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英英 孙静
[摘 要] 本文主要是以我国的會计制度改革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讨论分析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会计制度改革对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问题的影响。根据研究能够看出,在相关的操控性的剩余利润过后,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盈余稳健性的采用规章是具有紧密关系的。不但如此,限制公允价值的采用和强化盈余稳健性明显降低了企业的盈余水平,公允价值适用范围扩大和稳健性原则弱化,都会促进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明显升高,而且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与价值。
[关键词]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盈余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21. 003
[中图分类号] F2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21- 0008- 02
0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学者对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通过研究,促进了人们加大对会计制度中盈余稳健性的相关重视,对于提高盈余稳健性和盈余质量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保护企业投资者利益。盈余稳健性作为一种财务报告机制,与具有目的性的盈余管理问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1]。忽视其中的操控性利润之后,上市企业公司的盈余稳健性与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依然存在很大的关系,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除此之外,限制公允价值的采用和强化稳健性的原则明显降低了企业的盈余水平和管理水平,但是对于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和弱化稳健性原则,对于提升企业财务综合水平的要求,亟待进一步研究。
1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问题之间的联系
1.1 会计制度改革强化稳健性原则能够促进盈余稳健性的提高
在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它能够很好地控制收益。因为稳健性原则的别名也为谨慎性原则,充分说明了它能够对收益谨慎核算,针对企业经济中一些不安全因素,根据它的实质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秉承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2],能够对风险损失有一个科学具体的估算预计,这对会计人员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业务中的不好消息要做到及时确定,正确执行会计准则,通过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企业盈余稳健性的快速提升,与此同时,对于企业盈余稳健性的工作也有促进作用。
1.2 会计制度改革不断强化稳健性原则的原因是盈余质量
强化会计制度稳健性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盈余质量,而提高会计制度盈余稳健性也会影响到盈余的管理工作。首先会计制度的稳健性对盈余管理会起到一个限制作用,所以就会导致企业的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相关的盈余指标大量使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企业管理部门对盈余提出更高要求,这也间接扩增了管理部门的预测评估空间。造成了管理活动会接受管理部门的直接参与,这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有着重要影响[4]。所以为了能够对企业盈余管理起到根本上的保障作用,需要在会计制度中对管理部门的盈余管理行为有相应的限制,从各方面上帮助企业管理阶层将自身的亏损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确认,以此来避免因为收益不够明确而出现的确认行为,从而导致盈余管理行为受到相应限制。
除此之外,会计制度的稳健性对盈余管理行为还具有一定的向下促进作用。企业在稳健性原则中对盈余与亏损有明确的限制要求,对亏损有一个确认行为以及对盈余有一个评估行为。虽然会计制度规定比较严格,但是对企业提高盈余水平有一定帮助。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其他盈余管理的负面消极效应[5]。而且在稳健性原则指引下,盈余管理水平行为基本都是低估盈余,比如: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的目的就是对目前资产价值能有一个真实反映,但不是对资产进行低估。
1.3 在测试盈余稳健性的同时会受到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企业盈余稳健性通常会受到管理阶层的并购,利用会计对盈余进行相应的低估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根据了解具有操控性的会计活动就是企业会计盈余稳健性的主要出处,并非操控性的应计活动就不是盈余稳健性的主要出处[6]。所以工作人员在测试盈余稳健性的时候,应对盈余行为引起重视,把对盈余稳健性产生作用的操控性应计利润计算到活动利润,应从盈余当中处理出来,从而为测试盈余稳健性提供相应的保障。
2 会计制度改革对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问题产生的影响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讨论研究会计制度改革对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问题的影响,对某家企业上市公司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调查。根据操控性应计利润在会计制度改革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表1是不同年份某上市公司的盈余水平。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这家上市公司在2000年这个时期的盈余管理行为比较好,而在2000年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过后,盈余管理水平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直到2006年后才提高了盈余管理水平。而从这家上市公司的向上盈余管理水平来看,最早出现向上盈余管理行为的时间是在2000年会计制度改革后,有了一定的变化[7]。而且从这家上市公司的向下盈余管理水平能够看出,在1998年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后,已经出现向下盈余管理水平的趋势,它的向下盈余管理水平的上涨是在2006年会计制度改革时,之后,就出现了较广范围的向下盈余管理水平上升的趋势。
研究表明,在2006年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时,也强化了其公允价值,使稳健性原则的使用呈逐渐弱化的走向。也就造成了相关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开始向上盈余,不过这种回升趋势也不代表企业向下盈余管理水平就降低了。
3 总 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的综合研究,对三者有了基本的了解与认识。以此可以看出会计制度改革对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这两者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管理人员应该在会计制度改革的同时还要加强稳健性原则,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人员要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重视和支持会计制度改革和盈余稳健性管理工作[8]。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内部要做好配合工作,相互协调好,意见要统一一致,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和管理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大力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并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资金支持,更好地为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姚丽军,裴钦.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商情,2016(25):263.
[2]毛新述,毛新述,戴德明, 等.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9(12):38-46.
[3]董玉玲.会计制度改革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3):148-150.
[4]王林宇.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11):155-156.
[5]胡念梅,翁健英.会计制度改革与盈余稳健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31-37.
[6]陈莹.会计制度稳健性、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D].上海:复旦大学,2013.
[7]王磊.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基于会计制度变迁视角[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3.
[8]应晨蓉.会计准则变革下的会计稳健性检验——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证据[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