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凤
摘 要: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在物理学科领域的全面发展,从小组成绩分工法、共学式小组合作和采用生动教学手段三个方面,对初中物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
物理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物理学科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在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开始,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有目共睹,在很多学科学段都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整体上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充分沟通交流、彼此学习互助的机会,能够形成良性竞争氛围;针对某个学生个体,能使得他们可以在学习别人的过程中弥补自身短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而围绕着小组合作学习还有一些具体的应用方法或手段,这些方法或手段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否能够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值得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利用小组成绩分工法,促进个人全面提升
小组成绩分工法是将学生分为小组,保证小组内的成员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成绩水平、知识基础、性格特征等方面都要有所不同。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以互助合作的形式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努力。而在完成后,不考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具体分工,采取一视同仁的测验手段(这里说的测验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也可以是教师从学习目标整体出发对学生提出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得到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判断。最后将某组学生的个人表现综合起来,得到对该组的整体判断。小组成绩分工法既关心整体,又关注个人,是一种较全面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各教学环节中都可以进行应用。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功和机械能”相关知识,是以此前的力、机械运动等知识为基础的,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教师一般会带领学生先大致复习以前的知识。在复习环节中就可以应用小组成绩分工法,给出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比如提供基础条件,然后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论某个学生在组内主要负责分析运动状态还是力,教师最后要求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回答与解析。这样大家都能复习得扎实,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状态以确定新知识如何进行教学。
二、通过共学式小组合作,发挥群体积极功能
相对于小组成绩分工法,共学式小组合作不是那么强调要针对个人,而是注重进一步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当然,共学式小组合作也不是完全不关心个人,那样只会造成不公平。比较典型的共学式小组合作形式是这样的:与小组成绩分工法的原则相同,即组员间保持一定的差别,然后在每次共同学习时临时指定一名主持人,其他组员也有较为明确的分工。每间隔几次,组内角色进行轮换,让大家都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每次是否做出评判或从何种角度进行评判可以视实际情况而定。
例如,在进行透镜的相关实验时,教师可以应用共学式小组合作法,适当突破教材的限制,只给出实验的条件和目的,具体如何应用现有条件达到目的则由每个小组自己去决定。每个小组先确定临时主持人以提出实验构想,再确定记录人以随时做好实验记录,然后大家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配对检查,即每两个小组为一对,互相检查实验记录与实验结果,看看对方是否达到了实验目的,然后给出评判及意见。配对检查其实也可以用在两名具体学生之间,这样两名学生在实质上也算结成了一个共学式小组。
三、融入生动的教学手段,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上文已经提到,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学习模式,还有更具体的方法或手段。灵活应用这些方法或手段,能够让小组合作更为充实,有效提升学生兴趣,对学生的帮助更大。比如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将物理知识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可以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随时调用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
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的力学知识时,就可以应用希沃白板这一互动教学平台。该平台可以制作并播放课件,有PPT解析及画板等工具。在学生学习重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画板工具,引导学生小组一步步将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画出来。在讲解二力平衡的时候则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课件,可以多举一些二力平衡的例子。如果学生出现了疑惑,教师又可以随时调出画板工具,让学生小组模仿教师自己尝试画一画,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着学生个体独立学习所不具备的优势。将这些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長。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在该领域积极探索与实践,创造出更丰富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推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司盼.小组合作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80.
[2]李红君.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构建高效物理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