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

2020-12-23 04:17许领军
果农之友 2020年4期
关键词:果粒分生孢子幼果

许领军

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病害多在葡萄成熟时发生,故得名。该病是我国葡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欧亚种葡萄、美洲种葡萄以及圆叶葡萄均能发生。病害引起的损失,因地区、年份和品种感病性的不同而异,以高温多雨的地区发生较重。炭疽病菌也危害其他果树、蔬菜、花卉、特种作物和林木等32种植物,在果树方面有苹果、榅桲、樱桃、枇杷、番木瓜、草莓、越橘、梨、桃、山楂、枣、柿子、无花果等。

1症状

葡萄炭疽病发生在果粒、穗轴、花穗、叶片、卷须和新梢等部位,但主要危害果粒。果粒上症状表现为幼果表面呈黑色、圆形、蝇粪状病斑,但病斑在幼果期不扩大、不发展,也不形成分生孢子。由于幼果较酸,果肉坚硬,限制了病菌的生长,病部只限于表皮。果粒典型发病是从着色期开始,此时果粒柔软多汁,含糖量增加,病斑扩大较快。病果最初出现圆形稍凹陷的浅褐色病斑(图1),有的病斑扩大到半个果面,此时病斑表面密生小黑点(图2)。当天气潮湿时,即排出绯红色黏质孢子块(图3)。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果逐渐干枯,最后变成僵果。美洲葡萄品种的病粒脱落,果梗仍残留树上,但欧洲葡萄品种的病果粒多不脱落,整穗僵葡萄仍挂树上。叶片染病多在叶缘部位产生近圆形暗褐斑,直径2~3厘米,湿度大时也可见粉红色分生孢子团,病斑较少,一般不引起落叶。

2病原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为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 et Schrenk稱围小丛壳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子囊壳半埋生在组织内,常数个聚生,梨形或近球形,深褐色,有短喙,周围具褐色菌丝状物及黏胶质,大小(125~320)×(150~204)微米。壳内有束状排列的子囊,子囊棍棒状,无色,大小(55~70)×(9~16)微米,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椭圆形或稍弯呈香蕉状,单胞无色,大小(12~28)×(3.5~7)微米。分生孢子盘黑色。分生孢子梗聚生在盘中,单胞无色,棍棒形,大小(12~26)×(3.5~4)微米;分生孢子圆筒形,大小(10.3~15)×(3.3~4.7)微米。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果穗,多在一年生新枝上带菌,发生侵染依气候情况而定,与降雨有关。越冬病菌要求有一定温、湿度条件形成分生孢子。15℃开始形成分生孢子,适宜温度20~30℃,超过40℃,孢子不能形成,有雨、露、雾的条件有利于孢子形成。分生孢子在15℃时少量孢子萌发,19℃半数以上萌发,孢子萌发适温28~32℃,分生孢子在9℃以下或45℃以上不能萌发。在炎热夏季,葡萄着色成熟时,病害常大流行;一般情况下,分生孢子团是一团胶质,借雨水溅散传播,因此分生孢子的传播与萌发都需要一定的水分或降雨。田间发病与降雨关系密切,降雨数天后易发病,天旱时病情扩展不明显。炭疽病发生与日灼有关,日灼的果粒容易感染炭疽病。

栽培环境对炭疽病发生有明显影响,株行距过密,双立架葡萄园发病重,宽行稀植园发病轻。施氮过多发病重,配合施用钾肥可减轻发病。该病先从植株下层发生,特别是靠近地面的果穗先发病,后向上蔓延。沙土地栽植发病轻,黏土地栽植发病重,地势低洼、积水或空气不流通发病重。

4防治方法

4.1清洁田园

剪除带病枝梢及病残体,春芽萌动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0.5%五氯酚钠于枝干及植株周围,以清除越冬菌源。

4.2加强栽培管理

开花坐果期根据施肥情况及植株长势适当疏花疏果,果实采收前新梢要摘心、摘副梢,及时绑蔓尽量使果园通风透光,要尽可能提高结果部位。平地果园严防积水。每年秋冬季施足有机肥,果实发育期间追施适量磷、钾肥,保持植株旺盛长势,增强抗病力。此外,疏花时剪去发病变黑的花穗可减少幼果的侵染。

4.3喷药保护

葡萄炭疽病有明显的潜伏侵染现象,应提早喷药保护,花穗期发病普遍的地区应在初花期开始喷50%(质量分数,后同)保倍福美双1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开花后到套袋前喷50%保倍福美双1 500倍液。套袋前用22%戴唑霉1 500倍液+15%苯醚甲环唑1 000倍液,待处理果穗的药液干后立即套袋。

(作者联系电话:15516169018)

猜你喜欢
果粒分生孢子幼果
“果粒橙”的快乐时光
脏脏珍珠奶茶的制作
山东中西部梨产区幼果期冻害调研报告
苹果疏花疏果“三步走法”
玉米小斑病抗病鉴定接种培养基的产孢技术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提高葡萄品质的技术措施
葡萄干的加工工艺
花期和幼果期低温对玉露蟠桃花果器官的影响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