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脱护理常规在ICU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2-23 05:43和顺群唐晓霞周崇斌李春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和顺群 唐晓霞 周崇斌 李春娥

摘要: 目的 总结厥脱护理常规在ICU运用的临床护理经验,不断运用辨证施护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厥脱中医护理常规,提高厥脱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按照厥脱疾病常见证候,从疾病的证候施护包括中医特色技术、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情志护理、健康宣教等方面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护。结果 护理人员按照厥脱护理常规进行辨证施护,厥脱患者的不适症状有效减轻甚至消失,其有效率达98%,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 在ICU开展厥脱护理常规,突出了中医护理特色与优势,为进一步在危重患者中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提供参考,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广泛运用。

关键词:厥脱;护理常规;ICU;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11-0086-06

厥脱属西医休克范畴,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微循环血量灌注不足,阴阳、气血、经脉、脏腑运转升降功能失调,气血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1]。厥脱患者病情危急且进展迅速,如延误救治,易并发多脏器衰竭,以致死亡[2]。查阅文献中,未检索到在临床实践中开展规范的厥脱中医护理常规,临床护理工作缺乏统一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操作规范,导致护士对厥脱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在实施方案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厥脱患者护理效果不明显,对厥脱患者的中医护理质量难以改进。因此,不断完善厥脱护理常规,加强辨证施护,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科室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厥脱是科室的优势病种之一,同时也是ICU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厥脱患者中的优势,科室从2019年1月制定了厥脱护理常规,并运用于临床,本文将对厥脱中医护理常规在厥脱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及实用性评价进行总结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全国厥脱协作组综合近年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初步拟定了统一诊断标准[3]:(1)病因病机:呕血、便血,或创伤,伤及络脉,大量失血,以致气随血脱,阳随阴亡;或饮食不洁之物,或攻下过猛,损伤脾胃,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暴吐暴泻,阴液大伤,气随津脱,阳随阴亡;(2)症状:①出现神志淡漠,但欲寐或烦臊不安、面色苍白或潮红或发绀,四肢。逆冷,气息微弱或气促息粗症状(有二项即可)。②脉沉细或微细欲绝,或不能触及,血压下降(收缩压<80 mmHg,脉压差<20 mmHg,有高血压者收缩压低于平时血压1/3以上或收缩压降低30 mmHg);尿少(每小时少于30 mL);指压再充盈时间>3 s。凡具备(1)中的任1病因,(2)项①中的任两项加②中的任1项即可诊断。

1.2 纳入标准

收集2019年1月—2019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年龄在18~70岁之间并且不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厥脱患者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54岁,在住院期间均应用厥脱中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 理论培训

2.1 制定厥脱护理常规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52个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结合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的知识,积极听取院内、院外专家的意见,制定了厥脱的中医护理常规。根据厥脱患者脏腑功能逐渐衰退,阴阳气血俱衰的特点及各证型不同,制定了具有特色的厥脱中医护理常规,包括证候分型、辨证施护、情志调理、饮食指导、生活起居、健康宣教、用药护理及中医特色技术操作的应用(包括穴位贴敷、手指点穴、耳穴压豆、艾灸、中藥塌渍、中药热奄包等)等方面。

2.2 组织培训 每月针对厥脱护理常规内容进行学习,包括:常见辨证分型及证候要点、常见症状/证候的施护方法、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健康指导及护理效果评价表的填写。(1)理论主要采取集中学习讲课的方式,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每季度举行中医护理常规的理论考试;每季度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对责任护士的护理常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执行护理常规的情况进行阶段小结,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持续改进。(2)科室根据厥脱的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每月开展中医技术操作培训并考核,要求科室护士均能熟练掌握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3)效果评价表的书写:责任护士负责效果评价表的书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入院时的症状评分、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在病人出院前一天由责任护士或中医护理常规小组组长根据常规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再次填写效果评价表,并对本方案的实用性做出评价。

2.3 成立专项实施小组 科室组织成立中医护理常规实施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全日制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护士担任,共计6人。按照制定的护理常规的内容,由护士长采用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培训该组的组员。初期由组员对所有入科的厥脱患者按照护理常规进行辨证施护,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护理常规的内容。之后由专项小组成员再培训其他护士,做到科室人人掌握厥脱护理常规,人人会实施护理常规。具体实施如下:凡诊断为厥脱的患者,责任护士负责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实施中医护理常规,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实施辨证施护、辨证施食、辨证施治、辨证施术。1周后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在病人出院前一天由责任护士或中医护理常规小组组长根据常规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填写效果评价表。中医护理常规小组组长每月针对护理常规提出问题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每周反馈整改落实情况,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3 临床实践

