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女排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启示

2020-12-23 04:23赵亮张欣
山东体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赵亮 张欣

摘 要:回顾和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脉络、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和新目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津女排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得出的启示和建议包括:1)丰富培养目标内涵,解决单一目标与多元利益追求之间的冲突,凝聚多元投资主体;2)制定多元化评价标准,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3)创新制度建设,完善“多元化”管理体制,以制度促管理、促落实;4)打造多元化的成才路径,满足后备人才发展的多元化需求;5)采用多元化的合作形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天津女排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0)05-0028-07

Abstract:Abstract: Through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new purposes,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reserve talents of womens volleyball of Tianjin. It is suggested that 1) we should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single goal and the pursuit of multiple interests, cohese the multiple investors; 2) develop diversified evaluation criteria to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mass sports and sports industry; 3) create new models, improve new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iversifi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mote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by system; 4) build a diversified training path to meet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e talents; 4) adopt diversified forms of cooperation and let professional people do professional things.

Key words: reserve talen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cultivation mode; Tianjin womens volleyball

新時代赋予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新内涵、新使命和新要求,也对“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党和国家把“体育强国梦”明确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振兴“三大球”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突破口来抓。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在印发的《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以足球改革为龙头,加强对足、篮、排三大球等运动项目的研究和重点扶持;优势项目在保持优异成绩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理论建设,并注重将优势项目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为其他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1]。”当前在“三大球”中只有女子排球处于亚洲领先、世界先进的行列,但是相关学者在谈到“三大球”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时无不强调:完善培养模式,增加参与人数,提高后备人才的数量,从而实现排球项目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6]。

女子排球是当前我国“三大球”项目中唯一的优势项目。与国外相比,坚持并完善“举国体制”一直是中国女排总结的成功经验。但是进一步聚焦国内,总结女排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就不得不提及获得11冠王的“天津女排”。天津具有悠久体育传统和浓厚的排球文化,天津女排在2003到2018年间获得了国内联赛的11次冠军,创造了“联赛8连冠”“全运会3连冠”的辉煌历史,同时也为中国女排培养出以李盈莹、魏秋月、李珊、张平、张娜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人才。

近年来,天津市坚持改革创新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现实了“以竞技体育带动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的新局面。因此,有必要深入总结、分析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和发展方向,借鉴天津女排培养后备人才的成功经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培养模式,为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并且争取在“三大球”项目上取得突破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对象,对培养模式起源、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逻辑解读;从决解问题和满足未来发展的角度,审视天津女排培养后备人才“多元化”的创新举措;进而提出新时代完善我国“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后备力量”“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体教结合”“体教融合”“高水平运动队”“俱乐部”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相关期刊和论文(1984—2018)。

专家访谈法。就“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天津在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等问题,访谈了天津市体育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科教处、青少处等相关部门负责青少年训练的有关人员。

2 培养模式的发展回顾

2.1 “三级训练网”模式(亦称“优秀运动队”模式)

借鉴苏联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经验,国家体委于1955年试办了3所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学校(以下简称“业余体校”),之后,各地方也建立起了各自的业余体校,自此,各种业余体校和专业队逐渐取代了从群众中选拔的方式,形成了“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的雏形[7]。1965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各地都应集中力量办好重点青少年业余体校,一定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些优秀运动员,向专业队输送;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可以建一所半天读书、半天训练的中心青少年业余体校,作为专业队的预备队”。在此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基层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省中心业余体校和专业运动队” 三个级别、自下而上的人才培养路径。与此同时,国家体委提出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思想政治工作、文化教育进行计划经济式的“一揽子”管理,由此形成了由代表国家的体育系统分三个级别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并且进行全方位管理的模式——即“三级训练网”模式。1978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建立基层运动队(中、小学)—普通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层层衔接的训练网。自此,我国体育系统培养竞技体后备人才的“三级训练网”模式的完整培养路径得以确立。

