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467000)王云丽
结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结肠黏膜病变,致病因素与感染、生活习惯、年龄、遗传等有关。常规开腹术损伤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近年来,由于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临床应用较广,具有安全有效、方便、难度低等优势,是微创治疗结肠息肉的可靠术式。本研究选取我院结肠息肉患者分组对比,旨在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结肠息肉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4)、参照组(n=44)。参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1±10.42)岁;单发息肉31例,多发息肉13例。研究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1~69岁,平均(45.86±10.33)岁;单发息肉31例,多发息肉13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例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外科学》(第8版)结肠息肉诊断标准[1];②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证;②凝血功能异常。
1.3 方法 术前1d食用流质食物,晚餐后禁食,术前2h禁饮。①参照组行常规开腹术:常规消毒铺巾,全麻;取截石位,寻找息肉,常规切除。②研究组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具体如下:常规消毒铺巾,对紧张者给予阿托品(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058)0.5 mg,肌注;全麻;插入结肠镜,寻找结肠息肉,对较大无蒂息肉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3ml,予以切除;对较小无蒂息肉以电凝头灼烧;对有蒂息肉以高频电圈套混合电流凝切。两组术后若出现感染现象,则给予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完整切除率。完整切除标准:内镜下观察无息肉残留,且术后3个月内未复发。②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完整切除率 研究组完整切除42例,参照组完整切除34例。两组完整切除率比较,研究组95.45%(42/44)高于参照组77.27%(34/44)(χ2=6.175,P=0.013)。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术后出现腹胀1例,参照组出现术中大出血3例,术后延迟出血3例,腹胀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2.27%(1/44)低于参照组18.18%(8/44)(χ2=4.456,P=0.035)。
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病变而产生的赘生物,可单发或多发,可无蒂或有蒂,相关研究表明,结肠单发息肉癌变率约为5.1%,多发息肉癌变率约高达38.1%,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常规开腹术创伤较大,术后住院时间长,费用较高,且不适用多发息肉,临床治疗结肠息肉有一定局限性。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结肠息肉较成熟术式,由于内镜技术、高频电切技术等不断完善,可利用高频电凝电切热效应,产生局部高热,是蛋白凝固变性起到切出效果,具有无痛、微创、简捷等优势,且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花费低,患者易于接受[3]。常规手术中,息肉位置、形态、大小、是否有蒂等均会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影响手术成功率、是否彻底切除,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通过内镜辅助手术,术野清晰,可快速、准确寻找息肉并彻底切除,缩短手术时间,且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几率。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较大无蒂息肉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有助于控制血管收缩,缓解组织肿胀,暂时阻断血供,可起到止血作用,降低术中出血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结肠息肉完整切除率95.45%高于参照组77.27%(P<0.05),表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可提高息肉完整切除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27%低于参照组18.18%(P<0.05),表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以应用于结肠息肉患者,可提高息肉完整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