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玉
(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在发病后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呼吸衰竭,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治疗中一般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以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的情况。但是效果不够理想[2]。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改善二氧化碳滞留,口干咽痛,呼吸困难的情况,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中选取慢阻肺伴呼吸衰竭的患者中使用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慢阻肺伴呼吸衰竭的患者中使用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有女性29例,男性31例,平均年龄为64.9岁。对照组患者有女性30例,男性30例,年龄的平均数为65.1岁。
两组患者均需要进行常规治疗,主要进行纠正电解质紊乱,扩张支气管以及抗感染等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通过氧气湿化瓶进行水分的去除,在给氧时速度在每分钟6~10 L上,并配置好雾化液。初始的剂量小于10 mL,在患者能够适应后逐渐加大剂量。每天进行2次,每次实行的时间超过20 min。对于神智清醒的患者,可以通过扣背的方式,促进患者将痰液排除体内,指导患者使用半卧位的体位。对于意识模糊的患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使用侧卧的体位,并将患者的床头抬高。在实验组中使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其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上,使用口鼻面罩双水平进行正压的通气,在使用时初始的呼吸压力为8 cmH2O,随着患者对于呼吸机的适应,可以逐渐增加,呼吸机使用的呼吸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6次。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确定患者的呼气压力,保证血氧饱和度超过90%。另外,还需要使用血氧饱和度确定氧流量。如果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需要降低呼气的压力。等患者的可以自主进行呼吸,恢复呼吸能力后,可以将呼吸机撤除。在治疗后,将呼吸机撤除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顺应性出现明显的提高,并且肺功能出现较大的改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减轻。
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统计,其中计量资料,实行t检验;计数资料,实行卡方进行检测。P<0.05,那么差别较大。
实验组中无效的患者占5.00%,有效的患者占41.67%,显效的患者占53.33%;对照组中无效的患者占15.00%,有效的患者占46.67%,显效的患者占38.33%;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5.00%),差别较大(x2值=7.892,P<0.05)。
实验组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74.29±9.25)(%)高于对照组(67.19±7.05)(%),差别较大(t=7.892,P<0.05)。对照组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58.29±7.08)小于实验组(67.89±8.15),差别较大(t=7.568,P<0.05)。实验组的呼吸困难指标(3.48±0.45)小于对照组(2.05±0.26),差别较大(t=238,P<0.05)。
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情进一步发展很容易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安全[3]。在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咳痰,慢性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很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在慢阻肺伴呼吸衰竭的患者中使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较好。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以将药物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中,其中使用氧气作为驱动,这样更有利于患者的吸收。在治疗过程中与无创呼吸机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利用呼吸机送风的能力,可以在短时间达到病灶部位,减少呼吸疲劳,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
本文中选取慢阻肺伴呼吸衰竭的患者中使用120例,使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仅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并且患者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等肺功能指标出现上升,呼吸困难指标出现下降。李远航等研究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观察结果与本文相似。
综上,在慢阻肺伴呼吸衰竭的患者中使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