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红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提出,越来越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最为基础的时期,很多良好习惯、心理素质的培养都需在这基础阶段进行,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发展不健全,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缺失,在认识某些事物上容易产生偏差,极易造成心理发展的不协调。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及重要性出发,对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展开阐述。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小学阶段;班级管理;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对世界事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并且此阶段的学生存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模仿欲,在对待一些难以辨别是非的事物上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认知发展,正确处理内心冲突是一项必要的工作,需要得到小学教师在管理中的重视。本文将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展开说明。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针对小学阶段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情感教育。小学生针对自身产生的情感很大程度上难以进行正确的认识,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面临步入青春期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情绪表达及情感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有些学生可能存在一些情绪过于激动或过于低落的情况,难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因此,在情绪的表达与协调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影响了小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例如,在课堂上因为没有回答出问题,加上考试成绩下降,学生可能出现自我否认,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心理,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出现了情绪的低落,不能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心理状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证学生在打基础阶段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动机,这种学习习惯及良好动机的培养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甚至到高中,尽管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仔细,但还是收效甚微,实际上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知识选择正确的处理策略。有的孩子听讲过程中看起来很认真,实际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知识的学习欠缺耐性与韧性。最后,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要首要明确自我意识,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自我认识,通过学习及经验的积累来丰富自我,正确看待自身存在的优点与缺陷,接纳自我、完善自我,才是小学生应该对待自我的一种正确心理状态。一些高年级小学生,尤其注重个人形象,关注点总是集中在自己的缺点上,羡慕同学的长处,一直以“别人家的孩子”为竞争对象,心理已经出现了不健康状态。正确认识自身,接受自己才是一个孩子应该有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融入心理学知识,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与心理健康上的培养,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于学生全身心的发展。一些学生在心理上难以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状况,有些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异常。其次,小学阶段恶性事件频频出现,伴随着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的扩展,很多学生接触到一些暴力性、引诱性知识,因为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学生很难对这些不良知识进行判断。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客观的认知,辨别是非、改善自身不良行为。再次,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约束意识与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与自信心,在行为约束及意识培养上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最后,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提升,能够帮助教师多从心理学角度认识问题,培养学生,完成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我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有多种方式。不管是个别心理健康教育,还是集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质都是为了促进与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因此有以下几种开展途径:
1.建立健全师资队伍。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针对学生出现的集中问题展开课堂的讲解,例如,学生的上课捣乱行为,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开展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课程。以“我能管住我自己”为例,以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明白故事要传递的是拖延现象的危害,再引导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明白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依次对学生提出建议。通过这种理论与活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我管理意识;另外,心理健康教师还应多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针对一些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开展探讨,多为其他学科教师出谋划策。
2.进行学科渗透。不管是进行班级管理的班主任,还是其他任课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提升。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在讲解《揠苗助长》时,针对课文中农夫的拔禾苗的行为让学生进行分析,明白农夫拔禾苗的出发点、动机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但是这个行为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通过步步引导让学生明确目标的确要合理,实现目标采取的方法更为重要,建立正确的动机,确定可行的计划。这种融会贯通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多个层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心理状况定期普查。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师要对学生展开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科学的问卷测试掌握学生近期的心理状况,随时记录,发现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另外,学校还需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联系日常生活促进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情况,有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寻求老师的帮助。在这里,还可以针对学生开展心理活动,通过团训的方式增强集体合作性,通过冥想训练来放松情绪,明确目标等。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学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完成更为复杂的学习任务,面临不同的人生状况时,学生才能够坦然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永远不应被忽略,让他们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完善自身,提高自我。
【参考文献】
[1]杨艳华.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相关应用探讨[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3):62-64.
[2]谢静静,英玉杰,刘晓晨.谈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64.
[3]白伟芳.论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学校班級管理中的渗透[J].中外企业家,2016(34):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