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瑛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动脑思考与动手实践的综合能力。基于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特色,整合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于一体,挖掘生活中更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激活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与目标要求,探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综合素养
自我国践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提质增效”成为各学科教育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小学科学是一门讲究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学科,无论其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均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通过组织多元化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深入分析,透过生活现象挖掘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激活创新思维,促进实践能力。因此可以说,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同时也满足新课标改革的具体要求,教师要转化思想、创新形式,找到课堂教育与生活化活动的契合点。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科学知识,激活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必须要先从培养兴趣为出发点。分析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不妨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分享生活经验,探究科学知识。例如,学习《猜猜看》时,本节课主要锻炼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培养科学态度。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诱发思考:“使用酒精灯在一个空纸杯的底部加热,纸杯会被点燃吗?如果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呢?”“如果在空纸杯里倒上水,继续用酒精灯加热,水能被烧开吗?”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大胆想象,再结合教材内容学会如何安全使用酒精灯,大家分组实验、动手操作,逐一验证猜想,汇总实验结果,在探索学习中积累了科学认知经验。整节课以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提出各种趣味的假设,由此激活科学探究兴趣,大家通过猜想、探究与验证,掌握了学习科学知识的好办法,形成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二、开展生活化实验,培育探究精神
传統的科学教学活动之所以效率低,学生参与兴趣不足,归根结底与滞后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内容有关。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妙趣横生的科学探究氛围,开展生活化的科学实验,潜移默化培育其探究精神,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学习“沉与浮”时,我提前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小木块、泡沫块、塑料、铜块、铁块、钢钉等等,让大家分别说一说这些物品是用哪些材质做成的,并猜想假设:“假如将这些东西放到水中,你们觉得哪些会下沉,哪些会上浮?”一步步地设问启发,逐渐将学生带入了课堂状态,大家有了探究问题的欲望。此时继续开展分组实验,先提醒大家制作表格,将所有的物品分类,如金属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再逐一将不同类别的物品投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沉与浮”,最终得出结论——金属制品重量大,容易下沉;塑料制品和木制品重量小,容易上浮。基于简单的生活化素材开展丰富的科学实验,激起了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科学认知,培育科学探究精神,这也正是科学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组织生活化实践,提升科学素养
生活是科学知识的来源,小学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是多组织生活化的科学实验活动,吸引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多积累、多体验,潜移默化地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强化科学素养。例如,学习《绿色社区调查》时,围绕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垃圾分类”展开调研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利用节假日前往各个小组进行调查活动,通过上网学习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国家规定,明确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等等,再实地观察各小区布放垃圾桶情况,调查小区居民是否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投放垃圾,做好调查与采访记录,从中发现问题并商讨解决方案;最后,大家在社区做一名公益宣传者,自制宣传海报,介绍垃圾分类的好处与方法。通过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开展丰富的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了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开启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落实学以致用
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活动要延续到课后实践环节,教师布置生活化的科学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运用科学思维探究问题、运用科学视角观察生活,总结身边的科学知识与科学规律,体现科学教育的学以致用目标。例如,学习《种子发芽了》,课上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绿豆芽,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发芽的过程。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本节课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准备一些绿豆或者花生种子,玻璃杯里尝试做“绿豆发芽”或者“栽培花生”的小实验,并思考问题:“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需要阳光吗?需要水分吗?”“温度会不会影响栽培花生的成功率?”大家每天观察绿豆或花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同学之间互相切磋经验,分享方法,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最后,大家不仅顺利完成家庭实验,体验了探究科学的乐趣与成就,而且提高科学实验能力,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
综上所述,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觑,培养科学精神、落实科学素养,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握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性,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实验、组织生活化实践以及布置生活化作业,吸引学生的关注力,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知识、培育科学观念,提升科学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勇波.融合生活实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J].教育,2020,(41):8-9.
[2] 阴艳芬.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10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