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雯
摘 要: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強是其特点,也有部分儿童比较调皮,常常会做出一些让人担心或是难以理解的事情,常常被称作“熊孩子”。“熊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受到多方面的原因影响,在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注重熊孩子的社会教育,从幼儿自身情况、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入手,保证熊孩子社会化教育效果,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本文分析熊孩子影响因素,提出几点社会化教育策略。
关键词:熊孩子现象;影响因素;学习教育;社会化教育
社会化主要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个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适合社会的一种公认行为方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过程。在学前教育环境下,幼儿社会化主要是幼儿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规范化社会行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心理过程。如果幼儿的行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熊孩子可能会成为问题儿童,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当注重社会化教育方式,才有效的引导措施,实现熊孩子的良好发展。
一、“熊孩子”的影响因素分析
1.幼儿身心特点因素。
2.幼儿家庭环境因素。
3.幼儿园环境因素。
4.社会层面环境因素。
二、“熊孩子”现象下学前幼儿社会化教育策略
1.结合自身开展幼儿社会化教育。在学前幼儿社会化教育中,需要了解幼儿的社会认知情况,以幼儿认知水平作为前提,向幼儿灌输社会习俗和行为规范。结合幼儿认知水平,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幼儿才能够积极接受社会化教育,避免幼儿出现逆反心理。同时,需要引入移情法方式,加强幼儿道德情感培养,激发幼儿情感共鸣,为他人着想,逐渐摆脱幼儿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幼儿移情能力和他的社会行为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的高移情能力,可以激发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在移情法使用中,可以通过故事、表演以及情境等方式,让幼儿体会和理解他人感受,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道德理念,尊重和理解他人,增强幼儿的宽容心和爱心。
2.联系家庭优化社会化教育活动。家庭是学前幼儿教育的第一场所,作为父母,应当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注重言行举止,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意义,实现学前儿童社会化教育。首先,应当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感受父母的爱。父母应当具备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意识,保持家庭环境的干净、整洁。父母之间应当相互理解,尽量避免大声呵斥,凡事应当多商量,创设舒服、自由的家庭氛围,促使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其次,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创新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文化水平和素质对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需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情况,发掘其教育规律,引入现代化教育观念,考虑幼儿自身特点,适当的引导和教育。最后,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模仿是幼儿的一个特点,很容易受到成人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行为举止,因此,父母应当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借助模仿让幼儿掌握规则,有着深远的影响。
3.发挥幼儿园作用开展社会化教育。首先,应当做好社会教育课程和活动设计实施,主要有健康、语言、科学、艺术以及社会等层面,通过社会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不断完善幼儿性格。在幼儿社会化教育中,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是重要的内容,也是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幼儿和他人的交往,掌握人与人交往的方式,同时正确的看待自己,提高幼儿社会生活能力。幼儿园应当总是社会化教育,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环节,引入社会性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活动每个环节。其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和爱护每个幼儿,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喜爱和重视。在幼儿看待世界的时候,容易受到他人因素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和幼儿构建亲密的关系,爱护每个幼儿。同时,需要构想合适的社交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4.注重社会作用开展社会化教育。社会环境非常的复杂,变化比较多,为了避免幼儿被负面文化影响,融入主流社会文化价值,因此,应当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结合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渗透主流社会价值观念。从家庭、幼儿园和其他社会场所入手,将良好价值观摆在首位,从言行举止、书籍、衣物到幼儿园课程、环境,再到社会广告、宣传标准等,应当注重主流文化的引入,保证经济健康向上的观念。电视、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应当注重其净化,为幼儿创造一片净土,通过电视、网络拓展幼儿眼界,增长幼儿知识,学习和理解相应的社会规范。如电视、网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暴力、挑衅等行为,可能会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观察到一些亲善行为,幼儿行为就会倾向友善。因此,在幼儿电视节目选择中,应当注重其中的人物言行,优化电视网络调整,避免不健康内容对幼儿产生影响,提高幼儿社会化教育效果。
三、结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活张和水平的提升,由于幼儿调皮捣蛋的行为,使得“熊孩子”现象的出现。在“熊孩子”现象下,幼儿学前教育开展社会化教育活动,需要了解“熊孩子”的心理特点,极爱昂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应当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加大社会化教育力度,发挥幼儿园的引导作用,从社会角度入手,开展有效社会化教育,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阳,曾彬.从“熊孩子”现象看学前幼儿的社会化教育[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1-94.
[2]孙大菊.浅谈如何针对“熊孩子”现象看幼儿园的社会化教育[J].赢未来,2017,000(024):P.16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