以厥脱病具有典型表现的阳气暴脱证为例,阳气暴脱证患者常见症状表现为体温过低或不升、气短喘急、神昏、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微欲绝。证候施护主要从辨证施治、辨证施食、辨证施术、辨证施护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辨证施治 厥脱患者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若不及时补液,将危及生命。临床中可运用休克指数公式进行补液治疗,休克指数为脉率/收缩压,用于对患者休克程度的评价,能够较为客观地判定患者休克有无或反映休克轻重程度[4]。补液速度要根据休克指数的变化而改变,在补液迅速时可使休克指数迅速降低。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可遵医嘱辨证选择口服汤药或中成药,推荐方剂四逆汤:附子30 g,干姜20 g,炙甘草20 g,人参10 g。口服或鼻饲,10~20 mL/次,3次/日或遵医嘱。此方剂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者[5]。此方含有附子,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附子的毒性,附子先煎1 h以减少毒性,服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忌食寒凉生冷之物,四肢保温,以助药力透达四肢。中成药可选参附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有回阳救逆、益气养阴的功效。中药剂型种类繁多,给药途径多,使得医疗风险加大,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医嘱给药,静脉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认真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在给药时间方法、配伍上善于发现、总结,使中药治疗达到安全、高效的作用。

3.2 辨证施食 厥脱患者大多胃肠功能减退、脾胃虚弱,饮食应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原则。(1)对神志清楚的患者,可予山药、薏仁、粳米、苹果、大枣等健脾和胃之物。推荐中药方剂理中丸[6]:人參、干姜、甘草炙、白术各3两(9 g)。温水送服,3次/日或遵医嘱,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方中干姜辛热,温中焦脾胃,助阳祛寒,为君药。人参益气健脾,培补后天之本助运化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合用,温中焦之阳气,祛中焦之寒邪,健中焦之运化,注意此药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2)昏迷患者可给予留置胃管,鼻饲肠内营养液、混合奶粉、米粉等以保持营养。对吞咽困难患者应先进行洼田饮水试验[7],根据试验结果采取合适的进食方式,以保证患者进食安全。(3)口渴欲饮者可给予红糖、人参、干姜汤,以回阳温中祛寒[8],并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做到五味调和,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的需要。(4)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向患者讲解中医饮食保健知识,使患者树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

3.3 辨证施术 厥脱患者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调,大多脏腑功能衰变,可遵医嘱给予中医特色操作技术。中医特色操作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主要包括:(1)艾灸疗法:可选关元、神阙、中脘等穴位,1次/日,以达到健运脾胃、温中补气的作用。(2)穴位贴敷及手指点穴:可选肺俞、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合谷、神阙、关元、气海等穴位,1次/日。合谷、足三里分属手足阳明经原、合穴,阳明系多气多血之经,取之可以推动气血循经上注清窍而醒脑[9];内关属心包经,具有升压和改善心功能作用[10],在危急情况下,升高血压可以保证机体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维持生命的活力[11]。(3)耳穴压豆可选心、肾上腺、皮质下、脾、胃等穴位,以达到益气养阴、调理脏腑的功效。(4)中药塌渍骶尾部、中药热奄包双下肢以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3.4 辨证施护

3.4.1 情志调理 情志变化可直接影响人体脏腑功能,通过情志调理让患者知晓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从而预防七情致病,保持心情乐观,心境平和。具体方法:(1)培养责任护士有效的沟通技巧,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消除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紧张、恐惧、忧虑、愤怒等情绪刺激,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患者由于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改变,导致心理上产生变化,易产生孤独寂寞、忧郁多疑、烦躁易怒、失落等心理状态,应多关心、体贴患者,协助患者生活所需,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3)为清醒患者治疗前应先和患者解释沟通,取得患者配合,让患者乐于接受,增加治疗的信心。(4)患者元气已弱,医护人员及家属勿在床旁讨论病情,以免影响患者情绪,做好患者家属的劝慰工作,多给予情感支持。

3.4.2 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空气流通、湿度适宜、光线柔和,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取中凹卧位,并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2)每日2次用冰茶灵洗剂行口腔护理、三黄洗剂(男性病人)或妇洁洗剂(女性病人)行会阴护理,预防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使用气垫床,给予黄连素油或减压敷料行皮肤护理,每2 h帮助患者翻身1次,防止压疮的发生。(3)患者衣着应宽松,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体内的湿气。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衣物或盖被,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4 效果评价

厥脱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情况据实填写“厥脱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中的患者信息、证型、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并根据患者症状完成评分;在病人出院前一天由责任组长或中医护理常规小组组长根据常规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再次填写效果评价表。

4.1 护理效果评价 根据分值,据实完成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见表1。

4.2 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根据评价项目即中医护理技术,完成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见表2。

4.3 对此次厥脱中医护理常规的评价 根据尼莫地平评分法,完成此次护理常规的实用性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见表3。

5 结果

5.1 患者实施护理前后评分比较 22例患者中护理前评分为(11.55±2.385)分,护理后评分为(2.27±1.98)分,护理后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