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恒庆,钱春梅
(1.安徽工业大学 安全保卫部(处);2. 安徽工业大学 能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传统的高校保卫工作,主要是以治安防范、纠纷调处和常规的消防管理等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安全议题已经从单一的治安管理,发展到治安、交通、消防、网络安全乃至安全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传统与新型共存、网上与网下交织、校内与校外互动成为一种新常态,仅仅一个“保卫”的概念已不能囊括当下实际工作的全部内容,保卫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社会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对高校保卫工作的变革与转型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师生和家长对学校安全育人环境产生了更高的期待。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一直是学校建设发展中努力提升和突破的重点,相比之下保卫工作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过去由于人、财、物等投入方面得不到重视,使得保卫部门主动作为的积极性不高,不敢主动作为,也难于主动作为,“不出事就好、无过便是功”的思想客观存在,习惯于被动应付。管理方式陈旧、措施手段不足,缺少法治思维、主动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服务思维,保卫队伍自身建设得不到加强,保卫工作的保障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工作内涵的不断扩大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了保卫队伍从量到质两方面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一方面,学校的快速发展带来校园面积扩大和师生员工人数成倍增长,安全防控压力增大,日常事务和案件增多。另一方面,在保卫工作从以“人防”为主,到突出强调运用“物防”特别是“技防”的情况下,现有保卫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滞后于客观需求。不少保卫干部文化程度不高,且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训练,工作理念滞后,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难以满足高校师生的安全需求。此外,晋升途径受限,也影响着保卫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发挥[1]。
如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为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利用互联网工具对师生进行的网络诈骗案件多发,花样层出不穷,校园贷、网络刷单、集资诈骗等虽禁不止,给师生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和风险,甚至是巨大的精神困扰;高价值的电动车、手机被盗,宿舍违章用电、电动车私拉乱接充电,以及忽视交通安全等现象还或多或少客观存在。这些都反映出,在师生的安全意识养成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
高校的保卫工作包罗万象,像公安、像消防、像交警,也像城管,但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管理都缺乏足够的“执法”底气,难以做到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涉及校外的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而具有执法权的地方行政部门,又认为不便插手或无需插手,使得事情的处理效率变得很低,协调推进存在难度。高校保卫部门的定位、职责和权限如何界定,成为一个期待解决的问题。校园安全立法,不可或缺[2]。
如前所述,当前高校保卫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保卫部门实际上承担的是校园安全管理的工作职责。从原先的校园治安、消防、交通管理,到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再到网络安全、学生心理问题防范、实验室安全管理、校园交通规划设计、楼宇物防技防建设,乃至校园安全文化营造等等,事事处处都与保卫部门相关联。高校保卫部门已然成为一个学校的安全管理综合协调和牵头推动部门,风险防控化解、安防设施建设和师生安全教育等主要职能日渐清晰,需要以更高的站位去看待、更宏观的视野去思考、更灵活的思路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保卫工作,往往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或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或开展矛盾纠纷调处,或进行治安漏洞查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被动的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现实要求。面对校园安全和师生安全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卫工作必须易“守”为“攻”,从偏重事后处置全面转向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强调管理前移、建设前移、教育前移。积极推进安全管理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教育先行、文化引领和协调联动。
高校的保卫部门介于保安和公安之间,既不同于普通的保安单位“值守、看护、巡逻”,其内涵更丰富、政治性更强;又区别于公安机关“打处、破案、巡防”,其覆盖面较窄、运用的也都是非执法手段。高校保卫有自身的特点和使命,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日常安全管理固然不能丢,但同样要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围绕学校“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在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师生安全、服务部门工作上做好保障,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发挥安全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努力打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校校园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必然顺势而为。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动用社会各种有效资源,以建立治安防范网络为手段,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系统工程。高校安全管理单靠保卫部门是无法实现的,需要自上而下的重视,需要单位部门间的齐抓共管,需要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才能实现平安校园建设的大目标。保卫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同时也要善于推动其他部门及师生员工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意识。
