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炉燕,陈震霞,陈丽芬,宋 欢,徐水花,周 凌
(龙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浙江 龙泉 323700)
跟腱断裂属于常见的运动损伤,以青壮年男性较为常见,跟腱断裂修复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给予患者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与遵医行为,避免发生再次断裂。我们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对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经本院伦理委员批准后,收集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跟腱断裂患者80例,患者均接受了跟腱断裂修复术,知情同意入组,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36例、女4例,年龄26-48岁、平均(37.36±5.52)岁;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28-45岁、平均(37.29±5.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跟腱断裂,具备手术指征,接受跟腱断裂修复术;具备智能手机,具有微信号;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任一项的;语言、精神与认知障碍。
1.2.1 对照组
常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介绍功能锻炼、支具佩戴要点、药物使用、休息、饮食以及复查时间等。
1.2.2 观察组
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性护理。(1)建立微信群,建由责任护士、护士长、副高以上医师以及足踝中心主任负责编写健康教育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四个模块,互动模块、视频天地、知识库以及复诊时间。互动模块中包括发表帖子、专家在线等内容,患者生活中遇到任何关于疾病的困惑时,都可以通过微信群提出问题,医生在线回答以解决问题[1]。知识库中包括:①生活常识,主要包括患病期间鞋子的选择、正确佩戴并使用辅助用具、功能锻炼要点以及饮食要点等;②用药知识,包括常用药物以及不良反应等;③疾病知识,包括跟腱断裂原因、症状与危害、治疗方法,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等。视频天地中包括与跟腱断裂相关的图片与视频,术后的体位摆放,如何开展功能锻炼、扶拐行走、佩戴支具等。复诊时间主要负责提醒患者及时复诊,提供门诊时间安排表以便患者在正确的时间内复诊。(2)开展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教导患者扫描微信二维码进群[2],教导其使用方法,由主管护师作为管理员管理微信。患者经互动模块可分享自身经验,组内成员结合患者意见更新并维护程序内容。
(1)观察出院30d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通过“问卷星”调查网进行网络调查,认知准确率在80%以下时认定为不合格,回收率为100%[3]。
(2)观察出院30d后患者的遵医行为,通过“问卷星”调查网进行网络调查,分值为0-100分。回收率为100%。
数据经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出院30d后,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未达到良好的认知度,38例患者均对疾病具有正确的认知,其认知度达标率为95.00%(38/40);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患者认知度不达标,27例患者认知达标,认知达标率为67.50%(27/40),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达标率高于对照组,x2=9.928,P=0.001<0.01。
出院30d,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为(94.25±1.32)分高于对照组(88.62±2.26),t=13.605,P=0.000<0.05。
通过微信群定期推送健康教育内容,确保患者能随时随地接受到可靠、正确的信息指引;具有低成本、实用、完整、直观的特点,患者能随时观看相关内容,从而为健康教育的效果提供了保障。本次研究中,患者出院后的遵义行为以及疾病认知度均较接受常规教育的患者更优,提示通过微信群对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肌腱断裂修复术患者的遵医行为与疾病认知度。
综上所述,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患者接受基于微信群健康教育的延续性护理能确保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其疾病认知程度,运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