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娟
【摘 要】 德育教育作为新教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学生人格健全有着巨大帮助。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知名教师传授教学经验,针对当前德育教育在教學中的渗透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渗透必要性和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情感素质;渗透;教育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起步阶段,学生各个方面都处于吸收学习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德育教育和知识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合理高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地塑造学生素质道德,为学生树立起素质和道德的指向标。然而现在的渗透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与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联系。本文将简要分析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并就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
一、当前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实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已经和文化教育变得同等重要。然而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并没有有效渗透。一方面和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大的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为了应试教育,忽视德育教育,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这不仅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是削弱了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和需求;另一方面也和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有关,部分学生对德育不够重视,认为它们没有知识重要,学习德育反而是浪费时间。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学生对学习德育的积极性不高,也使德育教育渗透教学的困难加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进行素质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在知识学习中的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尤为必要。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内,身心各方面都刚起步发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中,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内心情感世界的丰富,更大大帮助了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养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合理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学习和吸收,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素质教养潜移默化传授给学生。
三、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具体策略
1.课前导入环节中注重德育教学资料的渗透。课本内容和教师讲授是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方式。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引导人,必须做足功课、下足功夫,其中课前准备尤为重要。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地方蕴藏着作者和编者深刻的情感,需要教师去慢慢琢磨,深度挖掘。另外,教师还应引入一些课本以外的内容,来为课堂中渗入德育教育做铺垫。
例如:在讲述《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我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包括一些被烧毁前的繁荣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宏伟壮丽。在课堂开始的导入环节时,我将被烧毁前和被烧毁后的圆明园分别进行展示,并进行对比,学生纷纷感到惊愕。我在此时抓住学生的心情,又趁机和学生分享了笔者亲身去圆明园体验的萧条残破的经历和压抑沉重的心情,让学生和我达成情感共鸣。笔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被毁时的悲愤,将肃穆的情感渗透到课堂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爱国情怀。为课堂教学开辟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开端,为接下来的知识和德育的教学打下良好铺垫。
2.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德育教育氛围。学生和老师接触最多的地方就是课堂,合理利用课堂,将成为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良好平台。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不应该有明显的隔阂,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情感正是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桥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去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积极创造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的机会,在交互中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从而让学生与教学内容达成情感共鸣,使学生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笔者对师生互动这一方面思考良多,并不断应用实践于教学活动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述《狼牙山五壮士》这一文中,我在课堂开始时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这一问题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答。随着学生一个一个地说出自己的理想,我又引出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回答:“建设祖国,使中国变得更加强盛。”此时学生的内心也比较激动。笔者抓住时机,在这时引入了狼牙山五壮士,告诉学生,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一心爱国,他们为了国家献出生命,更凸显了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笔者通过把当代学生的报国理想与狼牙山五壮士舍身救国的英雄事迹联系起来,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让德育教育渗入课堂之中,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小学语文教学是阶段性的、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漫长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下苦功夫钻研、挖掘,为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做好功课。做好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工作,对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着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屈开太.新课改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50.
[2]安芬.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31).
[3]张子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