2.2 “体教结合”的模式

1978年以后,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开始了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的运动员的退役安置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进而导致青少年的参与意愿下降、后备人才数量减少。当时我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发现堪称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典范的美国依靠学校培养了大量的竞技体育运动员。1986年,国家体委提出了“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高水平运动队,有条件的省以上优秀运动队试行向学校化过渡,搞好教学与训练的结合”。1988年,时任国务委员的李铁映指示加强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的结合;次年,国家体委伍绍祖主任在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又提出“促进体育和教育两个体系的进一步结合”,当时称为优秀运动队的“两结合”[8]。自此,我国开启了以“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为目标,倡导效仿美国,实施以学校作为后备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体教结合”(亦称“竞教结合”“校体联合”“学训结合”等)培养模式的探索。

此后,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在追求实现“体教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培养路径[9-10]。第一种是以体育系统为主体,“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专业队—大学”自下而上的培养路径。该模式是在“三级训练网”模式的基础上将大学作为培养路径的延伸,使其负责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第二种是以教育系统为主体,“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自下而上的培养路径。该模式是通过各级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构成的体系培养学生运动员,由学校全面负责运动员的训练、文化教育和管理,由体育系统给予场地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第三种是以上两种的混合型,是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将以自身为主导的培养路径实现互通。例如,教育系统的学校作为培养二线、三线运动队的单位,体育系统的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与教育系统的中、小学通过“运动员走训”“教练员派遣”等形式实现共同培养;教育系统的高校作为某些项目的训练基地负责一线运动员的全方位训练、文化教育和管理工作,体育系统派遣高水平的教练员利用业余时间到高校进行训练并给予资金支持;由高等体育院校通过设立研究生冠军班、竞技体育学院、中专部、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的形式来实现共同培养。

2.3 “俱乐部”模式、“社会化”模式和“多元化”模式

1993年,国家体委颁布《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提出“足球、网球等有条件的项目可向职业化过渡;鼓励和扶持社会各行业、企业、高校、社会团体办优秀运动队或高水平体育俱乐部”。中国体育从此开启迈向市场化、职业化的历程。1994年,中国足协推出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并提出各俱乐部必须拥有并建设各自的二、三线梯队[11]。随后,由社会力量出资兴办业余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等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单位相继出现。之后中国的篮球、乒乓球、排球、网球、围棋、拳击、自行车等项目也相继进行了俱乐部制的改造和职业化改革。“俱乐部(职业俱乐部、业余俱乐部)”模式(或称“职业化”模式 )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补充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俱乐部”模式是以社会力量作为投资主体,带着盈利或宣传自身品牌的目的参与职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随着体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各类项目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来,其培养形式涵盖了各类社会力量自辦或与教育系统、体育系统联办的职业俱乐部,业余体校、足球学校、篮球学校、武术学校,单项俱乐部等,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包括“恒大足球俱乐部”“徐根宝足球学校”“温州业余体校”“阜新篮球学校”等,此外还有包括社会力量(例如家庭、个人、赞助商等)投资运动员或运动队的培养形式,例如“家庭自费培养丁俊晖”,“李娜自费组建自己的训练团队”以及“赞助商赞助运动员或运动队”。“俱乐部”模式仅仅是社会力量投资并且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种形式,其本质是投资主体和培养路径拓展到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之外的社会上,即培养的“社会化”,因此称其为“社会化”模式。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在训练和文化教育方面占据着大量优质资源,社会力量通常会选择与教育系统在后备人才的文化教学方面进行合作,与体育系统在训练方面进行合作,从而形成了社会力量与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共同投资、资源共享、合作培养后备人才的局面,其特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因此称其为“多元化”模式。

3 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从时间上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见表1)。三级训练网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学习苏联发展竞技体育经验的产物。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通过集中国家的优势资源,使中国的竞技体育得到飞速发展,体现了举国体制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的强大功能。但是随着我国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三级训练网”模式的种种弊端也暴露出来:由于最终成为专业运动员的人数有限,“金字塔”型的输送结构造成了大量人员被淘汰;由于强调输送和比赛成绩、对文化学习不重视,造成运动员退役后的文化素质不高,在就业、升学方面皆存在困难;由于“淘汰率高、出路不畅”的问题,进而导致后来参训的人数下降,最终出现了“招生难、人才少”的恶性循环[12]。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开始学习美国发展竞技体育的经验,提出了“体教结合”。在“体教结合”的探索中,“三级训练网”逐步升级成为体育系统为主的“体教结合”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淘汰率高、出路不畅”的问题,但是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其追求成绩的目标定位,因此仍然存在“学训矛盾”。

