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 淼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621000)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是由教育部主办的教师比赛,其宗旨是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常态化,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1][2]。大赛设置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三个赛项,比赛名称在2018年调整为教学能力大赛,2019年大赛实施了全新的比赛方案,参赛材料包括使用的教案、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3][4],其中教学实施报告是新增的参赛材料。对于多项技能训练的参赛课程而言,模块化教学便于师生充分有序地整合学习资源,从而有效提高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参赛水平。
模块化教育模式包括“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简称MES)和“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简称CBE)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模块化教学(Modular Teaching)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近年来,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受到了我国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关注[5]。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综合英语课堂多以教师导入、教师讲解为中心,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这种提高基本上是均衡式的,没有突出重点。而模块化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单个较为独立但互相关联的动态组合模式,课程内容构建和划分主要遵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6]。在模块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爱好选择英语技能模块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激发内在动力和潜力。本文依据作者两年的参赛经历,对综合英语模块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究,从而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效率,为高职英语专业教师的参赛提供借鉴和参考。
综合英语课程是高职英语专业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核心类课程之一。该课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专项技能应用能力。
以2019年大赛参赛作品为例,教学内容以“幸福的根源”为主题,综合英语模块化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课时设置和教学过程三个主模块。教学内容模块按照技能训练性质来分类,文中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学能力大赛的课堂教学赛项要求,按照16个学时来设计教学内容。课时设置模块主要是基于语言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时分配的多少主要依据技能模块的难度和所需的学习时长来确定。教学过程模块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子模块来实现。
教学内容主模块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横向模块,教案设计为16个学时,分别是:听力模块2个学时,口语模块2个学时,阅读模块4个学时,写作模块3个学时,翻译模块3个学时,拓展阅读模块2个学时。教师按照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来设计及实施教案,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开展各个教学环节。
课时设置的总体原则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以及人的认知规律。2个听力模块用于导入学习主题;2个口语模块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个阅读模块的作用是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3个写作模块旨在巩固学习成果;3个翻译模块的作用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2个拓展阅读模块的教学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进一步实现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通过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强化三个子模块来实现。学生通过探究“幸福”来“认识自我”,以至“认知世界”,最终达到“观照自身”的目的。教师在课前采用话题问卷、采访亲友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课中采用话题导入、听力热身、主题演讲、词汇游戏、电影配音、主题泛读、内容精读、重点句口译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课后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来巩固学习内容、强化知识点和技能。
综合英语模块化的教学过程分听、说、读、写、译五个横向模块进行实施,每个模块根据主题教学的内容安排,又可分为多个子模块单元。同时,教师结合同伴互评量表,将模块技能训练指标转变为有数据分析支撑的客观指标,并对各模块的教学成效进行有效测评,从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听力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包括两个子模块。子模块1包括学习主题导入和听力基础技巧练习。该模块的学习重点是:学生积累大量主题词汇,掌握听取大意、听辨细节、听记关键信息等基础听力技巧。学生可以通过积累主题词汇,了解相关学习主题背景知识,既能听取大意,也能辨识内容细节表达和关键词,从而记录下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语言信息。子模块2包括听力主题导入和视频听力练习。该模块的学习要点是:学生进一步拓展主题词汇量,掌握听取重要线索、概括要点、列提纲等泛听和精听技巧。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主题词汇量,在掌握基本听力技巧的基础上,开始进阶式的听力技能训练,灵活运用泛听和精听技巧,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快速抓取视频内容要点,列出线索提纲。教师通过这两个听力模块,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在该模块采用听力摘要评价标准表,如表1所示,要求学生按照标准自评以及互评。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表现积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表1听力摘要评价标准
