异(p=0.005<0.05),且直接竞技项目的竞争倾向大于间接竞技项目。
根据表5结果可知,在合作倾向上,训练年限为3年以下的大学生与训练年限为6~8年及8年以上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31<0.05;p=0.000<0.05);训练年限在3~5年的大学生与训练年限在6~8年的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p=0.721>0.05),与训练年限为8年以上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08<0.05);训练年限为6~8年与8年以上的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p=0.625>0.05)。在竞争倾向上,训练年限在3年以下的大学生与训练年限为3~5年、6~8年、8年以上的大学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42<0.05;p=0.007<0.05;p=0.000<0.05);训练年限为3~5年的大学生与训练时间为6~8年的大学生不存在差异(p=0.106>0.05),与训练时间为8年以上的存在显著差异(p=0.028<0.05);训练年限为6~8年与8年以上的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p=0.328>0.05)。
表6结果显示,训练年限在3以下的大学生合作与竞争倾向分数最低,训练年限在8年以上的大学生分数最高。随着训练年限的增长,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分数在逐渐增加。
在合作倾向上(表7),男生在所有专项中的合作倾向均大于女生。男生在集体项目与非集体项目中合作倾向存在显著差异(p=0.040<0.05),且集体项目的合作分数要大于非集体项目;直接竞技与间接竞技项目在合作倾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251>0.05)。女生在集体项目与非集体项目,直接竞技与间接竞技项目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459>0.05;p=0.812>0.05)。
在竞争倾向上(表8),男生在不同专项上的竞争倾向均大于女生,且在不同的专项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在集体项目与非集体项目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0<0.05),集体项目中的竞争倾向大于非集体项目;在直接竞技与间接竞技项目中存在显著差异(p=0.029<0.05),直接竞技项目比间接竞技项目的竞争倾向更大。女生在两种类别的专项中竞争倾向不存在显著差异(p=0.130>0.05;p=0.986>0.05)。
表4 不同专项类别合作与竞争倾向对比(M±SD)
表5 不同训练年限大学生合作与竞争倾向差异
表6 不同训练年限合作与竞争倾向得分情况表(M±SD)
表7 相同性别、不同专项类别的合作倾向差异
表8 相同性别、不同专项类别的竞争倾向差异
性别与专项都是影响合作与竞争倾向的因素。表9结果显示,不同的性别之间合作与竞争倾向存在显著差异(t=6.419,p=0.000<0.05),且男生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均大于女生。在相同的专项类别下,不同性别在合作与竞争倾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0.05)。
通过表4可以看出,集体项目与非集体项目大学生在合作与竞争倾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集体项目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得分更高。
集体项目是多人配合完成比赛的运动项目,该类项目的竞技能力不是运动员个人竞技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运动员共同合作、集体力量的结果[12]。集体目标是运动员及教练员共同的追求,其结果的相互依赖性促进了队员之间更多的合作行为与紧密的协作关系[13]。为达成集体目标,需要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身体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在技术上的协同配合以及战术意识上的高度统一。项目管理者或教练员,会推行和营造一种集体主义文化,并期望这种文化由外部感召逐渐实现运动员内化。文化塑造人格[14],长期生活在以集体主义为主导的文化氛围中,运动员的意识行为会受到价值观与队员行为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价值观在有意识及无意识层面都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15],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价值观表现出的是一种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集体项目的运动员为实现集体目标会做出更多的合作行为。另一方面,同伴对人格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14],具有“近朱者赤”效应。集体项目强调队员的团结合作,在集体环境中,运动员的个体合作行为会影响到队内其他成员,在相互模仿学习的过程中进而提高了整个运动队成员的合作倾向。与之相比,非集体项目强调运动员的自我发展[16],对集体主义文化的建设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因此,集体项目大学生合作倾向更强。
在竞争倾向上,集体项目的竞争性高于非集体项目。集体项目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争夺内部资源导致的集体队员内部的竞争[17]。比如在足球项目中,队员之间有着共同的集体目标,在为赢得一场比赛时是合作的,但成为球队中的明星队员时是存在竞争的。集体项目队员的相互依赖性越高,队员的个体行为越容易影响其他队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集体的行为[18],这就意味着当一个队员想要争取成为球队的明星时,表现出的竞争行为会影响其他队员的竞争心理,从而建立起一种在以协作关系为纽带的竞争环境,提高队员的竞争倾向。另一方面是运动队之间的竞争[17]。比赛中参赛人数会影响运动员的竞争行为[19],足球、篮球、排球项目是较为参与人数较多的复杂运动项目,在比赛中既需要与队员合作同时又需要与对手进行直面的竞争,你强我弱的直接竞争形式会直接增强双方的竞争意识。非集体项目中田径、体操、游泳等运动专项大多数都是运动员自身参与比赛,与对手的竞争多以间接竞争的形式进行比赛,运动员更多的是与自己较量,与集体项目相比竞争倾向较弱。
表9 相同专项类别、不同性别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差异分析(M±SD)
表4结果显示,直接竞技项目与间接竞技项目在竞争倾向上存在差异,在合作倾向上趋向于显著差异,直接竞技项目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得分均高于间接竞技项目。
直接竞技项目中存在攻防关系,运动成绩受对手竞技水平的影响较大,比赛中攻防关系频繁的交替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身体素质、心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篮球比赛中,争夺球权是比赛获胜的前提[20],也是攻防交替的实质[21]。球权是直接从对手的手中进行抢夺,这种比赛的形式需要运动员具备强烈的竞争心理。与间接竞技项目相比,直接竞技项目具有与对手有身体上的直接接触的特点,这大大增加了比赛中竞争的激烈性,营造出一种正面冲突的竞争环境。受环境的影响,运动员的情绪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运动员在面对冲突时所做出的选择。在直接竞技项目的比赛中与对手的正面交锋时,经常会因为对方的行为激起运动员的好胜心,甚至是敌意、愤怒等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会促进运动员表现出更多的竞争行为[22],直接竞技项目大学生长期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比赛、训练,其竞争倾向也会有所提高。
