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必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成了高中政治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阵地,活动课堂是政治学科开展课程教学的主要载体,议题式教学是开展活动课堂的根本保障,通过该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将议题、情境等进行有效的融合,为议题式“活动课堂”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尽快落实。
关键词:高中政治;议题式;活动课堂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政治课程追求的最终目标,而建设“活动型学科课程”可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稳定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当前,推动“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已经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堂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环境,为“活动型学科课程”提供稳定的载体。议题式教学是“活动课堂”的最合理选择,可以根据议题的主要内容,创设与之相符的情境,并以活动为主要模式,指导学生完成相关任务,继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一、设计议题,贯穿教学
议题式教学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内容,设置明确的议题,以社会实践和课堂探究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设置学生熟悉的议题,讓学生根据议题内容展开讨论,如此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更加符合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历,教学效果相比于传统教学更加真实、有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结合教材重难点灵活设置议题
议题式“活动课堂”主要以议题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使议题可以与教学过程紧密融合[1]。在对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只有设置明确的议题才能为“活动课堂”创造良好的条件;设置多元化的议题合理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受到启发,顺利实现课程目标。
因此在设计议题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教材可以为课堂教学开展提供准确的依据,结合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设置议题,可以将实践与学科进行紧密的联系,使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2]。例如,针对高中一年级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的演进”的学习内容,可以设置议题“路在何方——探寻人类生存及发展之路”,该议题是教材的重点内容,涵盖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矛盾运动”这一贯穿教材始终的基本科学理论,学生通过这一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可以有效掌握该模块的知识线索,提升学科素养。
(二)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设置议题
学生作为与社会具有紧密联系的群体,需要在家庭、社会等多个环境中生活[3]。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设置议题,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教学产生熟悉感,为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如在教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时,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实际,设计议题“你我的梦,中国梦”,将学生自身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政治认同素养。
(三)设计源于社会热点的议题
高中政治课程是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主要途径,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是最佳的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4]。如果能够结合课程需要,选择合理的社会热点作为议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范围逐渐延伸,使学生了解更多未接触的事物,从而对高中政治更加具有学习热情。如在教授“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课时,可以以“40年成就展”为活动议题,学生在充分关注社会热点的同时,对社会热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创设真实的议题情境
真实的议题情境并不是随意拼凑生活案例,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科内容相符合的议题开展教学,规划桁架符合学科想要渗透的教学观念[5]。这是因为:第一,所选取的议题情境必须与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育相符合,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使学生可以结合情境展开想象,对未来进行深入的思考,使情境与生活可以紧密融合;第二,所展示的情境素材都必须与教学相符,可以直接承载议题活动的开展,为学科素养建构提供帮助,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真实”的效果,更好地展现学科的价值和作用。如在学习“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的演进”时,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距学生的生活都十分遥远,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所以可以借助一定的道具,模拟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生活状态,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感官体验,使情境更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使他们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二)对问题设计进行合理的优化
问题可以对思维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因素。通过创设合理的议题情境,可以在课堂中适时引入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6]。具体的做法是:以生活化议题情境为基础,设计与学生心理、智力发展相符合的连续问题,使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可以完成对接,在情感方面产生密切的交流,达成师生间的“共情”。例如,针对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可以设置问题“怎样的人生最有价值——追寻最美建设者的人生价值”,以改革开放过程中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人物的故事为背景,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从这些‘小人物身上你发现了他们哪些‘大品质?”“他们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发?”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在情感方面引起共鸣,并受到心灵的撞击。
三、互动探究,解决问题
(一)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平台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师的存在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应该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帮助。借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平台,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可以主动搜集活动,以多元化的方式展开交流,及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些活动既是学生自己进行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展开交流的过程;既展示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同时也对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进行了体现[7]。例如,教师在开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时,可以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热点新闻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议题引入】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情境再现】展示中国梦的相关宣传片→【合作探究】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哪些措施可以顺利实现中国梦→【成果分享】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拓展追问】实现中国梦还需要哪些因素→【交流展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等。
(二)创新“研学”“思行”结合的活动模式
1.角色扮演
学科内容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进行紧密的融合,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社会。在议题式“活动课堂”中经常会采取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方式开展活动。例如在教学“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内容时,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原始社会的不同部落,探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与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精神。
2.“微辩论”
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走自己的路还是走别人走过的路”的问题,采取“微辩论”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研学实践活动
对社会“大课堂”进行模拟,努力营造真实的社会课堂,充分运用当地课程资源,对丁兰孝文化、红色文化、杭州旅游文化等进行开发,使学生可以参与“研学”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政治观念。
四、任务驱动,分享成果
任务是议题式“活动课堂”的指引,对议题活动的顺利实施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设计任务促进目标的实现,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定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推进学习进程。如在学习“伟大的改革开放”时,可以课前让学生收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涌现的代表人物,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任务展开探索,互相协作,以顺利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导读、导练等,为学生创造互动和交流的稳定平台。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时,可以以学案的方式,要求学生归纳、整理相关内容,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互相分享成果,逐渐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在课堂结束后需要为学生布置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匹配的任务,如走访改革开放的时代先锋,进一步拓展问题思维,使知识可以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更好地實现教学目标。
五、生成新知,养成素养
“生成”是新课标非常关注和提倡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策略,生成素养是议题式“活动课堂”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更好地在教师的预设下达到有效生成呢?
(一)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通过政治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是政治课程的主要目标,需要学生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逐渐树立科学精神,不断提升法律意识,从而更加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这些核心素养目标需要与具体教学过程相融合,教师要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学业要求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衔接。
(二)优化预设有效生成
课堂教学可以为预设与生成提供稳定的环境,使两者紧密融合、互相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对议题式“活动课堂”有清晰的了解,结合课堂的实际要求进行预设,通过合理的预设为生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第一,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明确,在教学前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在教学后做好教学反思,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依据思考结果为议题式“活动课堂”的生成创造条件,对学生“可预设”式生成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二,将教材转变为教学活动开展的辅助工具,为教学活动开展创造广阔的空间。(1)教学目标留有一定的可发挥空间,并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调整,逐渐形成全新的目标。(2)合理调整教学环节,打破原有的教材顺序,以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利用教材,结合情境变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可以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通过不同环节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获得核心素养的提高。
总之,需要围绕具体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议题设计,并结合议题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为学生开展互动探究提供稳定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教师设置的任务,对问题解决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将议题、情境、活动等进行紧密的融合,从而以合理的方式实施议题式“活动课堂”,共同促进“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发展和完善,使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曾锋华,刘承欢,朱艳芬.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议题设计例析[J].名师在线,2020,1(9):128-129.
[2]吴育勤,黄宇楠,朱晓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相关分析[J].名师在线,2020,1(3):112-113.
[3]葛惠玲.高中政治实施议题式教学的方法研究以喻代议形象说理[J].名师在线,2020(3):14-15.
[4]顾娟娟,白雨薇.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课堂组织原则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6-67.
[5]张家如.高中政治议题式活动课堂实践路径探寻[J].教学与管理,2019(31):63-66.
[6]褚丽芳.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5):132-134.
[7]程福友.“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及其对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20,22.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