口语模块化的教学实施内容包括口语子模块1和口语子模块2。在口语子模块1中,学生主要通过讨论问卷调查结果来完成小组口头任务。学生通过分析影响幸福的多种因素,具备了客观分析问题的意识,锻炼了用英文陈述和论证个人观点的表达能力。口语技能训练的要点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内容质量。通过子模块1的实施,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基础思辨能力的目的。如图1所示,学生积极参与投票和讨论,投票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图1口语模块化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采用电影观后感分享和电影片段配音的方式实施口语模块的教学。该口语模块在训练学生基础口语表达能力和启发思辨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深层思考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片段,锻炼学生的口语输出表达能力。学生通过观看电影来积累电影中的生活词汇和口语表达,能够有效纠正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这两个口语模块前后相继,由浅入深,符合学习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习惯,同时结合同伴互评和教师点评的评价方式,使得评价结果客观和公正(见表2)。
表2口语评价标准
阅读模块化的实施过程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基本阅读模块包括4个子模块:子模块1为快速阅读技巧训练;子模块2为词汇练习,包括文章重点词汇、有用短语及表达、易混淆词汇辨析练习;子模块3为词汇扩展练习;子模块4为文中有用句型练习。拓展阅读模块包括泛读技巧和习语表达阅读的技能训练。基本阅读模块1是阅读基础技能训练的入门阶段,同时快速阅读也是各类英语考试的必考题型。熟练掌握快速阅读技能,比如:Skimming(跳读)和Scanning(扫读),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泛读能力以及提高英语阅读题型的答题正确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本阅读模块2是词汇积累训练,增加词汇量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要求,此模块除了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词汇、有用短语及表达以外,还增加了词汇辨析训练,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言扎实程度以及语用能力。基本阅读模块3是词汇扩展能力训练,教师将词汇与使用语境结合起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基本阅读模块4是教师通过提取文中有用句型,解析语言结构,将语法知识和句子翻译训练相结合,从结构上提升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思维。基础阅读模块的设置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教师将技巧练习与基本功训练相结合,词汇拓展练习与重难句分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再辅以拓展阅读模块中的进阶阅读技能训练,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英语泛读技能。整个教学过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参与度,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提升阅读基本功。
该模块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写作竞赛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模块化的实施过程分为3个子模块:子模块1为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子模块2为撰写数据分析报告;子模块3为读书笔记分享会。目前,各类写作考试和竞赛都存在模块1和模块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这两个模块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模块3读书笔记的写作训练相对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写作基本功的积累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块3的设置不仅填补了这项教学活动的空白,而且有利于学生课后大量且广泛地阅读,在提升语言积累的同时,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辩证思维能力。学生会更积极参加课堂分享活动,课堂气氛将更加活跃,教学效果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翻译模块化的实施过程包含以下3个子模块:子模块1为短语和重难句翻译;子模块2为定语从句翻译技巧练习;子模块3为新闻拓展口译。翻译模块1主要从翻译基础训练入手,教师先让学生练习短语翻译,解决翻译过程中的首要任务,然后再重点剖析重难句的翻译方法,层层递进,逐渐提高练习难度。翻译模块2紧密承接上一个模块的练习,教师通过分析重难句的句型,提炼知识点,对学生逐步开展特定句型翻译训练。经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可以逐渐从笔译能力训练过渡到基础口译技能训练。新闻材料往往是最新最实用的语料来源,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最新最热的词条,还能帮助学生扩大知识储备量。模块1、2的翻译成果评价主要以教师的点评为主。模块3为综合翻译练习,教师采用翻译结果评价标准(见表3)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评价结果真实有效。
表3翻译结果评价标准
学生通过一系列翻译模块练习和教师指导,对复杂句型的理解能力和实用翻译能力有所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通过练习新闻口译、自评与互评,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模块化教学能有效地将教材、学生和授课教师结合起来,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时间,在教与学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同时,教师结合同伴互评量表,将模块技能训练指标转变为有数据分析支撑的客观指标,并对各模块的教学成效进行有效测评,从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模块化教学不仅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技能训练的最佳方式。无论是“MES”(模块式技能培训)还是“CBE”(能力本位教育),都是模块化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应有之义。模块化教学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能借由模块的不断叠加或模块的不同自由组合来实现教学目标,模块化教学本身具有高度的课程适应性,既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紧跟时代的教学途径。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将听、说、读、写、译模块中的“隐性课程思政”和“显性课程思政”内容相结合,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模块化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子模块教学内容应与“1+X”证书制度紧密对接,比如翻译模块训练内容应与英语翻译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同时,英语听、说、读、写模块训练也能对接各类英语考试,比如英语四、六级考试,雅思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考试等等。通过教师科学地排列组合不同的学习模块,不仅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言基础能力,而且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职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