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玲
(砀山县官庄坝镇张王庄小学 安徽宿州 235312)
童谣,语言凝练,结构紧凑,韵律优美,节奏分明,朗朗上口,易懂易记,为孩子们所钟爱。一首好童谣,如冬日暖阳,不仅温暖孩子童年,也温暖他们的一生。孩子多听、多读、多背、多编童谣,能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对儿童文学的学习欲望,提升语言表达的水平。
金波说:“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在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童谣无处不在。连孩子们玩跳皮筋、拾石子等各种游戏时都是边玩边唱童谣的!童谣伴随着孩子一起快乐成长,让儿童的童年生活充满欢乐,让儿童的童年生活五彩缤纷,让儿童的梦充满色彩,让儿童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不仅能发展语言,还塑造品格。童谣如一股清泉流进我们的校园,流进孩子求知的心田,沁入老师灵动的心扉,滋润校园的文化生活,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无法言喻的。
学生因童谣变得更可爱、更守规矩、更有礼貌,但通过死记硬背、填鸭灌输的方式让孩子学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更别提获得快乐的体验了。这样童谣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特有的趣味性,价值大打折扣。那么,怎样才能让儿童体会童谣的乐趣并且爱上童谣呢?
给低年级的孩子上课,孩子们叽叽喳喳,几分钟后才安静下来,我心里直发慌,怎么办呢?同事建议吟诵童谣:“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你还别说,果真见效,现在上课前同学们都会齐声诵读这首童谣。老师走进课堂,学生们状态饱满,课堂纪律也渐入佳境。
低年级学生需要养成的好习惯有很多,单凭老师苦口婆心地简单说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针对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我用一些朗朗上口的韵语儿歌童谣进行教学,通过边吟诵童谣、边体会童谣中蕴含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童谣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朗朗上口、生动有趣。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积累了三十多首童谣,懂得了学习与生活中的许多道理。
1.课堂上学习童谣
当上课过程中孩子走神时,我引导学生齐诵:“小眼睛亮晶晶,上课专心听,开动小脑筋,做个小精灵。”每当念到这首儿歌时,一些正在“溜号”的孩子就会很自觉地坐正,重新认真听起来。写字课上,当孩子们握笔姿势不规范时,诵读童谣:“两指握住笔,中指托下底,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童谣,对小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养成教育。学生在诵读童谣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懂得了许多道理,行为习惯得到了规范和强化。
2.课外活动中学习童谣
课间在做操排队的时候,我让孩子们齐诵《排好,排好》,在做操前齐诵:“昂着头,挺着胸,我们都是小士兵。听音乐,做早操,天天锻炼身体好。” 为了把教材中的童谣上“活”,我还时常把童谣改编成游戏,让学生在课外游戏时开展。比如《摇摇摇》,除了读背之外,为了增加趣味性,我先是让同学们拍手打节奏唱诵,唱熟之后,再加上动作表演诵。学生兴致可高啦,他们背得高兴,在表演中又明白了外婆疼爱自己,要学会感恩的道理。
3.利用现代媒体学习童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县现代教育媒体与技术也进入了农村中小学校的课堂。现代媒体融声音、图像等各种效果于一体,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孩子们没有一个不喜欢看动画的。我有意将多媒体与童谣教学有效整合,从而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童谣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童谣《比尾巴》时,对于各种小动物的尾巴,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然而有的动物尾巴,孩子没有见过,就算见过也希望在画面中再次感受。我将文中出现的各种动物图片等资源设计成课件,课上再给孩子展示这些动物不同的尾巴,给孩子们一个新鲜的感觉,取得了非常棒的教学效果。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老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家长在孩子学习童谣的过程中,地位和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学习童谣后,我及时跟家长取得沟通,倡议家长陪孩子吟诵童谣,或是陪孩子做童谣方面的游戏,比如“发红包”等。
低年级小学生非常喜欢亲近自然,喜欢参与情境化活动,因此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童谣。在学习童谣《春天到》后,我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让孩子们分小组在校园中找春天,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找到的春天记录下来,再以小组为单位模仿课文编童谣。学生们可开心了,观察很仔细,想象很大胆。在春暖花开的情境中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各小组都创编出了精彩的童谣,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抓住教材中的童谣进行灵活多变的教学,也创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童谣。孩子的童年是美好的,受到童谣的熏陶,这些孩子的童年如童谣般欢乐多彩,如童诗般优雅闪亮。打乒乓球的孩子们还唱诵着自己编的《乒乓球圆溜溜》……观察后发现,凡是带有童谣的游戏,孩子们都玩得特别高兴。孩子们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了,有的学完后就能把课文用童谣概括出来。孩子们读书更有韵律了,更有情感了。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童谣的增加,由感知学习,到吟诵童谣,再到领会内涵,获取了审美感悟,享受着情感熏染。
在我们学校,不但我在关注童谣教学研究,整个学校也都在研究童谣教学。现在在童谣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变了,我们的校园变了。童谣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使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多期以各类题材为主题的童谣黑板报、宣传周报内容新颖独特,版面设计精美;大课间活动中,我校全体学生对《弟子规》《千字文》及我校师生自己创编的童谣的诵读声势浩大,场面热烈;“庆元旦”联欢会中的童谣演唱《唐僧骑马咚那个咚》、童谣快板《我爱我校》、童谣舞蹈《童谣唱给太阳听》等节目受到各位领导的好评;校园的围墙上是图文并茂的《三字经》;校园主干路两边的花栏、香樟树下有同学们自己写的爱护花草树木的童谣标语;水龙头边有提示学生节约用水、爱护水龙头的童谣;上楼梯有温馨提示的童谣牌匾……哇,真是太热闹了!我们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会说话,我们的校园文化因童谣而变得丰富多彩、与众不同!
童谣让课堂动起来了,童谣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动起来了,童谣让我们的校园动起来了,童谣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特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