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敏
摘 要: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索中发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还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一个教学片断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9-024-1
美术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质,是最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不仅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还同时兼具引导科学认知、促进人格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以下为笔者亲历的一次《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生成性教学实录(片段)。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见识了印象派画家们那一双双美妙的眼睛,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善于精准把握外光下被描绘对象光色关系的瞬间印象,对西方油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印象派画家们过分地追求炫技显摆,忽视了对被描绘对象的理性分析和对形体结构的描绘,引起了一些热爱表现主观感受的“后浪”们的反感和批评,因此美术史上著名的“后印象派”应运而生。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文字介绍欣赏第110页、111页的五幅作品,然后请回答老师的相关提问。”
师生共同赏析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然后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画家及其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一个男生举手发言:“我不否认,自己也被凡·高的作品深深打动,我知道他热爱绘画到了狂热的程度,他一生只卖出过一幅作品,死后他的作品却创出了单幅拍卖价的记录,这幅自画像画于他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精神崩溃之后。曾经,挪威画家蒙克的油画《呐喊》也拍出了1.2亿美元的天价,巧合的是蒙克也患有精神障碍……请问老师,天才艺术家与精神病患之间是不是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
教师先是一愣,旋即对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这是个非常棒的问题!在探讨你这个疑问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小问题,你觉得自己的心理是健康的吗?”(众人大笑)
生略微迟疑地回答:“还好吧……”
师:“你所说的还好是什么意思?你依据什么标准判斷自己还好的?”(大家安静了很多)
生:“我没有感觉到压力和痛苦,整天开开心心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其他还真没有细想过太多……”
师:“好,看来平常你很注重心理健康。其实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会享受到被关心、被爱护、成功和喜悦,也必然会遭遇到一些困难、问题、失败和挫折,我们无须改变社会本来的样子,只须改变能改变的,顺应不能改变的人和事,学会接纳世界的不完美,包括接纳自己和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基于以上理解,大家能不能从更多角度分析一下凡·高呢?”
生:“梵高个性格孤僻脾气不好,不知道怎么和人们相处,无论是家人还是外人都讨厌他,他对生活缺乏规划,总是以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像一个外星人,不被人们理解。他的人生悲剧似乎是必然的……”
师:“嗯,大家看出来了,梵高虽然是个罕见的艺术天才,但他身上的人格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生:“这不公平!他就是个天使。他把钱全部捐献给穷人,把内衣撕了做绷带救助矿难者,选择过苦行的生活,就连用肥皂洗澡都觉得内疚,与世俗格格不入也不是他的错,他待人善良、真诚、无私、坦荡,他的眼光那么特别,总能看透世上所有的虚假丑恶,那个伪善的社会容不下光明磊落的他,是社会的错!”
师:“嗯,这个得从两个方面说。梵高如果没有天使一样纯净的内心,对世界爱得没有那么深沉,是创作不出如此色泽明艳、情感浓烈的作品的,也征服不了全世界的眼睛和灵魂。在《向日葵》中,他体会到那燃烧的像火一样的激情。在《星夜》中,他看到了遥远星空的流转变换。他把自己的思想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梵高的内心世界永远那么色彩斑斓,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往往离不开天赋、勤奋、思考与坚持。我不否认,梵高的人格特征对他鲜明的艺术个性风格起到支撑作用。”
师:“如果我们简单地理解为那个不太干净、不太温暖的世界配不上梵高美丽的人格,那是不客观的。”
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人人都需要他人的尊重,人人都需要尊重别人。可惜,天才的思想与灵感太过超前,19世纪世俗的高度还看不到梵高的光芒,他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生活上穷困潦倒,在失败的沮丧中,孤独的灵魂拿起画笔,完全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排斥多元价值取向,在偏激的思想和负面情绪笼罩下,长期任由非理性的思维和行为泛滥,逐步形成非此即彼、非白即黑、非对即错的认知模式,对社会始终充满着不切实际的期待,心理长期不能及时调控到平衡协调状态,歇斯底里,割耳,自杀,一步步走向悲剧人生。毕竟,热爱生命是第一重要的,每个人都必须是维护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生:“如此伟大的画家,竟然有那么悲惨的人生,真是太惋惜了。艺术太美好,身心健康太重要,二者可以得兼吗?”
师:“当然可以。艺术家在精神失常期间是无法进行创作的,证明精神障碍对艺术创作有极大阻碍,凡·高以自己的经历证实:天才艺术家与精神病患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任何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的“艺术创作”都是荒诞的。”
教师反思:课堂上随时会有奇迹发生,感谢学生们创造了宝贵的契机!美术课程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与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并行不悖,美术课程完全可以,也完全有必要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和手段。
(作者单位:海安市立发中学,江苏 海安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