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会 李逢昌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概括的结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的反映。学校作为育人启智的重要场所和机构,更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实施德育教育。在中学阶段,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教育,如何建构并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系列专题德育课程体系,这是极具时代性和前瞻性的课题。
【关键词】专题教育 系列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学系列专题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307。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7-0032-02
一、课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该命题一经提出便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热议,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武装头脑的新风尚。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倡导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新的思想政治基礎和精神动力支持。在当前我国社会结构面临重大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方面出现了多元特征,个体化和个性化特征日趋明显。如何构建人们的共同思想意识呢?深入学习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可以激发全民活力,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新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也对中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德育教育目标、课程结构、实施内容都要围绕“培养怎样的接班人”“怎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而展开。
因此,我校紧紧围绕“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专题系列教育活动,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德育课程体系。
二、情况概述
(一)课题确定阶段
1.课题提出的背景。2019年1月,我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热潮,聘请武威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进行专题讲座,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019年3月,我校被评为市级文明学校,校领导班子又进一步制定了创建省级文明学校的目标和规划,学校提出了“质量初中、阳光高中、和谐铁中”的发展思路,以“爱国敬仰庄重升旗”“认真沉着诚信考试”等十项具体措施打造新的“名片”,文明礼仪新风席卷了全校。另外,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提升全市人们的文明程度、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在此基础上,我校成立了《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学系列专题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经过周密的规划,该课题在2019年7月被确定为甘肃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
2.研究方法。本课题在确定研究方向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今社会思潮和人们意识的指导与引领作用,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等问题,了解并掌握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程度与认同感,设计关于中学德育教育设计与实施情况的问卷,了解中学系列专题德育教育活动的内容、目标、方法,保证本研究项目研究的方向性。针对中学德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实际情况,采用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特征,以座谈讨论的方式,聆听专家指导,查阅有关资料,使研究项目研究具有科学性。提前预设目的和目标,以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实地考察并参与系列专题德育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发现事实,并结合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与探讨,进而形成假设,在经过到实地验证之后,进一步形成新的推论或假说。
(二)课题研究框架设计
1.确定课题研究主体。本课题组研究成员包括多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其中政治课教师为课题组核心,聘请市委党校、市教育局专家和学校德育主管领导为顾问,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家长和广大教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2.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德育教育工作,调查当前中学德育教育现状,梳理可取之处和存在问题,探究问题成因;比较传统的中学德育教育方法与现有德育课程结构的异同,把握影响德育成效的因素;结合专题教育的目标,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探究开展相关系列专题德育教育的途径、策略与方法,建立起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德育活动体系,形成中学系列专题德育教育实践对策,扩展中学生德育研究体系。
3.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传统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式及评价,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资源形式与运用情况,中学德育教育开展现状及问题归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学校德育教育形式、实效及各影响因素与相互关系,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列专题德育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评价等体系。
(三)探索性实验活动过程
1.试验阶段。调查现阶段学校德育教育开展情况,对比分析我国传统德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德育教育的特点,针对目前中学德育教育现状,探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收集梳理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大胆借鉴,有计划地开展系列专题德育教育。分析影响开展系列专题德育教育实效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整改阶段。调查社会和家庭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态度和采取的方法与措施,从学生利益出发,寻找获取社会支持的途径和方法的突破口。
3.实验阶段。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下开展系列专题德育教育的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和评价机制,结合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特征,进行分段分层次研究。各阶段教研人员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加工,建构一套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模式。
4.小结。对学生的德育实效进行持续的跟踪调查,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指导,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总结出一套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实施方法。
三、具体措施
(一)摸排德育现状
摸排学生学校德育状况,探究影响德育教育的因素,理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挖掘新时期的德育教育资源。
(二)丰富德育内容、资源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
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利用新时期的生动故事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和延续发展。
(三)改革德育活动方法与措施,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网络
1.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德育专题教育。
2.开展关键节点教育、分年级主题教育和月主题教育,开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主题班会课程和主题校会课程。
3.整体研究班主任、少先队、共青团、学科教师等不同部门、不同教育工作者进行德育的方法,形成由学校领导、德育处、教务处、团队会、年级组、班主任、学科教师组成的工作网络,通过班主任工作、党团队会、社会实践、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三育人等各种活动,创新德育活动的途径与载体,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四)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
将学校德育课程纳入学校工作评价体系之中,将专题德育工作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同时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与评价的整体功能。
四、研究成果
(一)探究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揭示了道德的本质;习近平德育思想,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时代性、人本性与科学性以及务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再次是遵从德育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坚持德育生态系统理论,借鉴传统教育德育思想传承。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坚持层次性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在实施教育、学习与实践时,既要考虑三个层面的独立性,使系列专题德育教育有所侧重,突出“主题性”,又要考虑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系列性”。就学生而言,他们在理解、接受与实践时是存在客观差异的,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分层教育。
2.坚持统一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全社会通力配合的大事,只依靠学校教育显然是力有所限的,所以要突破传统德育教育的时空限制,力争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深入人心,能够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标准。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专题德育教育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刻舟求剑,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并发展完善理论,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思想、行为融为一体,这一理论才能是活的理论,才能是具有发展潜力的理论。
4.坚持全员性原则。课题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课题组成员,在校的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动态都是被研究的对象,同时,广大师生也是课题的参与者与研究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是全体公民共同的思想意识,广大师生都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5.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需要,使教师的教育与辅导活动建立在学生的德育需求与主动获得的基础上。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動力,一味地灌输和死板地宣讲,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
6.坚持整体性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三个层面十二个方面,在开展这方面的德育教育时,注意这十二个方面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同时还要同步开展一些其他主题的德育教育,比如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
(三)产生的成果
1.突出中学生德育教育和学校德育教育的特殊必要性,突出一个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两个基础”,即基础道德观和基本政治观的培养,围绕“三个主轴”,即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德育实践。
2.考虑到中学生德育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专题德育教育时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德育应对效能,强调了德育目标的开放性,强化了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细致性与生动性。系列专题德育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思想性和教育性,同时设计者也要注重一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出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习得特点的教育特色,对德育教育目标及内容进行多元整合,使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丰富而更具弹性。破除了传统德育教育以灌输为主要手段的桎梏,营造了更为完整和谐而富有人性化氛围的教育空间,有效解决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死板、费时及费事的弊病。
4.对专题德育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增强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主题活动月”、主题班队会、志愿活动以及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准确把握住开展系列专题德育教育的契机,使本校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活动更具校本特色,更有时代特征。
5.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列专题德育活动,不仅仅指向学生,还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和全面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群众道德素质的提高。
6.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体系化思想作基础,以整体化目标为支撑,以操作机制的突破作保证,建构新的德育教育实施模式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董芸,左志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5,12.
[2]余其权,王德宝.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学德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1.
作者简介:
王斌会(1978.09-),男,甘肃武威人,汉族,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德育教学。
李逢昌(1979.11-),男,甘肃民勤人,汉族,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德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