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2020-12-24 07:57肖立周才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7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肖立 周才文

【摘要】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建设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实力。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重视不够,面稀量少,氛围不浓,师资缺乏等问题,提出重视人文素养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提升质量工程建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素养教育  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19C042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7-0004-02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是政治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理论素养、技能素养、职业素养一体的综合素质,它体现了健全的人格和具有全面的素质。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高校人才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够创造的实际价值更受人们重视的同时,对于高校人才的各项素质也给予了更高的重视,人们希望通过高职院校人才素质的培养,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奠定基础。所以,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建设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必要的。

(二)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科学设置人文素养教育课程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的要求。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以及人文精神的基本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用人文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气质,可以直接提升其在从事管理和服务等岗位的技能水平;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提升其从事艺术设计、建筑与服务等领域的技能水平;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其社交能力,适应业务需要的技能。反过来说,一个对于人文素质缺乏比较严重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必然又很艰难,技能水平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掌握一定程度的人文素质教育十分有必要。

(三)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实力。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是人文素质,它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实力。着力培养人文素养是各级各类学校,也包括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而科学合理设置人文素养课程,切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实力,实现文化强国梦,全面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从国际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十分重要。而结合上文,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国家软实力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此而言,提高高职教育在内的所有人文素质教育的水平很有必要。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总结来说,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不够,存在认识误区。高职院校多数管理人员不重视理论教育,过于重视“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技能教育,并没有从高职教育与其他的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的共同性角度来看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为了呈现出高职教育较其他高等教育的优势,高职教育多会以训练高职教育中存在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本质上来讲,确实很大程度上为社会创造了无数的专业性人才,理解上没有什么错误,但实际因为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大多数都是注重理论性知识,技术性的内容相对较少,因此得不到大多数高等职业学院管理者的青睐,使得高职对于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不重视,进而忽视其人文素养教育,对办学理念定位不清,存在误区,无法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面稀量少,无法满足需要。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认为,学生是来学习技能的,所以一般只在一些管理服务类专業开设了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等少量的人文素养课程,片面认为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包含了有关人文素养的内容。面稀量少的人文素养教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很多的高职学校在对于课程的设计上,几乎只有根据自己想要培养的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课程,还有国家制定必须要开设的课程,除此之外除了上述的几个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便没有其他的课程,因而高职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整个课程之中都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并没有体现出人文素质教育课应该有的地位,因此,大多数高职教育很难满足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

(三)氛围不浓,学习效果缩水。高职院校学生成绩一般是中下水平,其本身的人文知识储备不足,加之高职院校本身开设的人文素养课程门类少,其人文氛围不浓,所以大多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对人文素养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此其学习效果大缩水。并且,高职教育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理科生出身,对于理科生而言,除了语文课程对于其他的文科内容很少涉及,很难在教学中较好地接受人文知识,而对于文科生而言,大多数的也都只是中下水平,大多数学生对于这方面的课程并不重视,只是敷衍学习,这也就造成了目前高职学校学生普遍人文素质低下,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四)师资缺乏,业务素质不高。高职院校大多是从过去的中职学校升格而成的,其人文素养课教师相当少,这些教师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于学生各方面技能的培养,加之管理者重技能轻人文素养培养、人员编制紧、办学经费不够等因素影响,现有的师资其培训力度不够,业务素质难以提升,从而也难以提升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水平。同时学校管理者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自动忽略了建设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团队的工作,因此造成了现在人文素质教师的缺少现象,临时建设的业务素质也很难满足人文素质提高的教学目标。

三、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

想要加强人文素养课程的建设,就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在课程的安排上做到合理,加大对于文化素养课程硬件设施的投入,同时也需要打造出一支专业可靠的师资队伍。

(一)重视人文课程建设,实现全员参与育人。高职院校应组织管理层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办学理念,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将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建设同专业课程建设放到同等重要位置上,着力搞好高职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建设,实现全员参与育人。一是在全校教职工中广泛宣传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营造一个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高职学生认真学习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二是要将国家对人文素养教育的要求切实落到实处。三是要求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地配合人文素养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度融合人文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四是在着力培养全校教职工人文素养水平,要求在教育教学相关活动中充分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促进人文素养教育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优化课程结构体系。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课程时间显然较短,一般都是只有两年半的时间,像普通高校那样的进行文化建设明显不可行,这时候就需要高职学校在了解学校本身条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采取显性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等方法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一是在显性课程中,将最能体现基础性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高职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等显性课程作为必修课;将能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心理健康、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西方文化概论等显性课程作为选修课;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与学生专业相关度较大的相应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如医药卫生大类专业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文化艺术大类专业开设艺术概论、艺术欣赏、文学欣赏等。二是在隐性课程中,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营造人文氛围,通过人文素养学术讲座、学生社会实践等课外形式实施人文素养教育隐性课程。人文素养学术讲座内容应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和学生关注的热点,对显性课程中内容、形式等方面的不足起补充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检验、巩固学生在显性课程所学到相关人文素养知识。

(三)提升质量工程建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對于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工程是其中关键,想要搞好人文素质教育质量工程,教学设备方面非常重要。所以,在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养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首先应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多媒体教室与人文素质教育实验室等配套的硬件设施,改善人文教育素养教育的教学条件。其次,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在视觉、听觉及触觉效果,增强学生接受人文素养教育的兴趣、互动性,达到提升人文素养教育质量的目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素质水平。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提升业务素质水平,需要打造一支人文素养优秀、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队伍。一是通过各种培训、进修和内部的沙龙等手段提升现有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水平;二是加大相关专业的高学历教师的引进力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壮大其师资力量;三是着实解决好人文素养教师的待遇和职称评定问题,使其能安心从事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同时,教师是教学的主力,优秀的教师不止能培养出专业性更高的人才,所以为了提升老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招聘方面应该重视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师应该定时进行集合培训和考核,依据知识的发展,顺应时代的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地拓展涉及到的知识范围。

参考文献:

[1]周俊.构建体系、激发活力、提高质量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解读[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2014(21):5-11

[2]黄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27)

[3]苏蔓.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4):68-70+93

作者简介:

肖立(1976-),女,湖南娄底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周才文(1978-),男,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学生资助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