相比之下,以教育系统为主导的“体教结合”模式更加重视学习,并且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更好的师资条件、环境,培养了以“胡凯”“清华跳水队”为代表的优秀学生运动员或运动队。但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教育系统培养的学生运动员在教练水平、训练时间、经费支撑和训练保障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体育系统培养的同年龄运动员学生,因此教育系统培养的学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通常不及同年龄段的体育系统培养的运动员。此外,以足球、网球为代表的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需要运动员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专业化训练,但是教育系统通常无法为其单独安排授课时间并且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目前,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少数知名大学有足够的资金、场地、器材和人员实现“一条龙”培养,而且只在田径、游泳等个别项目上培养出了高水平运动员。而绝大多数中学、大学仅仅作为在职或退役专业运动员的教育场所,因此教育系统为主的“体教结合”模式目前还只能依托部分知名高校,无法大规模进行推广[3,13-14]。

“俱乐部”“社会化”模式是以足球为代表的项目职业化改革的产物,反映了体育改革逐步朝着“由政府办转变为社会办”的方面迈进,李娜、丁俊晖等成功个案的出现反映了“社会化”模式存在的价值。从培养模式的起源和现状看,培养模式改革和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每个培养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我国以教育系统为主的培养模式和以社会力量为主的培养模式都只在个别项目上取得过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在培养奥运冠军的数量方面仍然无法与以体育系统为主的培养模式相比。《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构建多元化后备人才发展格局[1]”,因此坚持“体教结合”和调动社会力量,继续探索和完善举国体制下的“多元化”模式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方向[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6]强调了“以人为本”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理念,对体育事业提出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要求。《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17]。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来源于人民群众,以青少年为主,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密切联系的重要环节,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体育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借助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力量扩充人才来源和资金渠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既服务于群众体育、促进体育产业,又受益于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作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将“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大众参与、全民健康,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4 天津女排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4.1 设置“多元化”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实现多元投资主体的利益整合与培养单位的优胜劣汰

天津通过构建多元化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解决单一目标与多元利益追求之间的冲突,实现了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社会力量的目标和利益整合。在实践中,天津市政府提出了“中小学校普及推广,业余体校选拔输送”的目标,带领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携手打造“8421”工程,将“体育系统提高学生体质”“ 体育系统培养后备人才”的诉求完美融合,现实了“体教结合”的新局面。此外,天津市有目的引導并且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各个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图1)。

与此同时,天津市针对“8421工程”学校制定出台了《天津市“8421工程”布局学校评估实施细则(试行)》,从“基本条件”(占40%)、“训练管理工作”(占50%)、“人才输送”(占10%)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而鼓励学校着力加强基本条件建设和训练管理工作(包括“领导重视”“项目建设”“师资条件”“培训情况”“科研成果”“经费使用”“训练时间”“训练计划”“训练设施”“体质监测”“常规管理”);针对项目的青少年训练基地制定出台了《天津市青少年训练基地评估实施细则(试行)》,从“基本条件”(占35%)、“训练管理与监控”(占35%)、“人才质量”(占20%)、“人才效益”(占10%)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天津市在构架多元目标体系的同时制定了多元的评价标准,针对不同性质的培养单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且根据标准每年定期评估,奖励优秀培养单位,淘汰不合格培养单位,从而使培养单位自身的建设更加规范。

