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
摘 要: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有着多方面的好处,可以为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良好的铺垫,还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为我国培养拥有良好的品德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历史教师就要充分的借助历史学科的优势,在最大程度的发挥历史德育的价值,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塑造自己的人格品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人文基础学科,对高中生有着“鉴往知来”的作用,能帮助高中生认识过去,把握未来。所以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这一门学科的魅力,然后用书中出现的德育观点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高中的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借助历史学科的优势,陶冶学生的情操
历史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学习历史既能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历史教师就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品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利用教材中一些历史人物的爱国言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人格。例如,教师在进行《鸦片战争》这节课的历史教学时,必然会讲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教师就可以借助林则徐的言行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林则徐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虎门销烟的时候得到了更好的诠释,其面对外国列强的欺压毫不退缩,勇敢的进行反抗,其为国为民之心值得学习。同样,在讲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一课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历史人物的个人事迹,如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途中,是带着棺材出征的,以突显其不收复新疆誓死不换的意愿,这种精神在当时深深的感染了人们,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教师充分利用名人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通过爱国情怀熏染学生的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挖掘历史的德育资源,增强学生的感悟
历史教材中包含着很多德育资源,因此,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深度的研读教材,对历史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挖掘,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情感、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例如,在高中的历史课本《太平天国运动》一个章节中,主要讲述的内容就是一場农民的起义战争,也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反清活动。所以,在讲解到这一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双方阵营的对比,以及在当时的那个社会环境中,被清政府欺压的民众生活的模样,以及在当时人们的软弱。当学生知道了这些的时候,就可以更加清楚的知道,在当时的时候这一场农民起义多么的不容易,以此来宣扬当时参加这一群活动的民众敢于直面压迫和冲破清政府统治的勇气和决心。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真实的经历来尝试着去了解这种精神的难能可贵。
三、丰富历史的教学手段,营造德育的氛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高中的阶段教学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的出现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教学方式,因此,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做好德育工作,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出德育的氛围,使学生在氛围的熏陶下得到精神上的提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时,可以使用比较教学法,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同世界科技文化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辛亥革命》时,可以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辛亥革命的影像资料,使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历史,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学生对那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爱国人士充满了尊敬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借助历史人物事迹,激励学生成人成才
古今中外的很多历史名人事迹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历史中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激励,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讲解《辉煌灿烂的文学》时,必然会讲到司马迁和《史记》,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早年因李陵事件被牵扯,遭受了宫刑后,依然坚定自己的理想,编写成《史记》,流芳千古;匡衡幼时家贫,凿壁借光读书,后官至丞相,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大家熟知的鲁迅,迟到被训后,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并坚持的做到了不迟到,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教师可以通过名人的这些励志事迹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紧密联系时政,全面落实德育教育
历史作为综合性极强的人文社会学科,具有“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温故知新”的三大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历史教育中的德育思想,我们可以将历史史料与当今的时政热点进行充分的联系,从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中包含的人文价值,体会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如高中历史对于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讲解,该思想创立于春秋晚期,以“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发展到战国时期孟子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主张施行“仁政”;到两宋时期“理学”成为主要的哲学思想;发展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虽然得到了空前强化,但又受到较大的冲击。据此,教师就可以联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学生“以史鉴今”,学习党和国家的建设路线和方针、政策,帮助高中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念十分重要,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历史知识中所包含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知识的熏陶下不断的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文娟.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才智,2019(25):49.
[2] 王永梅.历史教学如何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60.
[3] 杨新.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