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秀丽,宋晓妍,梅俊华,游进,王南垓,利国,孙文哲,缪锦峰,兰燕,朱舟,朱遂强
青少年是一个抑郁高危群体,其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在各种不良因素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调查[1]发现9%的青少年达到抑郁诊断标准,20%在青少年时期有抑郁经历。抑郁情绪极大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思维和社交行为,严重时有自杀风险。留守青少年是指年龄不满18岁,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工作,孩子未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超过6个月[2]。监利县是湖北省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将近50万外出务工人员,使留守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成为当地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对监利县留守及非留守青少年的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月选取湖北省监利县4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的中学1 930名学生;年龄11~16岁,平均(12.87±0.74)岁。排除调查对象有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者。根据被调查学生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否外出工作6个月以上而将学生分为留守组及非留守组。调查获得学生及其监护人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在校方配合下,以班级为单位,由两位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向学生讲解匿名填写调查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及全球体力活动问卷(GPAQ)的注意事项。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住宿地点、学习成绩、学校满意度、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自评性格和体育锻炼习惯。将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在班级前50%定义为成绩较好;文化程度定义:低:小学及以下学历;中:初中或高中学历;高: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CES-D由Radloff于1977年编制,信度和效度较好,用于横断面调查。共有20个条目,包含4个维度(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每个条目4级评分(0:偶尔,1:有时,2:时常,3:大多数或持续);其中16项正向计分,4项反向计分;>20分作为筛查有抑郁的标准。GPAQ用于评估运动习惯,体育锻炼标准:参照WHO推荐的5~17岁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进行60 min中等强度以上的有氧锻炼,每周不少于3 d。学生现场填写完成后立即回收,由2位数据录入员同时进行数据录入。
1.2.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分类变量进行χ2检验,对连续性变量进行t检验或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组结果及两组人口学资料比较
回收有效问卷1 728份(89.5%);其中留守组696名,非留守组1 032名;与非留守组比较,留守组年纪更小、住校比率高、体育锻炼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口学资料比较例数,%)
2.2 两组CES-D评分比较
留守组CES-D>20分为231例(33.2%),非留守组为305例(29.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组CES-D总分及其中积极情绪评分明显高于非留守组(P<0.05);积极情绪为反向得分条目;抑郁情绪、躯体症状、人际关系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CES-D评分比较
2.3 抑郁情绪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抑郁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组中女性、学习成绩差、对学校不满意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非留守组中女性、学习成绩差、性格内向、对学校不满意是抑郁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抑郁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发现,监利县留守与非留守学生中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3.2%、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抑郁检出率均较高,与青少年时期易出现心理障碍有关[3]。一项系统综述[4]显示青少年重性抑郁的发生率高达25%,远远高于儿童。本研究中,影响留守和非留守学生抑郁情绪的相同危险因素有女性、学习成绩较差、学校满意度较差。一项大样本量的研究[5]表明,青少年女性与男性的抑郁率分别为12.7%及4.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学习成绩差者多易出现抑郁情绪,俞爱月等[6]通过调查452名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学习成绩发现,焦虑、抑郁得分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学习成绩差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留守学生的抑郁比例和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学生。既往研究[7-8]显示,中国的留守学生有更高的抑郁比例和更大的生活压力。与非留守学生相比,留守学生的社交网络更小,生活满意度更低,营养状况更差,家务活更多,甚至承担照顾老人或患者的负担[9]。同时留守学生受到教师的支持不足、抚养者的受教育程度低或社会经济地位低[10],经历更多负面的生活事件,并会因为人际冲突、学业压力和健康问题等感到高度的紧张和压力[11]。此外,还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与父母沟通交流较少,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解决,而研究[12]发现与父母在学习成绩和生活压力等方面的充分交流可以减少抑郁的出现。
非留守学生中,性格是抑郁的相关因素。性格外向的青少年,平时活泼开朗、 爱交际,与人沟通交流顺畅,情绪稳定性高于性格内向者,是抑郁的保护因素;而性格内向的青少年较孤僻,适应能力差,喜欢攻击和不顾危险,容易产生抑郁情绪[13]。体育锻炼是留守学生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这与Nasstasia等[14]报道运动可以改善青少年重性抑郁的结论一致。针对留守青少年的体育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这一群体的抑郁症状。
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和教育,更容易出现精神和心理问题;薛艳等[15]研究显示留守青少年易出现自杀观念,并且儿科临床医生和心理医生都面临极大短缺,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有效解决方案。和父母的长期分离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和精神问题,如抑郁、焦虑、孤独、学习障碍、情感障碍和睡眠障碍等[16]。由于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较低,通常很难发现这些问题,或在心理问题出现时寻求有效的医疗援助。因此,国家和社会应重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综上,我们发现留守和非留守中学生均有较高的抑郁比例,且留守中学生抑郁比例更高。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①这是一个横断面研究,无法探究留守中学生抑郁的变化情况;②仅纳入了监利县4所中学的学生,样本不具有足够的代表性;③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尽管我们有专门的调查员进行讲解和指导,但在填写问卷过程中仍可能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偏倚;④本研究仅纳入1 930名学生,用于人口学研究时,样本量较小。因此,为了更进一步探究中学生的抑郁情况,未来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抽样调查和长期的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