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董志刚
摘 要:思维导图可将思维可视化。在高三生物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可提高复习效率。以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为例,阐述了构建思维导图的一般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应用,为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三复习;思维导图
学生进入高三阶段后,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厌学等负面情绪。随着近几年高考对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也逐渐加强。学生普遍感到在复习中考点多而散且易于遗忘,出现了前学后忘的情况。这使教师不但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辛苦。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可视化的方法[1],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e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尝试模拟神经细胞传递的方式,从中心主题出发,发散多个副主题,并且衍生出多个子主题,通过文字与图像、线条与色彩结合,极大地提升人脑的视觉化能力[2]。
二、思维导图在高三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为例)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在高三复习中可分为四个专题——第一专题:走进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二专题: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第三专题: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专题:细胞的生命历程。整本书考试大纲中共体现28个考点,其中I类考点3个,分别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细胞学说的建立和细胞无丝分裂,II类考点18个,除此之外还有7个实验考点,由此可见此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和分量。对于这么多的考点,这么高的要求,如果按常规模式教学,学生可能会出现遗忘率高、知识联系性差、“漏记混记”等现象,若运用思维导图方式教学则可极大地规避此类问题。
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初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构建整本书的知识体系,不需要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但总的“框架”要构建完整。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此模块拆分成四个专题,以每一个专题为模块,继续构建本专题的思维导图,再将此专题分割成若干子专题:如构成细胞的元素,构成细胞的无机物,构成细胞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都可以构建思维导图。如第二专题: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第三专题: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第四专题:细胞的生命历程,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
此专题还可拆分成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及癌變几个子专题。
三、思维导图在学生复习中的应用
学生结束一个专题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每人绘制一份思维导图,并指导学生分析总结每个子专题之间的联系。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师通过自由结合或者以班级座位为基础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8人,并选举一名组长。其次,组内的成员相互交流对比,学习他人绘制得好的地方,积极讨论自己与他人思路不一样的地方,修正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3]。最后,在学生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阐述本小组的绘制思路,其他小组可以对其进行点评,教师加以补充,小组展示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整体评价。
四、结束语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三复习中,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此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体系构建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要点,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高三生物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琪.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生物复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2]托尼·巴赞.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梁贝贝.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基础教育,2017,14(1):226.
作者简介:李磊(1984—),硕士研究生。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