直接竞技项目中的足球、篮球、排球属于集体项目,其合作倾向要高于其他专项,因此,直接竞技项目与间接竞技项目在合作倾向上表现出的趋向于显著性差异可能与专项特点有关。
表5、表6的结果显示,不同训练年限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存在显著差异,训练年限的时间较短的大学生与训练年限较长的大学生相比合作与竞争倾向差异更加明显,训练年限在8年以上的大学生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分数最高,训练年限在3年以下的分数最低,且随着训练年限的增长,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倾向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训练年限在8年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训练的年龄较小,大多处于青少年时期,甚至是儿童时期,这段时期是人格发展与培养的关键时期[23],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体育作为一种育人方式,其弘扬的价值观、合作与竞争意识对处于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影响程度较深且时间较为久远。而参训时间在3年以下的大学生,开始参训时的年龄较大,其心智、认知能力与自我意识相比儿童青少年时期较为成熟,对事物的认知有自己的观点,体育对其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小。时间是发展程度的标记,也暗含着发展背后的原因和动力[24],这种标记不仅反映在参训年龄方面,也包含参训时间长短方面。体育本身就是一种包含合作与竞争要素的文化环境,学生参与训练的时间越长,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就越深刻,使其在思想意识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合作与竞争倾向性也就越强。因此,训练年限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之一,这与杨念恩、林琳等人的结果保持了一致[25-26],参与体育运动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大学生合作与竞争倾向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
表7、表8的结果显示,男生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在集体项目与非集体项目之间均存在差异,在直接竞技与间接竞技项目的合作倾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竞争倾向上存在差异;女生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在集体项目与非集体项目、直接竞技项目与间接竞技项目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男生在集体项目上的合作与竞争倾向上高于非集体项目,直接竞技项目的竞争倾向高于间接竞技项目,支持了本文表4的结果,说明不同专项的运动项目会对人的合作与竞争倾向产生影响。此外,女生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在不同运动项目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与女性的社会行为与心理有关。女性的社会行为与心理相较于男性不容易受到群体间活动的影响,男性在群体间的竞争中会增加对群体的认同感,促进男性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而女性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受到竞争的影响[27],说明女性对合作与竞争的感知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表9的结果显示,无论是集体项目与非集体项目,还是直接竞技项目与间接竞技项目,男生与女生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均存在差异性,且男生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均大于女生。
男性与女性在生理构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男性主要分泌雄激素,女性则以雌激素为主。已有研究证明,人体内的睾酮与竞争、攻击行为存在正相关的联系[28-29],睾酮是主要的雄性激素,男性的睾酮水平约女性的7~8倍,由于男性的代谢速度较快,睾酮产量约为女性的20倍[30],这种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是男性竞争倾向强于女性的原因之一。此外,男性与女性在群体生活的社会导向是不同的,男性注重群体关系,女性则倾向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导向的不同导致二者在竞争形式上出现了差异,男性以直接竞争的形式为主,女性多为间接竞争[31],直接竞争的形式激发了男性更强烈的竞争倾向。除此之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并不鼓励女性参与竞争[32],这种传统观念对提高我国女性的竞争意识造成了一定束缚。
有研究指出,女性为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会表现出合作行为,合作倾向要高于男性[33],本文得出男生合作倾向强于女生的结果与之相悖,但与张元鹏、Gabriel等人的观点相契合[34-35]。男性的合作倾向大于女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在早期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需要团结在以任务为导向的群体中,这样他们才能合作完成捕捉大型猎物的复杂任务,大群体关系可能使男性更有可能保持对群体忠诚和集体技能的遗传倾向[35],从而做出更多的合作行为。从相互依赖的角度来说,女性更关注她们所属的亲密关系,而男性更关注他们所属的群体。在群体中男性追求统治地位,具有更多集体取向的男性在社会中更有可能获地位,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建立在与男性联系的基础之上的[31],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如此,集体中男性的领导角色依然多于女性,这与男性在合作上的倾向性是分不开的。
训练年限影响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倾向,长期参加运动训练更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不同的运动项目的大学生合作与竞争倾向性不同。运动专项对合作与竞争意识影响的侧重点不同,相对于个人项目来说,集体项目更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直接竞技项目与集体项目更有助于培养竞争意识。足球、篮球、排球是培养大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较佳运动项目选择。
运动项目对男生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影响较大,对女生影响较小,体育运动对培养男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