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伟
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情境”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模型建立和概念学习的基础。不同版本教材在编写中是如何体现《课标》的这一要求的?笔者通过对北师大版、人教版和苏教版三个版本中“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在问题情境设置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探讨问题情境设置的特点,供问题情境内容的编写、优化和使用者参考。
选取“用字母表示数”作为比较对象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课标》对“用字母表示数”要求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各版本教材都设置了问题情境以便落实课标要求。第二,“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需要学生从算术思维转换到代数思维,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的意义,恰当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和价值。以下将对北师大版(2014年版)、人教版(2014年版)和苏教版(2015年版)的“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的问题情境,从数量、类型和编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现有小学数学教材主要采用案例或者例题的编写形式,每一个案例或例题中都由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情境组成。本文对问题情境数量统计的标准是:(1)在教材正文和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情境;(2)每个具有独立的编号的案例或例题中的问题情境按一个计算;(3)只是简单列举或提示学生列举的问题情境不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各版本教材“用字母表示数”问题情境及数量
表1表明:(1)苏教版的问题情境数量有7个,人教版有5个,北师大版3个。(2)各版教材都有各自特有的问题情境,例如人教版的月球上的举重问题,北师大版的数青蛙的儿歌,苏教版的用小木棒摆图形问题。(3)部分问题情境是各版教材共有的,例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在三个版本教材中均有出现,年龄问题在两个版本教材中出现。可见各版本问题情境数量区别较大,具体问题情境选择同中有异,各具特色。
按照问题情境的来源可以将问题情境分类为:生活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境和其他学科问题情境。生活问题情境以学生日常生活为背景,有助于学生与生活经验联系。数学问题情境以数学知识和方法为背景,强调知识的衔接和应用。其他学科问题情境是以其他学科为背景,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各版本教材在编写时选择了不同类型的问题情境,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各版本教材“用字母表示数”问题情境的类型及数量
表2表明:(1)不同版本教材所选择的问题情境类型略有不同。人教版和苏教版有三种问题情境,北师大版只有生活问题情境和数学问题情境。(2)不同类型问题情境在不同版本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同,北师大版主要以生活问题情境为主,苏教版以数学问题情境为主,人教版以生活问题情境和数学问题情境为主。(3)总体来看,各版本教材主要以数学问题情境为主(共8个),生活问题情境为次(5个),其他学科问题情境较少(2个)。可见各版本教材在编写时所选择的问题情境类型略有不同,但都较重视数学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的特点,也是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反映。
表3表明:各版本教材在问题情境的编排上差异较大,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编排较为简单,都是以生活问题情境开始,以数学问题情境结束,而苏教版的编排较为复杂,以数学问题情境贯穿始终,生活问题情境和其他学科问题情境穿插其中。
教材的编排以知识点为内在逻辑,以问题情境为外在表现,是内隐和外显的统一。知识点以问题情境为载体,恰当的问题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类比迁移,因此什么知识点配套什么样的问题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表4统计了各版本教材的个性化编写特点。
表4 各版本教材“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对应的问题情境
续表
表4表明:(1)各个版本主要知识点基本一致。三个版本都有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范围、字母表示数的写法的知识点。除北师大版外,其他版本还有求值的内容。(2)各版本教材知识点所对应的问题情境各有侧重。苏教版侧重于求值,其中大部分案例都会涉及求值的问题,人教版教材强调意义的理解,每一个案例中都涉及意义。
按照问题情境的指向可以分为兴趣指向、探究指向、脚手架指向。兴趣指向是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究指向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分析,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脚手架指向是通过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逐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表5是各版本教材问题情境设置的指向统计。
表5 各版本教材问题情境设置的指向
表5表明:(1)各版本教材问题情境指向各有特点。人教版侧重于脚手架指向,北师大版兴趣指向明显,苏教版突出了脚手架指向和探究指向。(2)整体而言,脚手架指向的问题情境较多,兴趣指向的问题情境较少。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各版本小学数学教材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上差异比较明显。北师大版的问题情境数量较少,主要以生活问题情境和数学问题情境为主,编排比较简练,富有趣味性。人教版的问题情境数量适中,类型较全,编排思路较为清晰,侧重于意义理解。苏教版的问题情境数量较多,类型齐全,侧重于求值,编排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其中问题情境的数量、类型、编排等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提出以下建议。
对小学生而言,有的学习困难来源于对问题情境的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如果问题情境过多过难,学生将花大量的时间在问题情境的转换中,影响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数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难,应选择典型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课标》要求所选的学习素材应该尽量与学生的社会实际、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理解。生活现实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现实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抽象能力和符号意识,加深对已学内容的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学中问题情境的选择要适当均衡三种问题情境,一方面各种情境都要有所涉及,另一方面要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有所侧重。
北师大版通过“数青蛙”的儿歌一个问题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也让学生体会到字母表示数的价值,既让学生了解字母可以表示固定的数,也可以表示变化的数,既让学生学会了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也让学生体会到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思想。苏教版的三个“用小木棒摆几何图形”的问题情境,相互关联,层次递进,既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字母表示数中字母的意义,也让学生感受到两个量之间关系及其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过程,感受数量关系符号化的过程,体会符号的简洁性和优越性。这些都属于问题情境不复杂,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小学教学重要的目标,也是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教材需要呈现一些有趣味的素材,便于教学中使用。北师大版的“数青蛙”儿歌,带有很强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可多选择这类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