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组织再生术与植骨术联合应用于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20-12-23 13:1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4期
关键词:牙周组织牙槽骨患牙

张 丽

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463900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范围包括机体牙周、牙龈和根尖周,病变部位之间可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多变,疾病发生后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随着病程的延长,使牙槽骨发生缺损[1]。因此在病情得到确诊后,需尽早为患者开展根管治疗和牙周治疗,由此改善牙周病变,而治疗的开展是否可有效修复牙周组织所出现的破坏仍旧需要开展更多临床研究证实[2]。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再生性牙周手术在临床牙周病变治疗中应用率不断提升,主要应用术式为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和植骨术[3]。本文就选取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35例,探讨引导组织再生术与植骨术联合应用于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0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35例(患牙46个),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n=15,20个患牙)和观察组(n=20,26个患牙)。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36.5±4.3)岁;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6.2±4.5)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诊断标准[4];根管治疗、非手术治疗后仍有位点探诊深度在5mm及以上,TM在Ⅱ度及以上;X线检查显示硬骨板消失,牙槽骨高度降低;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重度全身性疾病患者;每日吸烟数量超过20支的患者。

1.2 方法 首先为患者开展根管治疗,然后在为其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内容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为其开展调颌处理。在为两组患者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牙周翻瓣术治疗,观察组在开展牙周翻瓣术治疗后,采用Bio-gene同种异体骨材料进行放置,同时采用Bio-guide生物膜对同种异体骨材料进行覆盖。两组翻瓣术治疗所应用的术式均为Widman改良翻瓣术,对病变区进行充分暴露后,将肉芽组织刮除干净,对根面进行修整,使其达到平整的状态,然后对患者机体牙槽骨以及牙龈形态开展修整。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骨材料放置到骨缺损区域,然后采用生物膜对同种异体骨材料进行覆盖。最后对两组均实施龈瓣复位处理,对切开组织实施缝合,采用牙周塞治剂进行放置。手术后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告知其做好口腔清洁工作,手术完成后7~10d则可对缝合线进行拆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治疗后6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退缩度(GR)、牙齿松动度(TM)以及牙槽骨高度(AH)。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治疗前后PD、GR和CAL比较 经过手术治疗后6个月,两组牙周PD、CAL低于术前,GR高于术前;且观察组PD、CAL低于对照组,G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治疗前后PD、GR和CAL比较

2.2 两组手术治疗前后TM比较 两组术前、术后TM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治疗前后TM比较[n(%)]

2.3 两组手术治疗前后AH比较 观察组术后20个(76.92%)患牙AH升高,对照组术后1个(5.00%)患牙AH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569,P<0.05)。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牙髓组织和牙周组织之间的连接通道主要为根尖孔、牙本质小管以及侧支根管,当牙髓和牙周组织发生病变后,牙根吸收、根管穿孔的发生也会导致牙髓组织和牙周组织得到连通。有学者通过取同一患者的牙髓和牙周组织,开展微生物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组织检测出的感染性维生素基本相同[5]。也有学者认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具备复杂病因,因此在对其疾病进行诊治以及预后评估时,需开展综合判断。在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开展治疗时,首先需治疗牙髓病变,从而使根管内感染得到清除,并且需开展牙周治疗;如果牙周控制无法控制,且PD超过5mm,牙周组织严重丧失,则可应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6]。有资料报道称,在为牙周损伤患者开展翻瓣术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生物材料填充,可使牙周组织再生得到促进,效果明显优于未采用生物材料填充治疗。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是依靠生物膜作为屏障,防止结缔组织以及牙龈上皮细胞得到增殖,同时对牙周韧带细胞进行引导,从而使其能够压制另外两种细胞,在牙根表面呈现优势生长,由此使牙周组织的再生以及重建得到促进。植骨术是对骨损伤部位填充骨或骨替代品,从而使缺损得到填充[7]。有学者通过对牙槽骨缺损患者采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联合骨移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新生牙骨质出现于胶原纤维内[8]。

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手术治疗后6个月,两组牙周PD、CAL低于术前,GR高于术前,且观察组PD、CAL低于对照组,GR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前、术后TM分级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20个患牙AH升高,对照组术后1个患牙AH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引导组织再生术与植骨术联合应用于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效果优于单纯翻瓣术治疗,可使患牙缺损修复得到促进,单纯牙周翻瓣术虽可使患牙PD得到一定程度减少,但通常无法获取新牙周附着,因此治疗效果并非十分理想。将可吸收生物膜和骨替代材料进行联合应用,属于引导组织再生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骨替代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生物膜,从而使骨组织生长得到空间,从而也有利于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引导组织再生术与植骨术联合应用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确切,可促使牙髓牙周组织的修复。

猜你喜欢
牙周组织牙槽骨患牙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高金合金和镍铬合金冠桥修复体对牙周组织远期影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