校园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校园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高校已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得学校在内部安全治理上已经不可能独善其身。由于校内保卫部门缺少相应的“执法”权限和手段,在面对诸如人身伤害、交通事故、金融电信诈骗,以及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时,学校保卫部门往往无能为力,除了加强对校内师生的宣传教育,在处置和打击上还得依靠地方政府部门和公安机关,校地联动势在必行。
近年来,安徽工业大学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打造平安和谐校园的总目标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定目标、理思路、强基础、创举措、抓落实,努力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学校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先后调整完善20多个安全稳定工作相关领导机构,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主任的校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相应的专项工作组,将保卫处更名为安全保卫部(处);2019年成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点任务分解表》。学校每年制订年度《安全稳定工作要点》,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和校园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建立了校、院(部)、系(室)三级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制订了涵盖意识形态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网络安全、学生公寓管理、校园治安、心理危机干预等各方面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学校还定期组织开展季度性安全大检查,及时汇总排查发现的问题并及时印发“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通知”,推动立行立改。形成了校党委领导、行政主导、综治协调、齐抓共管、师生参与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
学校安全保卫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探索形成了以新生安全教育“六个一”和安全教育“七个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具有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师生安全教育工作模式。新生入学前的一封信、“互联网+”安全微课、军训安全教育课、安全主题班会,结合微信公众平台、校园卫士QQ群等多种教育形式,都已成为我校师生安全教育的有力抓手和特色亮点,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省公安厅相关领导的肯定。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大型消防应急疏散和反恐防暴演练,结合国家安全教育日、防震减灾日、消防安全日、交通安全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系列宣传和演练活动。针对电信网络金融诈骗等新问题,会同金融机构开展防诈骗知识宣讲;邀请消防专业人员,对重点单位和岗位人员、重点学生群体,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师生员工各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增强,校园安全风险相关案件数量明显下降。
学校建成了近2 000个前端监控点的校园技防监控网络和配套的校园110接警服务中心,实现了校园监控从模拟化到数字化的全面升级改造,2018年又将教务监控系统500个点位与既有校园监控并网整合,进一步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益,扩大了校园视频监控保障范围。技防建设效果显著,校内治安状况逐年向好,各类涉校涉生案件持续走低。学校升级了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校园交通管理效率明显提升,净化了校园交通环境。对两校区主要出入口进行了物防设施改造,大大改善了门禁通行效率、管控能力。学校还不断加大消防设施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投入,常态化开展消防设施维修更新,建立了校内微型消防站,积极推进消防设施日常巡查台账电子化和消控系统联网监控,进一步提升了校园安防水平。
学校重视安全保卫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安全志愿者作用。安全保卫部(处)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四年中两次开展内部岗位聘任,优化整合现有队伍,实现人岗匹配、各尽其能,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面貌焕然一新。2017年学校加大投入引入第三方安保服务公司,充实校园安保队伍,校园巡逻防控和安保服务师生的能力显著增强,校园特勤队伍日渐成为校园安全管理和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师生的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学校还积极构建师生员工全员参与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在各单位部门确定专门的安全管理员,加强日常安全监管;在学生中成立校园安全志愿者协会,使之成为校园安全管理的信息员、宣传员和行动队。安全保卫部(处)还经常牵头开展相关队伍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校园整体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不断加强。
学校不断强化校内相关部门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协调联动,二级单位“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理念和安全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日益增强,部门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同时,学校持续深化地校和警校共建,与公安、政法、消防、交警以及运管部门,都建立起了校园安全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就校园及周边突出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做到治安信息及时共享、应急处置高效联动。同时,也在师生安全教育、大型活动安保、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应急演练、保安培训等方面积极与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密切合作。2018年,学校建立了所在地区公安分局校区警务室,实行“1+N”校区警务工作模式运行模式,在加强警校合作、强化治安管理、服务方便师生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成为学校与地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成功实践,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境外人员管理服务站示范点”。学校还支持保卫干部到公安机关挂职锻炼,为加强学校与地方公安部门联系、促进学校安全工作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