4.2 加强制度建设,打造多元化管理体制,实现“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天津市以目标为导向,创新制度建设,以制度促管理、促落实,形成了“顶层设计、多元管理、协调合作、逐级落实”的管理体制。天津市针对资金投入、人员规模、文化教育、教练员培训、各类奖励、收益分配、上学及就业等影响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问题[18-19],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天津市区县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建设的办法》《我市建立“8421工程”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的实施办法》《天津市关于加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激励办法(试行)》,从而保障执行过程的有章可循和按章执行,并且将“突出重点做大做强女子排球”写入了《天津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此基础上,各级单位依照章程办事,逐级管理、各负其责(图2)。市体育局和教育局负责统筹管理、评估和奖励,区体育局负责训练、本区的比赛和选拔工作;以各区教育局负责管理文化教育和升学工作,体育局下属的项目中心、协会负责具体项目的全市的竞赛和选拔,各级学校、体校和俱乐部负责后备人才的训练、文化教育和日常管理;各区体育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由区体育局局长、分管局长、业体校校长、副校长、竞训科干部、部分教练共同组成),定期与教育系统的领导小组进行沟通,通过不断反馈、协商、解决问题,推动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就排球项目而言,排球项目中心主要负责组织各年龄段的比赛、人员选拔和项目推广,区体育局负责相应的训练管理和保障,区教育局负责相应的学籍管理和教育,社会力量提供赞助和各类支持,各级训练单位负责具体的选材和训练工作。

4.3 创新培养形式,融合多种培养模式,打造多元化青训体系,现实成才路径多元化

天津市在教育系统批准了38所培养排球项目后人才的学校,其中小学20所、中学和高中各9所,实现了对口升学和跨学区升学。与此同时,这些排球项目后备人才学院又与体育系统的6所专门培养排球后备人才的单位进行合作,共享师资,使排球传统校、排球后备人才重点校、排球青训基地及业余体校等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单位有机整合,巩固了师资力量,提高了学训水平,为天津排球的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人才来源和青训基础。通过体教融合,天津市又先后成立中国排球学院(该学院是在国家体育总局、天津市政府指导下,由天津体育学院和中国排球协会共建)及天津市体育职业学院,并且实现了体校自办小学、初中,从而打造了双“一条龙”系统(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内的“大、中、小学一条龙”培养模式)、“全学历”教育(从小学到博士研究生)的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优秀排球后备人才的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优秀的排球运动员有机会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使有排球训练经历的人获得体育专业教育,从而将他们培养成未来的排球教练员和相关从业者,满足了排球后备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4.4 采用多元化合作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后备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天津市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下,各类社会力量以冠名俱乐部、办赛、场馆建设、宣传推广活动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后备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市场化的专业运作吸引了大批市民的参与,实现了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群众体育的和谐发展。前天津女排队员李晓燕退役后于2007年组建了天津首个少儿排球俱乐部,天津市体育局为成立初期的李晓燕少儿排球俱乐部无偿提供场地和训练器材,使其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已经为天津排球队输送了多名队员。近年来,天津市体育局任命退役的女排国手李珊担任天津市排球运动员管理中心主任,引入渤海银行赞助组建了天津女排职业俱乐部,聘请了专业的二传教练、体能教练和康复师,打造更加专业化的管理和教练员团队。

由天津体育局、天津市教委、天津市人力社保等联合出台文件,在各级学校设置教练员岗,由退役优秀运动员经过培训、考核,担任师资型教练员,充实学校的排球教练员师资力量。比如,孙铭健到天津五中任教,王莉到开发区一中任教,杨洁到南开大学任教,李莹到天津医科大学任教等。这样既带动学校业余训练和“一校一品”建设,加强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也为退役运动员解决出路。

另外,天津市体育局还推出“雏鹰计划”,在对2006年后出生的排球小队员组队建设上,天津女排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一方面,主要是梁春生教练从齐齐哈尔招收10多名2006后小队员,与天津女排原有2002年龄段队员共同打球训练。另一方面,分别从河南开封、吉林白城甚至辽宁营口选拔一批2006年龄段小队员为加入天津女排参加试训(是试训双向选择);第三方面,由前八一女排队长白云创办的女排俱乐部,也推荐了部分2006小队员抵达天津女排试训,共同为天津女排提供后备人才。

