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宏亮 陈锋
摘 要: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科学品格,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为达成目标,教师要做出教学方向上的改变,以一节课堂实录为例,阐明教师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取向,期望给广大物理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师;教学取向
为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从关注“知识为本”调整为“观念建构”。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表现在,学生能够从物理视角来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内容,就是根植于学生头脑中的科学思维、探究意识、合作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在此背景下,教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取向如何定位?本文结合大量文献和自身的教学实践,以《运动的描述》教学片段为例,阐述教师的教学取向应向以下方向改变。
一、创设物理情境,教学取向要让学生自主体验
1.教学片段实录:《运动的描述》新课引入环节
教师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引入新课,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大量观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物体,为展开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2.教学片段实录分析
图片作为最基本的信息传递方式,高效、直观、生动,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丰富物理课程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
从培育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通过进行小实验等,设计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充满好奇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样的小实验,学生的体验感更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学科,在引入新课时,首选应该是物理实验和学生容易感知的生活实践,而不是图片中出现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图片比不上学生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科学的事例鲜活,体验丰富。
带着让学生多体验的教学取向,还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让物理实验从课堂走进课外,走进学生生活,让物理实验成为教师教物理、学生学物理的最重要方法,让实验探究这种科学思维方式成为学生终身的思维方式。
二、把握重难点,教学取向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1.教学片段实录
师:图片上的物体在做机械运动吗?
生:是的。
师:机械运动的定义是: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
师:……教师在讲台上行走,是机械运动吗?
生:是。
师:教师不是机械呀,怎么是机械运动呢?
生:……
師:来看一道习题,……“五四运动”是机械运动吗?
生:不是。
师:但这个词中有运动呀?
生:……
师:……
2.教学片段实录分析
围绕着“五四运动”的概念辨析,教师的讲授过程大约持续5分钟。教师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带入物理概念的学习中,利于学生物理概念的建构。但在重难点把握上与课程标准不符。
首先,在机械运动这个物理概念中,核心词是“位置改变”,而不是“机械”,一个清晰物理概念的建立不在于物理名词的表面,而在于概念内涵。课堂实录没有把握好“位置改变”的概念核心,反在提问过程中误导学生思维,去辨析“五四运动”是“人”的思想运动,所以不能称为“机械”运动,这样的辨析不利于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
其次,本节课对于机械运动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知道”在新课程标准中界定为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学生掌握的最低要求,所以无需深入辨析。
三、升华教学内容,教育取向要有教育情怀
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教师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教师始终要回答“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现实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四大目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教育部最新颁布实施的新课程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教育的追求,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审美的情趣。我们培养的应该是一个“人”,我们传授的知识只是让他们成为“人”的载体,而不是让我们培养的“人”只是成为知识的载体,否则将本末倒置。
具体到这节课,“相对和绝对”的物理概念就是很好教学内容升华的载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与绝对是反映事物性质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哲学范畴。相对,是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绝对,是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相对和绝对,都是同一事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重属性。教师如果有这样的哲学思想做指导,必然会教给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问题。
教师的教学取向会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潮流中,教师的教学取向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陈栗.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1):56-5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