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分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23 12:28:36李春平王桂娟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源岗位实训

王 姣 李春平 王桂娟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063004)

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高职院校今明两年扩招200万。除了上述群体外,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积极动员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在岗群体报考高职院校[2]。高职招生人数大量增加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机遇,但生源结构的明显变化也给各高职院校带来很大挑战。因此,急需针对不同的生源特点和需求,探索精准的分类教学模式。本文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矿产资源专业群为例,探索针对企业在岗职工和应届毕业生不同生源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一、分类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多方面要达到的标准,是教育评价、评估的依据[3]。根据不同类型的生源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有指导性意义。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矿产资源专业群招生对象包括普通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及某煤矿集团公司选取的的优秀员工,根据不同生源的生源特点、职业面向及职业发展规划,确定共性及个性培养目标。共性目标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群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备从事矿产资源生产施工、技术管理、生产组织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此外,在岗职工职业目标明确,根据其现有工作岗位,按照合作企业要求制定其个性目标,如表1所示。

二、分类教学模式

由于应届毕业生生源与在岗职工生源知识水平、入学前学习生活环境不同,各自表现出鲜明差异化的特点,如表2所示。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实施分类精准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表1在职职工生源个性化培养目标

表2不同生源特点

(一)在岗职工生源“师带徒”教学模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借鉴“双元制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招工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育人[4]。针对企业在职职工,学院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院与企业技能大师共建的“大师工作室”,利用学校理论教学平台、企业技能训练平台、网络资源拓展平台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培养和技能提升。其中理论学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工作日利用学习通、职教云等平台自主在线学习,周六周日集中在校学习,学习内容主要为本岗位所需专业技能的理论原理,使学徒在今后的工作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主要学习课程,如表3所示;岗位技能训练则是在就职企业由本岗位技术能手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实现,1个师傅带5个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逐级实现岗位基本技能、岗位专业技能、岗位提升技能、岗位拓展技能四个层次能力提升。

(二)应届毕业生生源“层级递进”式教学

应届毕业生生源大多对行业较为陌生,专业知识欠缺,实践能力弱,不了解生产一线环境,故采用“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技能实践+现场模拟实训+实际岗位实训”层级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理论教学

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灌输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线上课前学习+线下课堂导学+课后拓展”的教学模式。

——线上课前学习教师根据岗位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制作微课程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并自测,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调整后续教学设计。

表3在岗职工生源专业理论学习内容

——线下课堂导学教师根据实际案例,引出工作任务,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汇报、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解决课程重点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其细致严谨的工匠精神。

——课后拓展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梳理总结知识点,下发任务书,布置课后拓展作业,学生利用线上平台完成任务并上传结果,教师审阅后给出反馈意见并进行个性化指导。课后拓展任务一般取自于生产一线实际工作任务,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2.技能训练

技能实训采用“专业技术技能实践+现场模拟实训+实际岗位实训”阶梯式训练模式。专业技术技能实践旨在培养学生某项专业技能,属于专项技能训练,可采用理论实践融合的一体化授课模式,也可采用安排整周集中实训方式。实训操作过程中,教师扮演“师傅”角色,讲解并演示操作步骤,手把手教学,学生观看学习后,自行动手操作,掌握操作要点。

现场模拟实训属综合技能训练,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演练。该实训在第四学期毕业实习阶段完成,根据对口企业需求与学生意向,为学生设定特定工作岗位,模拟岗位完整生产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下阶段上岗实训做好充足准备。

实际岗位实训为顶岗实习阶段,该阶段主要在对口企业完成,由企业结合前序毕业实习环节为学生分配工作岗位,企业一线技术工人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师带徒形式,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顶岗期间,企业为学生提供轮岗机会,学生全面掌握相关岗位的技能和经验,为今后就业提供充足知识和技能储备,增强职业竞争力[5]。

三、分类评价体系

(一)在岗职工生源“理论-实操-答辩”三维度评价

理论教学采用线上测试和线下试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测试占40%,随线上课程进行;线下考试占60%,为学期末统一进行。

技能教学适应“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实战方式检验学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能力(实操+答辩)。测试题目选自实际工作的业务实践,由师傅们精心编制而成。学员按照抽签顺序依次进行测评,各位测评师傅根据考核标准仔细观察学员的每一步操作,完成之后,进入答辩环节。师傅根据学员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学员作答,师傅对学员的实操和答辩进行综合点评并予以赋分,肯定学员的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应届毕业生生源“过程与终结”相结合评价

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重点突出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节能、安全、环保意识,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个人学习态度与能力(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评价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要求,侧重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四、教学效果

通过分类教学,实现了应届生源高就业率和在岗职工高技能的“双高”培养效果。经统计,矿产资源专业群应届生源2020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岗职工毕业时高级工取证率达96.7%,70%优秀学徒晋升为带班班长。

五、结语

在高职扩招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院校只有根据不同背景生源,科学制定出有针对性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分类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质量型扩招,解决企业燃眉之急,有效服务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生源岗位实训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28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6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