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本卓
(安徽工业大学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安徽 马鞍山 243002)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并再次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方面要求[3]。
2017年2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4];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且“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5];2018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更是提出要从各层面一体化着手构建育人工作体系,从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6]。
政策的推动和形势的发展从客观上要求高校必须全方位提升教师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全面推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情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然而少数教师也存在一定问题,有研究指出,部分教师 “理想信念观念淡薄”、“缺乏奉献精神”;在教书育人本职工作上投入精力相对较少,“职业情感淡化”、“得过且过”;过度关注学术成果的效益而忽视了立德育人;“放低追求”、“偏重物质享受”[7];“对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理论的学习有所怠慢、政治敏感度不足”;教育教学中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对教学工作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出现,“部分教师追求功利、科研态度不严谨,缺乏学术精神”等[8]。高校教师思想方面出现一些状况,本质上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成立以前,纪委、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学生工作部、学院党委等多个职能部门均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有所涉及,其中部分部门还涉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关部门之间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晰的情况。实际工作中,党委各职能部门重点关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重视且投入精力不足,重点表现在有关约束机制不够成熟甚至缺失,缺乏专人专门从事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教师思想方面的诉求难以得到针对性解决等,难以有效保证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高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以后,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头管理现象有所改观。随着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有关约束机制在各高校也逐步确立。虽然有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已经开始实施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工作,但局限于校情差异难以大范围推广。相比较高校其他老牌职能部门而言,党委教师工作部仍属于新兴产物。对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而言,从部门职能的厘清、多方机构的联动等层面来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实做出特色仍有待于进一步摸索和开拓创新。
其一,从高校教师自身发展层面看,职业生涯发展与业务工作能力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等直接影响其职称晋升、岗位晋级、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团队建设、行政职务竞聘等。从实现个人价值角度来说,高校教师必然在其业务工作方面投入大量精力,相对而言,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方面投入较多精力对于上述切身利益相关事件从表面看有一定影响,这从根本上造成了高校教师“重业务轻思政”的局面。
其二,从高校制定的导向性政策层面看,涉及教师根本利益的有关政策如职称晋升、岗位晋级、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绩效工资、聘期考核等,都是强调对教学科研工作业绩等业务能力方面作为硬性指标加以考核,尤其在当前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下,“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的“业务能力实用论”从某种角度上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反观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在上述政策中往往作为软性指标出现,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被逐步边缘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愈加趋向功利化。
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术成果的积累,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实现目标的计划与监控等方面,教师的思想会出现较大变化。有研究指出,30~40岁的新进教师,一定程度上“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以及在计划执行中对不相适应内容的调整较弱”,该年龄段教师具有发展事业和照顾家庭的双重需要,对比年轻和年纪更大的两方面教师群体,其在职业成长方面投入的精力都“明确不具有优势”;且新进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较笼统、不够长远和明确,其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意愿并对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期望强烈,但缺少对工作的反思;和年轻教师相比,考虑机会成本、发展空间等原因,年龄较大的教师“在做出职业选择时更为谨慎”、在了解职业相关信息方面更系统,自我认知更全面,针对职业发展目标的考虑也更长远。基于此,为更好地实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早日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应当对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思想状况实时跟踪,便于日常研判、发现问题苗头,进而及时疏导、解决问题。然而,当前鲜有高校具备针对教师思想状况的科学跟踪手段,未能对教师思想状况实时评估,多是发现问题后再行补救,缺乏日常预防和应对机制。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党委教师工作部要切实承担起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主体责任,在长期工作目标的规划、短期工作任务的计划、相关政策制度的拟定、有关职能部门职责的厘清及协同配合、工作形式及内容的创新、实时监督机制的构建、考核方案的量化设计等方面统筹做好系统性谋划工作,切实落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及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以核心价值观建设引领教师思想政治建设长效发展机制,确保高校教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要针对性地构建“差异化”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根据学校发展特色,针对学科、岗位类型实际情况,分设不同类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协同教务、科研、人事等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完善职称晋升、岗位晋级、教学科研奖励、人才项目申报、进修培训、团队建设等相关配套导向性政策,创新性探索符合学科发展的校内量化标准,在绩效工资、聘期考核等体系建设上设置“差异化”指标,从导向入手引领“因人而异”的特色谋求深度发展,力争打造“人尽其才”的局面。
要注重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自身职业规划和发展。可以通过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等资深教授的配对帮扶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通过加入学术团队带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并帮助其申报有关人才项目,通过积极提供培训、进修机会协助青年教师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强化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情况的日常跟踪工作、积极关注青年教师日常思想动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完善注重师德师风、注重教书育人的硬性指标考评体系构建,通过个体自查自纠和集体特色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日常及时发现、快速解决思想方面有关问题,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一要深入强化教师党建工作。加强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两支队伍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基层专兼职思想政治队伍和教学科研队伍融合发展;狠抓教师党支部建设,强化对教师党员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对于思想坚定、作风过硬的教师党员,要有针对性地将其培养成为教学科研骨干力量,充分发挥教师中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得教师党员对教师整体发挥正面引导和辐射作用;持续推进树立优秀典型工作、加大针对优秀教师的评选和表彰力度,确保教学、育人一线贡献突出的教师党员能够脱颖而出进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要切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符合本校发展特色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边界清晰、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实时动态跟踪、强化督导及防范。其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发展的各个方面,要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在考察业务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在职称晋升、岗位晋级、培养培训、人才项目申报、教学科研奖励、评奖评优、聘期考核等核心制度中设置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着力解决教师发展过程中行为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分类考核评价机制,突出教学质量、教书育人和师德师风在考核指标中的重要性,把教师教学、育人、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实绩作为晋升、晋级、奖励的重要标准。
三要以特色主题教育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增强教师的价值判断力,坚定信仰和理想信念,引导教师提升职业热情、奉献精神并践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一要进一步加强与教师的日常交流。要积极探索系(或教研室)、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对于教师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能做到及时发现、顺利排解,确保教师日常思想、生活和工作上的现实问题能得到有效倾听、反映渠道畅通,同时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帮助解决教师的合理诉求并及时反馈,把解决教师实际需求与思政工作融合。
二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有关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监督工作。协同教务处、工会等职能部门切实做好“三重一大”议事中教师的参与工作,同时确保畅通教师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并能够充分听取教师的诉求,努力淡化行政级别因素对教师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