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研究

2020-12-23 04:18刘刚屈宏梁闪闪
学周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新媒体技术改革创新

刘刚 屈宏 梁闪闪

摘 要:在新时代,应用新媒体技术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在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仍存在着新旧教学模式的矛盾与冲突、教师对学生“三观”的塑造更难、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等问题。特从教师、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三个角度,探索研究符合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新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做好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6-00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6.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智慧教学工具是高校教学中应新媒体技术的需求而生,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与困难,需要我们一以贯之,不断研究改革创新的方式方法,构建基于新媒体技术运用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为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全新可行的路径,从而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保障。

一、新时代高校应用新媒体技术改革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新模式下,运用新媒体技术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課程和课程思政,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为教师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相长

智慧教学工具的研发应用,使新媒体技术走进高校课堂。一方面,教师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使课堂内和课堂外教学相衔接,实现教学过程全程覆盖。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在教学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灌输思政教育。另一方面,智慧教学工具以其新颖性、交互性易于被学生接受,使教学活动更“接地气儿”,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中,促进教学相长。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船舶工程学院,充分依托超星泛雅智慧教学系统,探索“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强度评估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坚持发挥思政课“三全育人”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深度发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贯穿到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在精神层面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效。

(二)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升了学习效果

智慧教学工具海量资源共享,平台免费开放,方便快捷高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非常广泛的可供选择的空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课前,学生利用教师搭建的平台资源自主学习相关课程,就知识点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解;课上,学生可以就疑问同师生进行互动探讨,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学习成效倍增;课后,学生可通过微信、QQ群,就感兴趣的问题同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在线交流互动。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培养方案。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摆脱了传统思政教育枯燥无聊纯理论学习的状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心态由被动消极转向积极主动的“我想学”“我要学”,寓教于乐,从根本上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新时代高校应用新媒体技术改革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技术以其新颖性、交叉性、互动性等独特优势打造智慧课堂,促进思政教学改革发生革命性变革的同时,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矛盾亟待我们去解决。

(一)新旧教学模式的矛盾与冲突、转变与融合

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按照课程设置内容授课,学生多数情况下只是做“观众”,机械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育。课程也多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未能有效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导致在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有所偏废。“传统观念是阻碍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中应用,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2]。新媒体技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强调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智慧教学工具的逐渐广泛应用必然带来新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冲击传统的教育模式,倒逼教师改革。如何打破新旧教学模式之间的壁垒,解决新旧教学模式的矛盾与冲突,实现新旧教育模式的转变与融合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教师对学生“三观”的塑造更难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学生需要通过教师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培育正确的“三观”。由于年龄的差异,学生群体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远迅速于教师。学生通过利用新媒体广泛阅读浏览各种信息,对事情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敢于质疑教师,使得教师的专业性受到冲击。同时,网络信息纷杂多元、良莠不齐,大学生由于“三观”尚在培育阶段,对网络世界的鉴别能力相对较弱,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与干扰,产生一些错误的看法。这些因素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三观”的培育,而内在的隐形因素又不是教师所能及时掌控的,因而使得教师对学生的“三观”塑造更难。

(三)新媒体对学生所具有的吸引力的无限性与学生自我管控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

步入高校的学生大多刚刚成年,心智尚不成熟,对新生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自我管控能力相对有限。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则于己有益,反之则于己有害。新媒体特点之一是信息丰富多样,对学生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吸引力。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线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非常容易被外界信息所左右。结果,不仅学习成效大打折扣,而且沉溺其中,迷失自我。“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累计时长为5.2小时,13%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9小时以上,14%在7至9小时之间”[3],以上数据充分显示了学生对手机的严重依赖程度。新时代新媒体发展一日千里,各种平台相继推出,新媒体对学生所具有的吸引力的无限性与学生自我管控能力的有限性矛盾也愈加凸显。

三、新时代高校应用新媒体技术改革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媒体化的新时代。我们当前的工作任务和重点就是要创新方式方法,掌握新媒体技术,用好新媒体技术,重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

(一)教师是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教育领域的冲击和挑战,倒逼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教师是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也是主导力量,任重而道远。改革改得好不好,最终要落实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成效上。一是顺势而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重塑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创新教学模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培养新时代人才。二是做思政教育工作的引导者,做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人,利用新媒体的交叉性和互动性,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育人功效,把课堂主动权更多放手给学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教育学生警惕网络不良信息,加强自我约束,提高自制能力,使新媒体优质资源充分为己所用,扩大知识面,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高校是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主要实施者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者,要勇担时代大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坚持新媒体技术为思政教育所用原则,基于MOOC平台,充分利用原位翻转法等新式智慧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探索打造“互联网+智慧教学”新思政课堂,“推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二是全方位掌握对思政教育的话语权,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通过学校以及各二级单位的微信公众平台及微博平台、师生交流学习群、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

(三)网络教学平台是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主要依托

网络教学平台是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依托。推动实现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构建基于MOOC平台的新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智慧教学模式,是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可行的新渠道。要充分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学生发展特点,有效开发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探索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全新智慧教学,把传统课堂优质资源通过金课平台建设转化为网络教学资源,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和网络教学的交叉互动功能相结合,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思政育人,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仍处在初步的发展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在教学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思想政治教学新经验,创新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努力打造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互联网+智慧教学”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

[2]龙媛.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8):41.

[3]阚枫.调查:超八成大学生存“手机依赖” 日均使用5.2小时[N].人民日报,2018-4-17.

[4]金东寒.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J].求是,2017.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刘刚(1975.1— ),男,汉族,江苏沭阳人,教授,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安全理论与评估和工科课程思政研究。

屈宏(1978.10— ),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研究。

梁闪闪(1995.7— ),女,汉族,河南登封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課题项目:本文系大连理工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研究专项课题《新媒体技术条件下思政课教学改革助推“三全育人”工作探索与实践研究》和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示范课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强度评估理论与方法》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新媒体技术改革创新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