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
【摘 要】 合唱是一种艺术,能够让人精神愉悦,放松心情。在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教唱、趣味施教,以及使用乐器进行辅助等方式,逐步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从而让音乐撩拨学生的心弦。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兴趣
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歌唱是中心部分,而合唱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纵观当前合唱教学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存在学生合唱时缺乏科学指导、学生缺乏兴趣等问题,使合唱教学的质量与预期相去甚远。所以,教师有必要针对当前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指导方式下掌握合唱的技巧,在趣味性的竞赛中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在乐器辅助下找到音准,以便有效地把握合唱的技巧,建立学习合唱的信心。
一、多元教唱,提高技能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教授的对象都是系统接触音乐知识不久的学生,这些学生自身进行合唱学习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在对学生进行教唱时,教师也要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选择差异性的教唱方式,以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唱形式中,真正地认识到对于不同的歌曲需要使用什么样的气息和声音,以及如何在合唱时对这些气息进行合理的运用等,使得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声音状态,把握好合唱的技巧。
比如,在小学音乐《西风的话》一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唱效果,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唱方式,让学生透过多重途径提高练习合唱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先采用“逆向教学”的手段,对学生进行二声部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后,进行一声部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安排一部分学生唱词,另一部分学生唱谱,以便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纠正。此外,教师再组织学生根据歌曲当中的意境进行音乐旋律的学习,帮助学生找准音准和音高,从而更好地展开合唱学习。在本首乐曲中黄自老师诉说了深秋深邃深远、余味无情的意境,因此,在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时,教师也要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情境,以便学生随着歌词和曲调的变化,不断地变换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意境,达到根据歌曲意境记忆音乐旋律的效果。
可以看出,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歌曲的教唱,能够让学生不断地加深对歌曲音准和旋律的记忆,促使学生在强化记忆中找准音准和音高,从而更好地展开合唱。
二、趣味施教,激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合唱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展开学习活动,奠定有效学习合唱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颖的事物有着偏爱,也会自愿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新颖事物上,因此,音乐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合唱内容进行探索的积极性,以便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唱内容的建构,逐步提高合唱的实力。
例如,在小学音乐《七色光之歌》一课中,就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学习,从而点燃学生的兴趣。本首乐曲中表现了活泼、生机勃勃的情绪,在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学唱这一歌曲,使得每个学生学会这首歌曲的唱法。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音色及学唱效果,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使组与组之间的合唱水平相当。之后,教师为学生讲述竞赛的规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竞赛,其他小组和教师对表演组进行打分,得分最高的一组获得合唱比赛的胜利。紧接着,教师为每个小组预留自主练习的时间,使学生在追逐小组胜利中,自主地练习合唱的技巧,提高合唱的效果。最后,教师再按照竞赛的规则展开合唱比赛的活动,使学生在竞技中感受到趣味性。
显而易见,根据合唱的形式,为学生创建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竞赛,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合唱学习的强烈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合唱之中。
三、进行辅助,强化音准
小学生本身的气息不够深,且对音准和节奏等表现出难以把握的状态,这些因素会阻碍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对合唱进行有效的学习,如果教师仅选用传统的形式为学生教授合唱的唱法,那么势必会增加教学的难度,降低合唱的教学成效。所以,為了减轻教学的难度,使合唱变得更加易学,教师可以选用乐器、角色扮演等方式,实施辅助教学,以便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音准,更好地配合其他同学开展合唱。
以小学音乐《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一乐曲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展开两种辅助教学形式,稳步提高学生的合唱效果。首先,教师使用乐器为学生进行辅助。在教室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琴来进行辅助,充当其中的一个声部,并引导学生展开轮流的合唱,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改正音准上的不足,加强乐器和歌曲之间的联系。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相互辅助,让学生扮演“小老师”。在学生学唱了本首歌曲后,学生的学唱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音准、音高掌握效果较好的学生,也有音准、音高掌握效果一般的学生。随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助,以便纠正同伴和自己在音准和音高上的问题。此外,小组内的辅助形式也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促使学生进一步优化合唱的效果。
由此看出,教师利用乐器的资源和分组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辅助,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找到音准,从而纠正自己在合唱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稳步提高合唱的效果。
四、差异对待,针对提高
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看到,不同学生对于合唱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可以较快地掌握歌唱的技巧,从而高质地参与到合唱之中,而有的学生则因为自身音乐素养较弱,对歌曲的学唱效率较低。所以,如果教师对学生采用“一刀切”的指导形式,那么势必会加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得部分学生减弱学习合唱的信心。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差异性的指导方式,在减少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合唱能力的针对性提高。
例如,在小学音乐《忆江南》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师组织学生对本首乐曲进行学唱后,教师可以看到不同的学生学唱的效果呈现明显的差异,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定位和分层,指出哪些学生的音准和音高较为正确,哪些学生存在较大的问题。随后,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采用差异性的指导策略,如对于音准和音高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练习,而对于音准和音高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教师则进行悉心的指导,使得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逐步找准音高和音准。在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后,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对学生进行差异性的点评,如对于学唱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多采用鼓励性的言语,以便坚定学生的信心。
可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音乐素养,对学生进行差异性的指导,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实现学唱效果的提高,推动最终的合唱达到理想的状态。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在全面分析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问题中,以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合唱技巧的指导,并采用竞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合唱兴趣的激活,以便学生逐步掌握合唱的方法,点燃合唱的兴趣,从而在与其他同学进行配合中彰显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提高合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璐.鉴赏、创作、引导、探究——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20(06):210+256.
[2]汤立霞.音乐教育新体系理论指导下的小学合唱教学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20(12):156+158.
[3]王芳.关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华夏教师,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