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花 任立学
摘 要: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方法、技巧、策略等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以课文为基础,以模仿为手段,以生活为经验,以说为突破口,以练习写作为主要平台,以展示为主要形式,将写作当作阅读拓展与实践练习的主要抓手,将读与写密切结合起来,对阅读和写作起到促进和强化作用。读和写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读写结合;思维训练;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6-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6.065
一、读写结合的初步认识
(一)读写结合的定义
所谓“读写结合”,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练写”的积极因素,在写作中发挥“朗读”的引导效应,将读和写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并不是单纯的读完就写,而是两个环节的相互促进、相融共生。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评析感悟、理解语言的能力,吸收思想养分和写作养分。阅读的目的是感知和理解语言文字,体会和吸收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而写作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将阅读的能力应用在写作的实践中。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设计与此相关的“写”的训练方式,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策略,使阅读、思维训练、写作三者融为一体,最终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读写结合的必要条件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好像蜜蜂采花;写作是倾吐,好像蜜蜂酿蜜。”教师智慧而创造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才会稳步提升,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
二、读写结合的前提条件
(一)读是写的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阅读积累,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读就成了读写结合的首要元素。要想读写结合,多读是前提。多读,不仅是指读的篇章多,也是指读的遍数多,达到熟读成诵。只有做到课堂上书声琅琅,才能实现以读悟语(语言文字)和以读悟情(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只有把读的工作做扎实,落到实处,才能将读写完美结合起来。看似单一的读,实则分步进行,有层次,有梯度,每次读都要提出不同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边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将内容读通、读顺、读正确。然后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读好,做到像说话一样自然,要慢一些,当然也不要太慢,语速适中。然后,要让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读出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后加上动作和表情,熟读成诵,内化积累语言。
读还要多做笔记,尽量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把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遣词造句、表现手法、构段方式,举一反三。有些学生也不管是不是佳词妙句、优美段落,就一股脑地摘录下来,对此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只要是学生觉得喜欢的句子,就可以摘录下来,揣摩其写作方法。同时鼓励他们在自己受到感动的地方写下读书感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是阅读与写作的两种境界,同时也是读写结合的内在因素。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教学时,我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只有将情感渗透在阅读与写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使习作充满生机,文章才更鲜活灵动,也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搜寻他们喜欢的书,还要引领学生阅读那些像“太阳”一样,散发高能量的“好书”,如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巴黎圣母院》等世界名著等。
(二)说是写的必经途径
读写结合,先说后写。写作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包括发展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交际中各有特点,互相影响,紧密联系。而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先导和基础。“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书面语言是复杂的语言形式,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逐步发展。同一个内容,只有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写出来才能通顺流畅,表达清楚。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必须按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训练,用口头语言的训练促進书面语言的训练,才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小学部编版教材就按照这一规律编排训练,先说后写,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说的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将句子说得具体生动。通过逐步训练说的练习,为写奠定基础。通过先想后说,训练学生的思维,如果学生说得清楚,那么思维也是清楚的,思维的结果往往就可以用语言固定下来。时间证明,先说后写是理顺思维、疏通思路的过程,学生通过大脑思维组织加工,将平时所获取的零乱的素材有条理地说出来,这就是对素材的第一次整合,为后面的写打好基础。
三、读写结合的关键要素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关键的一步是教师要善于探究发现,在阅读材料中找到合适的写作“训练点”,通过一系列优秀的读写活动,使这个“点”顺利达成。这个“训练点”可以是好词佳句,可以是句型结构,可以是段落篇章,也可以是读后的感悟等,可以因文本而定。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精心选择阅读材料,深入挖掘教材,以便更好地为“写”服务;要精心谋划阅读活动设计,层层推进,以便更好地紧扣“写”的训练要点。
四、读写结合的策略与实践
部编小学教材中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类文章居多,而这几个类型也恰恰是学生写作的重点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多种策略,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我认为,借鉴的是章法技巧等,也就是通过对范文的补充、借鉴、创新等,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若干大大小小的语言模型。
(一)围绕课本,变式练写策略
利用课本内容进行读写结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批注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我所用。短语、句式、构段方法以及修辞手法等,逐步在脑子里形成各种各样的写作范例。阅读教学中,读是在理解、质疑、比较、联想、创造中的读,而批注则是充满思辨地写。读完片段后,可以让学生对片段的脉络、文采进行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接受精彩片段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凝练语言,将文章概括为小标题。小标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推敲用语的表现力。拟小标题必须在读文的基础上完成,因此也成为读写结合的语言实践活动。还可以改写,在学习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叙述方法、体裁、结构或转换人称等,独辟蹊径,丰富内容和超越文本,对文本进行重新创造,表现出一种“创写”的元素,也就是把不同的文体改成另一种文体。它有利于训练学生以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同一内容的能力。
(二)多层次仿写策略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仿写是在领悟原文写作方法及技巧的基础上,模仿原文的句子方式、构思立意、结构手法、谋篇布局等进行习作创作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照抄搬运”,而是在阅读文本的启发下,迁移文本的优美词句,学习文本的表现手法,领悟文本的行文结构,模仿文本的叙述风格,以新的形式创造出与原内容相关或相近的作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给出范例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会高得多。采用仿写的方法,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例文的模仿、借鉴,把例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
(三)发挥想象,巧用补白策略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思维。可以利用课本,实现读写结合。课文中由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文的需要,有些内容只能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往往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空间,这给续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表达方式和内容安排都有独到之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高潮处进行补白,也可以对主题深化处进行补白,还可以对标点符号处,如省略号、感叹号等处进行补白等等。课文补白的练习,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检测。
(四)拓展文本资源的多角度练写策略
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内外阅读与生活经历结合起来。阅读、积累、写作互为一体,同步发展,要进行多角度练写。学习完一篇课文,对课文中的人、事总会有所感触,联系实际,就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这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学生的练笔,有感而发,顺其自然;可以安排学生对教材中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提炼,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缩写,有利于加深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概括表达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扩写故事情节,也可以扩写某处一带而过的细节。要有效地进行读后感、扩写与缩写的训练,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点与不同的训练策略,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习作创作紧密统一起来,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读写教学中,自觉地以读促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写结合,互相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卫东.“读写一体”与“读写结合”[J].语文教学之友,2011(9).
[2]李志远,王首朋.让小学作文不再难教[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責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王维花(1979.6— ),女,汉族,甘肃古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古诗文教学,课堂教学,作文教学。
任立学(1971.8— ),男,汉族,甘肃古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