5 天津女排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

5.1 丰富培养目标内涵,解决单一目标与多元利益追求之间的冲突,凝聚多元投资主体。

从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看,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目标促成了新的培养模式的出现。“多元化”培养模式不仅意味着投资主体多元化,更意味着培养目标多元化,它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个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新时代赋予了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内涵,即“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大众参与、全民健康,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因此,多元化的目标体系更加符合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力量多方面的利益需求,从而可以将各方凝聚到一起,共同投资,合作共赢,从而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迈向新台阶。

5.2 制定多元化评价标准,推动竞技體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过去培养后备人才的标准仅仅是输送人才的数量,因此导致了过度重视训练而轻视文化教育。新时代赋予了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新目标,因此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当前,我国提出“科技助力竞技体育”的新理念,目的是为了让训练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使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标准也要秉承该理念。此外还要根据参与人数、产业价值、社会参与度、认可度等方面评价后备人才培养,以及“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大众参与、全民健康”方面的效果,从而真正实现多元化目标,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5.3 创新制度建设,完善多元化管理体制,以制度促管理、促落实

过去,由于目标不协同、管理体制不完善、体系互通不畅等原因,各部门的权、责、利不够明确,“体教结合”不充分,资源无法实现共享。规章制度是后备人才培养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管理基础[14],是真正现实“多元化”培养的根本前提。通过制度规定好各参与主体间的责任、权利、义务,能够确保各参与主体各司其职、不相互扯皮,并防止不同参与主体在过程中的权力寻租。

5.4 打造多元化的成才路径,满足后备人才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决定了培养路径的多元化、出路多元化。当前,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特点、职业化程度以及普及程度不同,因此要根据项目的训练规律、项目的职业化程度以及项目的市场需求,构建符合多元主体利益的培养路径。此外,要以“跨界跨项”的理念打通不同培养路径之间的横向通道,使后备人才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和项目转换,从而避免单一上升路径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实现“道路互通、资源共享、全面开展、效率并重”。

5.5 采用多元化的合作形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后备人才培养是一个涉及选材、训练、教育、比赛、输送、保障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过去由于体制原因,其中许多环节只能由政府负责。当前,我们逐步意识到项目的推广、普及以及文化宣传也对后备人才来源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随着体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越来越多的环节已经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来完成。因此,政府应调动社会力量与后备人才的各个环节,通过多元化的合作形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参考文献:

[1]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EB/OL].[2017-08-10]http://www.ndrc.gov.cn/fzgggz/.

[2]吴金元, 任海. 我国“三大球”的滑坡与后备力量的培养[J]. 体育与科学, 2001, 22(1):37-39.

[3]刘建和. 综述与诘问:具有中国特色的振兴“三大球”之路[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 38(4):118-120.

[4]钟秉枢, 郑晓鸿, 邢晓燕,等. “十三五”我国足球、篮球、排球发展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 40(2):7-12.

[5]黄河, 刘青, 陈林会. 中国三大球国家队竞技成绩提升路径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7(12).

[6]陳林会, 刘青. 制约我国三大球项目发展的瓶颈与突破路径[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 40(4):6-13.

[7]王健, 曹可强, 侯斌,等. 新中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阶段与现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5):51-56.

[8]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科教司江苏省体委、北京市体委联合课题组. 我国优秀运动队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结合体制的研究[J]. 体育科学, 1991(3):1-5.

[9]翟丰, 张艳平. “混合型”体教结合模式向“体教融合”模式的发展[J]. 体育学刊, 2013(4):90-92.

[10]张志斌, 母贤永, 刘瑛,等. “初中布点、高中集中、大学对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体育学刊, 2012(6):100-102.

[11]刘永光. 培养足球后备力量迫在眉睫[J]. 体育博览, 1995(4):1.

[12]阳艺武, 刘同员, 黄彩虹.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及思考——论“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4(3):221-223.

[13]胡海涛. 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分析[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17.

[14]王安利, 高峰, 左琼. 学生运动员与运动员学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12):1599-1602.

[15]杨国庆.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与优化策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7, 41(6).

[16]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EB/OL].[2017-10-27].http://www.gov. cn.

[17]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J]. 青少年体育, 2017(12).

[18]张欣.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问题与路径选择[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9(6):23-27.

[19]张欣.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其未来趋势分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 47(12):87-91.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